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早报以《洋学生想到你家学中文》为题报道了40名美国大学生渴望进入青岛市民家庭的新闻,应征电话异常火爆,最后经过层层筛选,青岛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从300多个家庭里选择了40个,洋学生将与这些岛城家庭“亲密接触”,他们同吃同住,相互交流。昨天,洋学生第一次与他们的“青岛家人”见面。
现场
热心市民迎接洋学生
昨天下午,在青岛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三楼的会议室里,来自美国巴德学院、密西西比大学和凡萨学院的40名美国大学生围着会议室站成了一圈,他们在等待 “青岛家人”的到来。很快,热心市民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会议室。家住拜泉路的刘女士带着她15岁的孩子一起来接洋学生回家。“听说今天就能跟他的外国哥哥见面,孩子甭提多高兴了,在家里收拾了一天,就是为了迎接来自大洋彼岸的客人。”刘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从小就对美国充满了好奇,孩子想利用这个机会好好了解美国和学习英文。在热心市民入座后,青岛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的孙老师开始宣读住家计划的配对名单,念到名字的家长和洋学生走到主席台上,经过相互问候和自我介绍,就可以带着洋学生回到座位坐下。
“我们一定会让孩子们在家里有个不一样的暑假。”来自市北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会利用住家计划的这段时间,带着自己的孩子和洋学生一起去重新认识青岛,不仅让洋学生感受到青岛人的热情好客,更让他们感受青岛的文化和特色,让洋学生爱上青岛。
筛选
300个家庭中选出40家
为了让洋学生体验原汁原味的东方文化,学习到更多的中国知识,更好地融入中国的生活,早报联合青岛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准备将这40名洋学生从学校里请出来,让他们走入中国生活,走进青岛家庭。“中国家庭,其实是一个更好的课堂,学生们在那里学到的将是最有用、最直接的知识,比课本上的内容生动形象多了。”孙老师表示,这40名学生将分成两批,第一批7月5日-14日,是美国巴德学院、密西西比大学的学生;第二批7月12日-21日,是美国凡萨学院的学生。除上课及活动时间外,美国大学生和 “住家”家庭将在一起生活、学习,双方进行语言和文化交流。上个月,早报发出征集令后,300多个家庭报名参加洋学生“住家”活动,最终40个家庭入选。为做好接待,这些家庭做了不少功课。“我知道这些外国孩子虽然喜欢吃中国菜,但是经常吃肯定不习惯,还是会想念家乡的饭菜,所以还特意去学了西餐。”家住江西路海信慧园小区的杨女士告诉记者,她去过国外,对这种背井离乡的感觉深有体会,她想让洋学生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交流
住家让双方语言同提高
“我们认为学习语言,不管是中文还是英语,最好最快捷的环境就是让学习者置身于整个语言大环境中。”青岛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的孙老师说,住家的时候,这些美国大学生将和青岛家庭一起生活,每天晚上都要有谈话时间作交流,这不仅可以让美国大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更会让青岛孩子学好英语。双方相互学习对方的长处。“不管是美国学生还是青岛家庭,在牵扯到集体活动的时候,我希望大家能先协商,协商的过程,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孙老师说。
感言
语言天才不怕文化碰撞
“苏珊娜,你的中国爸爸是宫良,请你到仲伟庆身边坐好。”当老师念到美国大学生苏珊娜名字的时候,苏珊娜兴奋地站了起来,她立刻拿着自己的背包,来到了宫良和宫政身边。“嗨,你好,我叫宫良。”当苏珊娜坐下后,宫良热情地打起了招呼,看到中国爸爸这么热情,苏珊娜显得很高兴,她立刻与宫良和宫政做起了自我介绍。“虽然两国文化差异很大,但是我不怕文化碰撞,这正是我学习的好机会。”苏珊娜是个语言天才,她不仅会英语、德语和西班牙语,还用一年的时间学会了中文。她的父亲是德国人,祖母是墨西哥人,所以在跟外国人交流时,苏珊娜总是很有办法。“青岛市民太热情了,热情得让我有些不好意思,但我相信我们一定会相处得很愉快。”苏珊娜说。(记者 徐栋 于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