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上买来的肉菜质量咋样,每个市民都关心。如今,青岛又是如何对市场上的肉菜进行监督和检测的呢?12月3日,记者化身“小贩检查员”一探究竟。
探访 查肉菜,有专门监测中心
“原来在液相色谱室里,农药残留和抗生素添加剂都看得一清二楚。”近日,市商务局在市“菜篮子”商品监测中心举行今年第6次“菜篮子”市民开放日活动,邀请市南、市北、崂山区市民代表40多人,来到青岛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运行指挥中心和市“菜篮子”监测中心,全程参观肉菜追溯体系运行情况。家住崂山的李先生,对这个专门检测农残的仪器印象很深。
为了还原市民关心的农残超标如何检测问题,12月3日记者再次来到了该监测中心的电子屏幕前进行探访。在大屏幕的追溯体系中记者发现,商品入市、信息登录、票证查验、动态追溯等重要节点工作流程,全部可以直观地看到。
“比如这一批菜篮子商品要进入市场,我们会重点进行抽检。农药残留是市民的重点关心项目,而这个看着有点像打印机的设备,叫液相色谱室。这套设备来自美国,是化学分析测试中心的大型仪器实验室之一,同时可以检测各种肉类的兽药残留以及抗生素等使用情况。”市菜篮子商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王毅刚工程师介绍。
记者随后了解到,该监测中心设有气相、液相、光谱、微生物等9个专业检测室,配备了气相气质、液相液质、串联质谱、原子荧光等高精密检测仪器设备,采用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检测范围覆盖蔬菜、水果、畜禽肉等18类产品,涉及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添加剂、微生物等12大类377个检测项目,专业技术水平和检测能力已居国内前列。
“从1999年开始,青岛市商务局把菜篮子工作重点转移到保供稳价与提高商品质量安全并重,因此在流通领域建立了由市菜篮子商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总监控,批发市场检测室和农贸市场、零售商场(超市)及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单位检测点组成的蔬菜质量三级监测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蔬菜质量监测单位248家。”
新鲜 查小贩,既实名又“监控”
“虽然市菜篮子商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作为总监控,但市民每天对肉菜的需求量巨大,仅仅依靠这里查,只能是杯水车薪。为了让市民买菜放心,我们也设有批发市场检测室。作为二级监测体系,将重点‘查小贩’。”12月3日,市商务局蔬菜副食品办公室主任姚新向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农贸市场中,抚顺路、华中、城阳、莱西东庄头、平度南村等蔬菜批发市场是其零售市场蔬菜的主要来源。特别是抚顺路、华中、城阳三大批发市场蔬菜交易量占市区零售市场菜源的80%以上,华中批发市场还承担着对备案入市的生猪肉进行查验换证和水分检测的任务。
对此,日前市政府将三大批发市场检测室改造列入实事之一,投入专项资金,建立了标准化蔬菜质量检测室,配备全自动高感度大样品量农药残毒快速检验系统和气质联机等定性定量检测设备,每个市场配有9名专职检测人员。按规定要求,每天全时段进行规定品种全批次抽检,出具检测合格证明,检测结果及时在市场电子屏幕上滚动公示,对高危品种、高危产地、高危季节蔬菜实行“逢进必检、问题退市”。
“为了保证商贩进货和发货的质量,在大型的市场进出口,我们也安装了摄像头。目的是督促他们‘实名做买卖’,如果出了问题,就按照登记的信息一级级追溯责任。如果故意隐瞒不登记个人信息,或是没有登记送货方的信息,个人都将承担责任。”据商务局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对小贩实行“实名+监控”的措施,逐步理清了进货渠道,以往那种不合格的农残超标等问题蔬菜越来越少。“一旦发现问题蔬菜,我们也专门设立了不合格蔬菜销毁处。对检测不合格的蔬菜,和商贩实施协议销毁,目前已累计销毁问题蔬菜近百吨。”
