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网友爆料李沧区河南庄附近的建设工地挖出了陶鼎。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网友跟帖质疑是否是施工方自己炒作,怀疑是条假新闻。昨日,记者辗转联系到负责现场考古的李沧区文物管理部门,经证实该区域确有周代古文化遗址发现,只是因为怕影响考古进程而迟迟未对外发布。
惊喜 闹市区首次发现古遗址
昨日下午,记者赶往网友爆料的台柳路与青山路交界路口的陶鼎出土地点,发现这里是李沧区闹市中心的一处在建楼盘项目的工地现场。走到工地中心的位置,记者看到七八名考古人员正在拿着专业工具,对地面上多个圆形大坑进行清理、测量。负责现场调度的李沧区文物管理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我市首次在闹市区发现古遗址。
据介绍,8月16日晚上,该工地施工时,挖掘机挖出了十余根木料,这些木料每根都有约两米长。结合现场土质情况,工作人员推断,木料可能是古代墓室所用的椁木。8月17日一早,浮山路街道办事处接到工地发现古墓的线索,李沧区文新局随即派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赶往现场。根据椁木形制和现场拾捡的青铜、陶器残片等标本初步判断,这两座墓葬年代可能为2500多年前的东周时期。另外,在工地北侧发现了一口古井,内有汉代陶罐等较为完整的器物出土。
区文物管理所随即向市文物局作了汇报,市文物局联系市考古研究所,派工作人员来到施工现场,进行了现场调查,初步推断这里是一个古文化遗址,需要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8月18日下午,区文化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来到现场,要求施工方停止土石方挖掘,以待作进一步考古调查勘探。
勘探 或为东周人生活聚居地
昨日记者在工地现场看到,地面上有多个圆形大坑,坑旁边还用几个编织袋盛放着许多陶器碎片。现场考古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大坑学名叫灰坑,是古代人类留下的遗迹之一。其中包含物较之建筑遗迹、墓葬都更为丰富,包含了很多当时在此生活的人们有意或无意留下的物品。其特点是土质较同一地点的其他土要软,主要由废弃的水井、窖穴等形成。“灰坑有可能是垃圾坑,也有可能是储物坑(或窖藏),还有可能是祭祀坑。”考古人员告诉记者,从灰坑的密集程度及分布初步判断,这些坑用做储物的可能性比较大,这里可能是2500多年前东周人的一个生活聚居地。
提醒 抢救性发掘市民别围观
据介绍,8月28日,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进驻工地,与区文物管理所联合对此处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经过近两周的紧张工作,发掘工作已进入中期阶段。
“为什么没有实时发布考古进度?”当记者抛出这一问题时,李沧区文物管理所负责人不无担忧地解释道,“主要是担心这里地处闹市区,一旦对外发布会引起市民的围观,影响正常考古工作。”他解释说,抢救性发掘一般是由于基建工程的原因,不得不对遗址进行清理,即被动发掘。而这次发现的古遗址距离李村中心商圈只有咫尺的距离,一旦提前发布极易引起市民围观,而造成对文物保护的不利影响。“不过现在工作已接近尾声,再过大约一周时间,考古就全部完成,目前出土的重要文物已经全部运到市文物局保存。”
发掘 已现灰坑38个古井三口
据统计,截至目前,共发掘完整的墓葬一处,清理墓葬两处,内有较为完整的青铜器7件;发掘古井三口,内有陶罐、木器、石器、铜镞等出土;发掘灰坑38个,出土器物有:石纺轮、石凿、陶纺轮、陶拍、陶鼎、陶豆等。另外,还出土了许多兽骨,包括鹿角、鹿骨、牛骨、猪骨、马骨等。经市考古所工作人员大范围调查、勘探,初步判断这是一处周代古文化遗址,并大致了解了遗址的分布范围,至于遗址的具体年代,还需要在考古发掘后作进一步论证。
相关链接:
市内最早古文化遗存
古城顶遗址
位于李沧区十梅庵村东北侧的古城顶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一处商周时代的古城堡遗存,也是青岛市内三区目前所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古文化遗存。这里曾出土过青铜短剑、铜鼎、骨针、石器和陶器等珍贵文物,并在北部靠山沟处发现夯土城墙基础。2010年,这里又出土了一具商周时期的“山东大汉”骸骨,把青岛市区的古文化推到了3000多年前。 (记者 刘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