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青岛启动了城市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行动。搬迁之初,我市圈定了110家搬迁企业,并计划于2016年完成全部搬迁工作。截至目前,已有九成左右企业启动了搬迁计划,其中39户企业的新项目已经投产,30户企业的新厂区正在建设。值此2013年岁末,搬迁时间表已经走过了5年,搬迁进入攻坚期。本报推出“关注企业搬迁”系列报道,巡礼多家已经启动搬迁或是已经完成搬迁的企业,聚焦企业搬迁中完成的“转方式、调结构”升级巨变。
55年前,在“以钢为纲”的年代,青钢应运而生。55年后的今天,承载了几代青岛人感情的青钢启动了“凤凰涅槃”式的搬迁,在董家口临港产业区建设新厂区。2012年12月,国家发改委【2012】4105号文件中对青钢城市钢厂环保搬迁项目进行核准批复。本周,青钢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对外披露了新项目情况。目前建设已经启动,3年后,一个投资164亿元、年收入280亿元、环境良好的现代化临海钢铁企业将在董家口落成。
【产品转型】 高端新产品占比增至54%
青钢搬迁项目总投资164亿元,建设期为3年,主要建设7米焦炉、265平方米烧结机、2500立方米高炉、120吨转炉及精炼连铸、专业化精品线棒材生产线。同时建设ccpp发配电、给排水、能源综合利用、制氧、炉渣微粉、三废处理、信息化管理网络及生活辅助等相关配套项目。主要产品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增加弹簧钢、齿轮钢、轴承钢、耐蚀钢等制造业所需高端、优质钢材,同时开发机械、汽车、造船、海洋工程、风电、核电等行业高端特种用钢。
“青钢搬迁总体战略目标是,项目建成投产以后,实现转型升级,建成世界一流的专业化优特钢线棒材研发和生产基地,打造技术一流、产品一流、效益一流的现代化绿色钢城。”青钢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王君庭说,搬迁后青钢会实现三大转变:由传统的粗钢生产企业向专业化优特钢生产企业转变,由钢铁一业为主向以钢铁产业为核心、多元产业融合发展转变,由单一钢铁产品生产企业向多元钢铁深加工制成品企业转变,深加工比例力争达到总量的1/4。新项目将坚持“高端差异化”产品战略,提升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和信心竞争力,使高端产品比例由目前的10%提升到54%,产品出口比例提升到总产量的1/3。
“国内钢铁行业竞争激烈,但出口市场还有比较好的价格,利润比较好。2011年、2012年青钢开始尝试出口,效果不错。”王君庭说,但是要走向国际市场,必须要能提供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这也是青钢的发展目标。数据显示,青钢2012年做到了23万吨的出口量。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年平均利税总额21亿元,投资利润率可达14.3%,经济效益明显。
【商业模式创新】 聚焦主业 配套社会化
青钢搬迁这盘大棋中,除了产品的优化,还有着商业模式的创新。用王君庭的话说就是,投资突出炼钢主业,其他的配套项目引入第三方社会化投资、让专业的企业做专业的事。这是中国钢铁行业建设运营的新模式,是一次组织架构的革新。
投资90亿元,年处理400万吨钒钛,新工艺能耗比传统冶炼工艺下降20%以上,污染物排放降低90%以上……今年11月,青钢集团与神雾集团在青岛市签署了《400万吨/年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这次合作中,青钢的投资额不超过20%,就解决了上游铁水原料的需求,恰恰是这种新模式的典型案例。
记者了解到,后面的多个配套项目,都会引入专业第三方投资、建设,项目涉及脱硫除尘、制氧等。“以前我们自己制氧,设备投入大、维护费用高,备件就要备两套,因此成本高企。”王君庭说,引入专业制氧企业投资后,规模效应显现,同样的产品,价格便宜了30%,一年就能省下几千万元!
据介绍,商业模式的创新,还包括了延伸钢铁产业链。未来,青钢将构建与上下游产业紧密合作共生的垂直一体化钢铁特色产业链,实现产业链增值增效,借助环渤海经济圈的市场辐射力量,拉动物流、机械加工、汽车、造船等钢铁行业产业链向纵深延伸、向高端升级。“如今钢铁业上下游比钢铁业本身更赚钱,青钢今后也会向上下游延伸,布局长产业链。”王君庭说。产品和模式的“转、调、创”,让新青钢的内涵发生了转变。记者获悉,新青钢计划改名为“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
青钢小镇规划室内真冰场
一个上万人的大型企业搬迁,不但搬的是工厂的“家”,大量员工也要跟随搬家,这里面凝结着钢铁工人的奉献。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搬迁后职工住宿的问题,1个占地580亩的青钢小镇也同步开建。据介绍,这个青钢小镇由4个区域组成,提供6000多套住宅。每个区域绿化美化主题不同,但都围绕着“生态、运动、公园”的理念设计。值得一提的是,青钢小镇内不但将建设塑胶跑道运动场,还计划建一个室内的真冰场。青钢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刘铁牛说,这个小镇建成后,希望能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到了放假的时候,青钢工人不用回市区探亲,而是吸引家人一起到小镇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