体验 记者当回“小贩检查员”
对于“实名+监控”的措施,小贩的态度又是如何?12月3日下午,记者跟随市商务局的抽检工作人员一起,先是来到市南区新贵都农贸市场,体验了一把“小贩检查员”的工作。“我叫李玉,这萝卜是从潍坊进的。这是我的身份证,打印的小票上也有萝卜的产地信息。”
在农贸市场里,46岁的李大姐面对记者的问题回答得很利索。记者看到,大多数的商贩摊位,购买蔬菜时都能拿到一张蔬菜追溯的小票。家住附近的一位摊主告诉记者,自己也曾经在早市上摆过摊,但是早市确实占路,有关部门取缔时,他只能“打游击”。“早市上还有个问题挺闹心,如果你是高价进的好菜,有可能卖不过他们的便宜菜。毕竟,大多数市民去早市买菜,就是图个价格低。但现在我们进的菜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大伙卖的价格几乎也差不多,收入差别也不算大,在这里摆摊稳当一些。”
对于实名制,大多数商贩称自己在这个商场也不是只摆一两天,不算排斥。但他们之间,也存在矛盾。据市场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过去虽然也有检查检测,但面临“检测不合格蔬菜无法处理”、“只检不退”的尴尬局面。随着近年来青岛市实行协议销毁制度,这种情况有所好转。但过去并不实名制,很难及时落实责任到人。为此市商务局根据蔬菜市场发展布局,按照“成熟一家,发展一家”的原则,在合法经营并符合条件的农贸市场和零售商场(超市)不光设检测点,还配有农药残留速测仪和速测卡,由专职或兼职检测人员按照规定的检测品种,每日对上市或采购的蔬菜进行抽检,出具检测合格证明,或查验相关的检测单证,检测结果在市场内的《蔬菜质量公示牌》上予以公示,明确到每一位摊主。
“我们在推行三级监测的同时,也建立完善了索证索票、不合格蔬菜协议销毁和质量追溯函告等制度。也就是说我们不光是‘查小贩’,更是查‘产地’。比如某个地方的蔬菜集中出现问题,我们就会要求停止进货,并向当地发出函告,向不合格蔬菜经营单位和相关产地农业主管部门通报检测情况,及时追溯和查明不合格蔬菜进货渠道、产地来源,提出整改建议,共同做好上市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未来 将推广二维码检测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扫二维码,别小看这个二维码,它背后是‘无断点’的生鲜冷链体系建设和管理制度。以后也将推广到更多市场中,肉菜是哪里产的、质量咋样,市民可以自己扫扫看。”王毅刚告诉记者。
而青岛市商务局蔬菜副食品办公室姚新告诉记者,与传统的20位追溯码相比,二维码追溯体系不但操作更为简便,对于肉类蔬菜的流通信息管理也更加严谨,更能够从技术和制度上杜绝个人篡改肉类蔬菜信息的可能。未来青岛市也将进一步在市场中推广和普及这种检测方式。
这样的检测哪里能实现?记者随后来到了台东利群商场,现场体验肉类蔬菜二维码追溯体系。与过去不同,一块处理好的猪里脊肉的外包装上,已经贴着两个不干胶标贴,一张是传统的商品标贴,上面标注着商品种类、单价、重量、总价及20位数字追溯码,另一张则是二维码。
“过去我们也知道能溯源,但是传统的数字追溯码有20位,还要再去查询信息。用二维码就方便多了,动动手机就可以。”现场一位年轻顾客告诉记者。而利群集团肉类蔬菜二维码追溯体系负责人王延磊也向记者介绍说,传统的追溯方式必须使用电脑登录市商务局网上查询系统,而新的二维码追溯体系只需在智能手机中安装扫描软件即可。
当记者打开手机中的扫描软件时,也被这种简便的查询方式吸引。手机摄像头对准二维码,只需要五六秒钟,手机上就出现了一长串文字:“屠宰企业:胶州某屠宰场。冷链配送中心显示的是利群配送中心。而零售终端则是台东利群……”记者看到,就连上柜日期,也被记录得一清二楚。
而相比普通商家推出的二维码,市商务局牵头推广的追溯二维码无需链接网址,可以直接读取肉类蔬菜信息,“从技术上来说,二维码可以包含500个左右的汉字,这么多字,说清楚肉菜产品的‘前世今生’,足够啦!”(王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