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关注打车软件,补贴一降再降,风向似乎要变了。
想当初,两款打车软件牛气冲天,你涨一块,我升两元,大有攻不下山头誓不罢休的架势。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拼价补贴模式渐渐露出了弊端,两大支付平台又攀着伴的走上了降价之路,滴滴打车,乘客补贴费由高峰时的最高20元降到了8元,快的打车更是降到了5元,这对于打车软件的热衷者,可是个致命伤。
有人调侃,油价调整的频率和幅度,要是能赶上人家的一半就好了。随着打车补贴越调越低,乘客和的哥们都开始了自己的猜想,这个风行一时的打车软件,不会是走到尽头了吧?
烧钱战术注定维持不了多久,车费补贴的下行路线似乎已经成了定局。眼下更让人头疼的是,软件打车盛行的时代,非但没有缓解打车难,更让一些非法拒载、加价披上了合理的外衣。
两家互联网企业的“肉搏式的商战”眼看要告一段落了,其实,拳打脚踢之下,两家已经把这个市场的规模打的越来越大了,基于之前的各种声音,这俩企业下一阶段的商业模式,可能是和之前这种混战大相径庭。那这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的客运主管部门不用着急出台政策了,因为肯定是赶不及了。当然,这是我说怪话,它真正的好处,是在对社会影响较小的情况下,给政府、给包括客运在内的所有行业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个案例:一个小小的软件,如何能牵着一个行业的鼻子走。同时也是再次告知了所有的人:我们脚踏实地的身处互联网时代了。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优惠战中,两家打车软件公司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虽说对这种“烧钱”的营销战术,大家心里并不赞同,可综合多家第三方应用商店数据,目前两个打车软件的下载量和市场份额,都已经达到了45%以上。软件预约,手机打车,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商家无利不起早,看似数十亿的高额投资,其实里面另有玄机。业内人士提供的资料显示,电商发展一名客户,需要200元左右的费用,而打车软件只需要几十元,性价比出奇的高。这才是商家不惜花血本砸市场的原因。而一旦打下江山,即便是降低甚至取消了优惠,原有的行业地位和消费群体也不会受损,在这种毫无规范的软件打车模式下,之前的一系列矛盾也同样是无法动摇。
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面对越来越多的问题和矛盾,相关的行业规范和管理措施却迟迟没有出台。一个小小的打车软件,为何会掀起轩然大波?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是个值得反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