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南水北调工程探访 滚滚长江水歇脚骆马湖

来源:青岛早报-- 2013-09-29 05:32:41 字号:TT

南水北调东线探访 滚滚长江水歇脚骆马湖

    “湖上人”盼着“死水”变“活水”

    “现在的渔业资源肯定不如前几年了。”在骆马湖上生活了50多年的皂河镇袁甸村村民杨四玲说,以前开着小船,到湖中一网下去,满网的鱼、蟹,现在渔民大多靠湖区养殖维持生计。杨四玲一家六口就住在停靠在湖畔的水泥船上,这条水泥船也是他卖螃蟹的地方。“别看是水泥船,里面都是空心的,跑在湖面上没一点问题,不过养殖区离着近,开着小木头船就行了,很方便。”杨四玲笑着告诉记者,自家的老房子因为长时间没人住已经快塌了。 回到陆地上不适应

    记者注意到,杨四玲家的这条船甲板面积有百余个平方米,有好几间单独的舱室,船头紧靠码头,前来批发大闸蟹的商贩跳到船上挑选不同规格的蟹子。“二两一个的骆马湖大闸蟹,批发价30元一斤。”看到记者有些惊讶的表情,杨四玲说,这还是今年贵了,去年更便宜,去年这种规格的大闸蟹才卖16元一斤。“其实我们骆马湖的大闸蟹并不比阳澄湖等地方的差,很多外地商贩从我们这买了贴上阳澄湖的标价格就翻好几番,我们希望当地政府也能多扶持扶持本地养殖户,也多给骆马湖大闸蟹打打广告。”老杨说。

    杨四玲的母亲李老太已经79岁了,身体很好,耳不聋、眼不花,儿子到湖里养殖作业的时候,李老太就在船上看门,顺便准备全家人的饭。“我在船上住习惯了,真让我回到陆地上还不适应了呢,在这里闻的空气多新鲜啊。”李老太说,她有4个儿子,杨四玲是老三,她就喜欢在老三家里住,老少四代在一起,吃喝拉撒睡都在船上,什么也不缺。

    临近中秋节,前来批发大闸蟹的商贩特别多,杨四玲和妻子还有儿子、儿媳一起一直忙到下午3时许,才吃上已经凉了的中午饭。“今年没敢养殖太多,蟹苗和喂食总共投上了5万元,只要卖过5万元就算回本了。”杨四玲说,现在在湖里养殖就像赌运气,收成好就挣钱,收成不好就赔钱。 期盼“死水”变“活水”

    杨四玲说,他们湖区养殖最怕的一个是缺水,再就是污染。“我了解过南水北调,通水后不仅让骆马湖原本的‘死水’变成能更换的‘活水’,还能调解旱涝。”杨四玲说,虽然他不识字,但听收音机里说了,南水北调给这里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旱时候它能供水,涝时候能排水,今后就能旱涝保收。不怕哪年因为缺水,造成养殖的大闸蟹死亡,或者因为水不流通变成死水。

    世代生活在骆马湖畔的渔民杨四玲对两年前的那个夏天记忆犹新,受干旱天气影响,骆马湖水位临近死水位,湖面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左右,湖区最深处水位仅不到半米。由于水位不断下降,湖底几成草原,渔民们无奈开着挖掘机进湖拾死鱼。“当年投进去的十几万元全赔进去了,血本无归。”杨四玲说,湖区渔民最担心的就是旱情,骆马湖干涸萎缩,将给湖区的生态带来灭顶之灾,一些水中的浮游生物死亡后,再想恢复,至少要三至五年。杨四玲现在只承包了100亩湖面养大闸蟹,他计划等明年再多承包一些,不怕旱涝等着收肥美的大螃蟹就行了。

    近年来,随着骆马湖的综合开发利用,湖区水域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原有的底栖生物、天然芦苇和水草带消失殆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面临荒漠化的威胁。从1986年起,骆马湖就开始实行封湖禁渔,至今已有27个年头。从1986年到2008年,骆马湖实行每年3个月的封湖禁渔期,2009年起延长至4个月。封湖禁渔可以有效保护湖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骆马湖渔业环境,保证鱼类能在春季安全、大量地繁殖,增殖种群,从而达到养护、增殖渔业资源的目的。“政府还出资购买鱼苗实施增殖放流,现在偶尔有渔民能捞上几条大鱼来。”杨四玲说。

