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飞扬董家口
世界最大的40万吨矿石码头
走进董家口港,随处可见满载着渣土的卡车与紧张作业的工人。作为百年青岛港最新裂变出的新港区,董家口港的规划建设面积是原青岛港的十倍。
“我们看着董家口,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每天都会有新的成长、新的变化,一眼一眼地看着他长大,这种成就感是别人体会不到的。”公司经理曹方良告诉央视网记者,新港区一直是边生产边建设的忙碌状态。
董家口港区地处青岛市海岸线最南端,具备港阔、水深、岸平等稀缺建港资源,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深水良港。但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沙滩。当时,来自青岛港不同基层单位的职工,撇家舍业,背着铺盖来到位于胶南的董家口,荒山野岭,人迹罕至。
对于怎样在一片荒地建起新港,建港指挥部项目负责人吕殿亮讲了建设者们的几次“搬迁”:2009年上半年,初到董家口,他们就缩在6个集装箱里、断水断电,晚上睡觉时,两床被子再加上一件军大衣,依旧冻得睡不着。后来,他们搬进了“海景房”--当地人看虾池所建的临时房,住在海的最边上。再到后来,才在一块不大的平地上,盖了很简易的小平房。
正是这样全身心地奉献,造就了董家口边开发建设边生产作业的奇迹,一年时间,堤坝回填车辆所拉的土,从陆上可以连至太平洋;每月挖的泥,有1000万方,相当于50艘巨轮的载量。
在超人的付出和汗水中,青岛港仅用363天时间就建成了常规需要五到六年、世界最大的40万吨矿石码头,用178天时间就建成了常规需要两到三年的20万吨级矿石转水码头,到2012年已经在董家口港区建成了11个泊位,新增能力1亿多吨。2013年,青岛港在董家口港区积极推进、统筹开发150平方公里区域,全年将建成9个泊位,累计建成20个泊位,形成能力2.2亿吨。
三年多的奋战,第四大港区初具规模,目前,青岛港已形成了老港区和前湾港、董家口港联合发展的整体优势。南北相对比翼齐飞,国际一流强港的雏形已经呈现。作为新兴的现代化港区,董家口港无疑是青岛港实现未来世界强港梦的重要载体。
2012年12月26日6点,在青岛港董家口港区40万吨矿石码头上,卸船机司机孙越飞将满满一钩矿石从“旅行”轮上稳稳起吊出舱,标志着青岛港吞吐量胜利跨越4亿吨。那一刻,在幸福的泪光中,他仿佛看到青岛港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的梦想就在眼前。
公司经理曹方良1991年就来到青岛港工作,22年间,他先后在四个港区工作过,干过20个工作岗位,亲眼见证了青岛港的成长变迁,董家口的发展让他感慨万千,“董家口港不只是地方的转变,更代表了青岛港转型升级的方向。港口的传统功能原来就是装卸,新港口功能变得多元,具有筛分、保税、配矿、交易、分拨等多种功能,而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又大大提高了效率,我们1100个人就可以干以前2000多人干的活。”
8月8日,经过近5个月的不懈努力、精心准备,董家口公司与山东外运、超能、中创合作的近9万平方米保税堆场,顺利通过国家海关验收。保税堆场的建立,真正意义上把矿山搬到了董家口,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互,以保证信息及实物体高效快速地在董家口通过,使客户能够灵活地应对市场的瞬息万变。
“新港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们每个人都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我的下一个梦想就是能在董家口修条铁路,这么大的港口码头,光靠公路运输,明显感觉伸不开手脚呵。”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曹方良踌躇满志地说。
上一篇:不拘一格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