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首发:青岛打车软件降温 行车中严禁使用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4-02-28 21:23:00 字号:TT

    青岛新闻网3月1日讯 如果你是打车一族,到现在还没用过嘀嘀打车或快的打车软件,说明你已经OUT了。据统计,青岛市目前这两款软件的出租车司机注册量均在1.4万人左右,日平均成交订单都在5万笔以上。如果你不用打车软件,现在常常会面临久久打不上车或者被拒载的状况。随着打车软件的盛行,各式各样的新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日前,市运管局草拟了《关于加强出租汽车打车软件管理使用的通知》和《青岛市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管理试行办法》,使打车软件更好更规范的为司机为市民服务。

    嘀嘀打车日处理订单65万 已成全球最大智能出租车电召平台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2012年以来以此为基础的手机打车软件开始出现并快速覆盖全国各大城市,各种打车软件公司应运而生,其中以阿里联盟的“快的打车”与腾讯支持的“滴滴打车”发展最为迅猛,社会各界褒贬不一。

    据了解,打车软件公司市场份额,嘀嘀打车占52.8%,快的打车占45.1%,这两家占据约98%的市场份额,打车APP市场呈现双寡头局面。

    截至今年1月,嘀嘀打车软件已在北京、上海等33个城市开通服务,全国出租司机注册41万,乘客下载注册3000万,日均在线司机23万,日呼叫订单65万,成交订单54万,在一线城市订单成功率达85%,全国110万辆出租车,嘀嘀打车目前已经覆盖全国36%左右出租车,在北京、上海司机渗透率达70%。

    据了解,美国最大在线出租车调度平台Uber公司日处理订单3万单;欧洲最大手机叫车软件Hail日处理订单1万单;中国最大传统电调平台上海强生世博会期间峰值每天2万单,嘀嘀打车日处理订单65万,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智能出租车电召平台。

    两大巨头进入“烧钱大战” 广州厦门已禁止使用打车软件

    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通过向出租车司机和乘客返现、补贴的形式,展开一场“烧钱大战”,双方的补贴金额每车次从5元到10元,再提升到11元、12元、13元,甚至有一方拟实行“起步价免单”,竞争态势有恶性发展的趋势。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嘀嘀打车随机返现乘客12-20元不等,每天限制3次;快的打车返现乘客13元,每天限制2次。对出租司机而言,目前每人每天可抢嘀嘀打车10单,前5单返现5元,后5单返现10元;可抢快的打车10单,高峰时段返现6元,平时返现2元。

    目前,国内各城市行业主管部门对打车软件的使用管理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肯定,并进行规范引导,主要城市有北京、上海;二是否定,并禁止使用,主要城市有广州、厦门;三是多数城市持关注态度。

    青岛打车软件日成交订单5万笔以上 纠纷比重上升至50%

    据了解,青岛市是两家软件企业在山东省的重点营销城市,目前两款软件的出租车司机注册量均在1.4万人左右,日平均成交订单都在5万笔以上。

    总体上,市民对打车软件的反应是积极的,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一些人群,但是,一些问题开始逐步显现,比如老年人和一些不会使用打车软件的人,有些时段、地段打车难问题更加突出;再比如因乘客爽约或手机付费不成功的原因产生的冲突越来越多。近2个月来有关使用打车软件问题的投诉日增,行业管理部门还没有出台相关的管理规定,存在监管难等问题。

    今年以来我市交通投诉服务热线接到的相关投诉约74起,其中涉及投诉行驶中使用打车软件的6起占8%,反映老人打不到车的4起占5%,投诉费用纠纷的22起占30%,因乘客不使用打车软件而拒载的5起占7%,因软件使用产生的纠纷占50%。

    关于打车软件管理办法草案出台

    对此交通委、运管局一直密切关注国内相关城市和青岛打车软件的发展和使用情况,广泛调研,积极与市物价、滴滴打车公司等有关部门、企业沟通,研讨相关应对措施,认真及时处理有关投诉。目前已经草拟了《关于加强出租汽车打车软件管理使用的通知》和《青岛市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管理试行办法》,2月26日,交运温馨的士公司向全公司2600多名出租车司机发出6条倡议,教育驾驶员使用打车软件要确保交通安全、不能拒载、按规定收费,诚信服务。

    目前行业管理部门已经规定:要求出租车驾驶员在行车中严禁使用打车软件;驾驶员接到订单后、接客前必须使用“暂停”键;三规范管理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等重要集散地的打车软件使用;积极受理打车软件举报投诉、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另外还将适当增加出租车运力,保持市场供求平衡。(记者 孙璐璐)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