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网上挂号 违章查询 

记者赴川手记二:民工冒死返家 灾民路边搭灶

来源:青岛早报-- 2013-04-22 05:30:59 字号:TT

记者赴川手记二:民工赶回家 灾民路边搭灶台

    昨天上午,通往芦山县城的成雅高速多营出口被交通管制,保障救护车通行。记者先后乘车、步行、搭乘摩托车,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午抵达震中雅安市芦山县。一路上记者看到很多从外地赶回家的民工背着大包步行在路上。离芦山县城越近,房子受损的情况就越严重。在芦山县城内记者看到,县城老建筑多数垮塌,灾民的家都成了危房,大家在街头搭伙做饭或是在帐篷里休息。各救援机构设立的服务点现场为灾民提供医疗救护、物资分发

、应急充电等服务。

    路途 几经辗转向芦山挺进

    昨天早晨,记者从成都市往震中芦山县城行进,成雅高速已经封路,只允许救灾车辆通行,社会车辆禁止通行,只能绕行40公里外的其他路通往芦山县城。记者一路前往离芦山县最近的高速口多营出口,路上陆续见到有运输救灾物资的车辆和大型起重机等救灾车辆。记者从多营高速出口下车后,又步行数公里,来到高速口外的一处村镇才搭上一辆摩托车赶往芦山县城。

    “你们辛苦了,喝口水吃点饭吧。”在成雅高速多营高速出口外,几名当地村民和寺庙里的僧人一起设置了一个食物补充点,准备了方便面、矿泉水和零食,免费往进入灾区的车辆上送。很多来参与救援的志愿者非常感动,有些志愿者甚至临时加入他们的行列,一起给来救援的人员送食物。

    感动 民工扛大包徒步回家

    从多营镇到芦山县城大约有40分钟的摩托车车程,一路上记者看到了很多让人感动的场景。一名妇女带着孩子在马路边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道:“雅安谢谢你们对我们的关心”。另外,沿途有很多地方都设置了志愿者服务点,帮助救援车辆引导道路、补充水和食物。

    最让记者受到感动的是路边行走的村民。这些村民多是在外打工的当地人,因为听说家里受灾,就扛着大包往家赶,想尽早见到家人。他们中的有些人知道家里人已平安,而有些人仍没有家里人的消息,但回家是他们最终的目的,至少到家后能给自己心理上的宽慰。在一条上坡路上,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扛着一个大背包,一步一步艰难地走。“没有车了,只能步行回家,多走一步离家就近一步。”这名男子说。

    场景 灾民路边搭灶台

    离芦山县城越近,房子受损的情况就越严重。先是路边有房顶的瓦片掉下来,接近县城就有了屋顶坍塌的房屋,继续前行到县城繁华地区,受灾情况更严重——新建的大楼外墙皮有脱落的,一些老房子出现了整体垮塌。

    芦山县城的平安路路边,很多村民搭伙建起临时帐篷,帐篷外是临时搭建的灶台,几家人合做一大锅饭,围坐在一起吃。

    记者到县城时正是中午饭时间,灾民吃饭的同时,见到陌生人,不管是救援人员还是媒体记者或者是志愿者,都热情地拉过去一起吃饭。“你们都是来关心我们的,肯定也要吃饭的。” 充电车前围满人

    平安路是芦山县城最繁华的道路,但这个时候,店铺几乎都关着门,路边停满了救援车辆,机械车、应急保障车、应急通讯车、救护车等,他们中有的休整后要往更严重的灾区进发。平安路两侧有一些救援组织设立的联络点,有志愿者报名点、物资分发点、医疗救护点,银行、电信等部门也在现场服务。

    人最多的服务点是应急充电车,数百个手机充电插头插满了手机或手机电池,大家充一会儿电赶紧拔下来,给家人或朋友发个短信问候几句。药品分发点前排队的灾民也很多,很多都是举家来领急需的药品。

    人物 小学生杨莹 帐篷里看书盼开学

    在平安路上一处临时帐篷里,13岁的杨莹在地铺上看书。“我在芦杨二小上六年级,学校塌了一些房子,幸好昨天是周末。”杨莹说,老师已经通知停课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学。地震时她刚起床,正在给妹妹梳头,奶奶和妈妈在做早饭,感觉地摇晃她赶紧抱着妹妹从屋里出来,奶奶走得慢了些,差点让一根木头砸到腿。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