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分钟动画做了两个月
青岛黄海学院的“云鼎团队”在山东赛区的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特等奖,并获得进入决赛的机会。为了参加比赛,团队中的成员侯云鹏、于海瑶和郑鼎一都分别准备了参赛作品,之后又互相协助修改,最终获得了进入决赛的机会。
“我做了一个三维的立体动画,叫《漫游建筑》,以旁观者的视角,在建筑中参观,做起来十分辛苦。”郑鼎一告诉记者,3D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制作软件,还要有自己的良好创意,如同拍电影一样,没有好的“剧本”,再好的技术做出来的东西也没意思,虽然短片只有两分多钟,但他足足做了两个月才完成。
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我市的16支决赛队伍进入了4个设计方向,分别是工业与工程方向、数字建筑BIM、数字表现和微电影。其中微电影方向仅有两支队伍,青岛黄海学院就名列其中,另外,数字表现方向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滨海学院团队进入决赛。工业与工程方向,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的12支团队进入决赛,数字建筑BIM方向中,青岛黄海学院的一支团队进入决赛。
3D打印已经不算神秘
“青岛的3D技术应用起步很早,尤其是3D打印技术,1995年的时候,海尔就已经开始用于零件设计。”市科技局高新处负责人介绍,3D技术也就是三维立体技术,在设计领域已经应用十分广泛,模具设计、建筑设计、动画设计等方面应用十分成熟,目前十分热门的3D打印,在青岛也已经不算神秘,青岛已经引进了国内名校的技术,成立公司进行产业化。在3D技术和设备领域,青岛已经小有基础,比如一家科技公司的桌面3D打印机,在设备制造、研发方面都获得了进展。
该负责人表示,3D打印技术目前还未到高度产业化的程度,很多环节还有欠缺,比如一流的打印设备、多功能的材料,以及足够的技术支撑。另外,民众的需求和足够大的模型库,对3D打印也十分必要。未来的3D打印技术,将能走入寻常百姓家,满足市民的个性化需求,比如通过3D打印机,可以自己制作小饰品、个人形象的雕塑等。
【3D体验】
打印机“造出”椅子
在岛城一家科技企业的样品陈列间,记者看到两台桌面3D打印机正在按照程序高速运转。与传统打印机不同的是,3D打印机外观像一个微波炉,核心部件位于正中间,探头在基座上方来回摆动,喷出白色液体,均匀分布在略微成型的一把小椅子上,探头上方是一个方框,与位于3D打印机背后的一卷树脂细条相连接。树脂材料被拉进方框中后会快速熔化,并被“涂抹”在小椅子上,凝固后成为它的一部分。而3D打印机的最核心部分在底座上,这里有芯片、处理器,所有的信息处理和信号发送,都要经过位于底座的“大脑”。
“探头是中空的,均匀喷出液态的树脂材料,在3D打印机内部的特殊环境中会快速凝固,一层一层地铺上去,成为这件工艺品的一部分。”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这台3D打印机的基本原理就是将制作物品的三维数据存入电脑,并传输到3D打印机的芯片,经过芯片和处理器的复杂处理后,转化为只有3D打印机才能识别并听从的信号,之后才调动起各部件来完成打印,“说是打印,实际上是一个建造过程,而且是一层一层进行的,以打印一个小椅子为例,探头必须要从下往上一层一层铺上液态树脂,每一层凝固后都将成为小椅子的一部分。”该负责人说,3D打印也是树脂材料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化,再转化为固态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