    还有一点让养殖户非常担心的就是骆马湖上的采砂。“要是不治理这些采砂的,我敢说,用不了5年,骆马湖内基本颗粒无收。”养殖户老史告诉记者,湖上近几年冒出了上百条采砂船,在湖内疯狂采砂,将他们原本可用于养殖的区域完全破坏。“采砂船抽走湖低的砂子后,湖底就不能长水草了,不管是养殖还是野生的螃蟹、鱼类失去了水草难以生活,湖底没有砂子了,这些动物也就没有了排卵繁衍的地方……”老史说起采砂船有些愤恨。

    骆马湖里漂满“采砂船”

    骆马湖拥有丰富的砂矿资源。近年来,受到利益驱使,这一资源已经成为一部分人疯狂攫取财富的工具。然而,过度采砂和无序开发导致水生植物无法生长,严重破坏了骆马湖的生态平衡。虽然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当地出台了一些禁止采砂的政策,但由于执法无力,采砂船依然在骆马湖这个“水源地”里成规模作业。沿着骆马湖一线大堤行走,记者看到这样的画面:砂厂里的黄砂堆成了一个个小山包,一排排运砂船整齐有序停放在沿湖岸边,船身压得很低,船舱里堆满黄砂。在记者沿途采访中,不少渔民和周边的村民指着在骆马湖中的采砂船气愤地说:“这些违规的采砂船为了采砂,把湖中心打得千疮百孔,深洞一个连着一个,这也造成湖水流失,可把我们害惨了!”

    记者乘坐一条小渔船行至湖中水域,沿途发现许多的采砂船,尤其是湖面的北部区域,远看去几乎连成片,这些船多数在作业,还有不少运砂船只在湖上穿行。采砂船的前部有一根高近百米的大泵,上百艘采砂船分布在湖面上,就像到了“大工业区”一样。“放到水里的是在作业,提起来的都是歇着的。大泵深入水底砂层,将砂子吸上船,再进行过滤,然后直接转运到运砂船上。”老史告诉记者,砂子不上岸,直接运走,一艘采砂船能在一个固定位置呆上几个星期。

    驾船的渔民拿着一根7米长的撑船竹竿向记者演示,在湖面上有水草的地方,竹竿插到湖底只有两米的距离,而几步外在一些没有水草的地方,7米多长的竹竿伸下去都够不到湖底。“以前骆马湖的湖底就像平底锅一样,平均水深也就三四米深,而现在采砂最严重的地方,水深已经达到60多米,导致水草不能生长,小虾没了食物,湖里的鱼也不能生存,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老史感叹说,这吃的都是子孙饭啊,把河砂都采光了,还能吃什么。

    过度的采砂行为,不仅影响了湖床和沿线京杭大运河的河床变化,也危害了骆马湖一线大堤的安全。2012年年底,一份关于骆马湖宿迁水域的调研报告集中分析了骆马湖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突出表现在:“湖泊面积缩减过快,骆马湖水面目前已缩减到290平方公里,比建库时减少22.7%,严重影响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生态功能严重退化,过度采砂导致水生植物无法生长,破坏了生态平衡。”

    当地媒体报道,按照“总量控制、区域限采和保护生态”的原则,宿迁市制订了骆马湖宿迁水域2013年采砂许可方案。方案明确,目前骆马湖宿迁水域黄砂年开采量约2000万吨,2013年要递减30%,2014年和2015年各递减20%,计划到2015年骆马湖,黄砂年开采量控制在900万吨左右。综合考虑堤防安全、旅游开发、航道保护等因素,严格控制开采区域,原则上骆马湖南部、东部以及堤防、湖中的戴场岛周围、航道、渔业资源保护区禁止开采。

    当地水利部门负责人对此有着更详细的说明,今年9月30日后,骆马湖宿迁水域内采砂船数量控制在120艘范围内,其余的采砂船将有步骤地进行分流和改造;夜间严禁采砂作业;采砂船主动力不超过450千瓦,开采深度不超过60米。“通过限制黄砂开采量等措施,让黄砂价格真正体现其应有的价值。”该负责人称,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保住“绿水青山”的同时,留得住“金山银山”。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