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两会热点:二级医院应建标准儿科 缓解看病难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4-02-20 09:40:33 字号:TT

    青岛新闻网2月20日讯 看病难,尤其是儿童看病难,近几年成为青岛市民面临的一大问题。每每遇到换季流感盛行,儿童医院便人满为患,各种矛盾升级。以青岛唯一一家公立儿童医院妇儿医院为例,7年来门诊量翻三倍,远远超过应诊能力。一方面是人满为患的医院,医护人员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是哭啼的患儿和因候诊时间长而怨声载道的家长。如何解决其间矛盾,由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儿科建设的议案》就针对此问题给出建议。

    现状:一个大夫一天看百余个患儿已成常态 医患矛盾严重

    据统计,我国0――14岁儿童占总人口22%,儿科医疗资源及服务却明显不足。目前青岛市医疗机构儿科发展水平很不均衡。二级综合医院的儿科多数只有门诊没有病房,注册儿科医师500余名。三级医疗机构青医、市立、海慈注册儿科医师130余名。社区医院没有专门的儿科。儿科医师严重不足,儿童看病难问题十分突出。

    以青岛市唯一一家公立儿童医院妇儿医院为例,2003年门诊量23万人次,2010年增长到68万人次,7年翻了三倍,远远超过了应诊能力,一些医护人员下了夜班再接着上白班,一个大夫一天看百十个患儿已成常态。这也让医疗从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成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让医生以超快速度、超大工作量来满足民众的看病需求。结果:一方面是人满为患的门诊和病房,医护人员人手不够,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是哭啼的患儿和因候诊时间长而怨声载道的家长。挂号排队、看病排队、打吊瓶排队,打上了还没位子坐,只能用木杆支着输液瓶在走廊或墙边输液。

    现在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对医生护士工作水平要求高。患儿哭闹不配合,年龄小的无法准确说出自己的病情,主要靠医生的经验判断,工作压力大使他们感到身心疲惫。儿童病种相对单纯,辅助检查少,用药量比较小,收费项目少,候诊场所投入多、维护成本大,儿科需要医生护士多,人力成本高,医疗收入明显低于其他科室。儿科医务人员付出多收入少,待遇比较低,人才逐年流失。

    方案:二级以上医院儿科标准化建设

    1、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展儿科标准化建设,规定儿科基本配置,制定儿科药品目录,规范儿科诊疗行为。建立基层和社区医院儿科医生队伍,使儿童常见病在基层和社区医院就能诊治,从而引导就医患儿不再到大医院扎堆,缓解儿童看病难问题。

    2、学习借鉴北京经验,成立儿科专业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确立儿科建设标准,规范儿科专业建设,出台儿科专业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

    3、加大对儿科医师的培训,提高儿科医师的诊治水平和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儿科医生培养周期长,一般需要10年时间。政府相关部门应在体制机制上增加儿科医师编制,并在配备时限上给予适当政策倾斜。

    5、提高儿科医生待遇,让其拥有与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相匹配的收入,留住并吸引更多的医生从事儿科工作。(记者 孙璐璐)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