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边防民警大管岛的一天:围着渔民转 巡养殖场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 责任编辑:莫非 2014-06-29 08:17:47 --字号:TT

开篇的话

    在即墨鳌山湾海域20多里外的海上,有一座孤岛叫大管岛,上面常年住着30多户渔民。很多年前,这里驻守的边防派出所民警就承担起了守卫孤岛安全的重任,时间长了渔民都称他们“岛警”。即墨市公安局鳌山卫边防派出所的党员民警刘子玉,就是这样一名“岛警”。

    近日,记者跟随刘子玉乘坐渔船来到大管岛,体验一名特殊“岛警”让人感动的一天。

    正是这样一批批党员,实践着鱼水情深的真谛,还有更多的来自各行各业的基层党员,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七一前夕,本报将为读者展现这些基层党员的风采。

    进岛

    渔民托的事一定要办好

    大管岛上最缺的就是青菜,因为岛上缺少淡水,全岛渔民靠一口淡水井生活,渔民每天限时供水,种的蔬菜也是靠天恩赐。因为岛上的渔民出岛采购不容易,有时连续几天海上有风浪,青菜就显得更加金贵了。每次上岛,刘子玉带的最多的就是青菜,这已经成了历任“岛警”的习惯。

    “有几条渔船该审了,要准备材料;岛上几名老渔民,要多带一点青菜,还有渔民家的房屋漏雨,要带点防水材料……”6月24日下午,刘子玉就开始为第二天进岛忙碌起来。刘子玉说,大管岛上好几任“岛警”都是老党员,轮到他,说什么也不能给党员丢脸。前几天海上的风浪大,渔民出岛困难,他进岛的时间也推迟了好几天,不少渔民打电话托他办事,办不好无法交代。

    记者注意到,刘子玉和另外一名民警在集市上买来了许多青菜和一些生活日用品。他说,岛上干旱,种菜比较困难,渔民出一趟岛也不容易,所以青菜是最缺的,要多带一些,分给几名老渔民。

    当天晚上,由于要办的事情太多,加上进岛一次不容易,刘子玉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将岛上渔民要求他办的事情一一记在本子上,生怕漏掉一件。25日早上,刘子玉又清点了一下所带的物资,因为渔船的审核手续急需要办,这次要带着手续现场办公。刘子玉怕事情办不完,干脆打起了背包,带齐了生活用具,如果事情一天办不完,就打算在岛上住下。做好一切准备后,刘子玉这才长舒了一口气,准备到仰口码头乘船进岛。

    上岛

    审核渔船 调解纠纷 查看耐冬

    盛夏的大管岛上郁郁葱葱,到处开满了鲜花,整齐的渔船停靠在码头上,但由于极少有游客来,这里显得有点冷清。得知刘子玉要上岛的消息,多名渔民早早就等候在码头,帮着拿青菜等东西。刘子玉在码头正好见到了需要审核渔船手续的渔民王海丰,刘子玉立即把他叫到船上,拿到材料帮他现场补办起手续。很快,需要办手续的几名渔民,也从家里赶到码头。一个多小时,刘子玉连口水都没喝,一直忙碌着。为了把岛上的事情办好,刘子玉还特意做了一个周详的计划。

    6名渔民渔船的审核手续办完后,刘子玉又赶紧来到大管岛村书记家里了解岛上这几天的情况。刘子玉说,他已经接近半个月没上岛了,平时最多每隔一周就要进岛一次,有时也在岛上住两天,因为这次时间长了,所以要做的事情都积成了堆。

    “上次有两家渔民闹纠纷,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要回访一下。”当天上午,刘子玉来到了一名渔民家中,和她攀谈起来。刘子玉说,一个月前,这两家渔民因为小事闹起了矛盾,后来差点动起手来。接到报警后,他立即进岛进行调解。最终两家渔民看到刘子玉特意为了这点小事上岛,都觉得不太好意思,表示愿意化解矛盾。这次上岛,刘子玉特意给两名渔民捎来了青菜,两名渔民很感动,当场保证,以后一定互相谦让、和睦相处。

    “岛上还有一棵古耐冬,每次上岛都要查看一遍。”刘子玉说,岛上有一棵620多年的耐冬,经常有人试图破坏。他每次上岛,总要到这棵古耐冬周围转上一转,古树的标牌被海浪打掉了,他会及时固定好。为了保护古树,他还建议相关部门,在古树周围建立了保护铁栅栏。在他的影响下,岛上的渔民也特别爱护岛上的一草一木,成了古树的保护神,还轮流巡逻保护。

    顶着风浪漂了一小时

    “没有特殊情况,每次进岛都要根据海浪情况,很多时候因浪大进不了岛,而渔民也出不来。”25日一大早,尽管海上的浪也不小,但刘子玉还是决定进岛。刘子玉和另外一名民警,赶在渔船靠岸前就来到了仰口码头等待。记者跟随刘子玉开始了一天的“岛警”生活。

    上午8点,刘子玉把青菜等所有物资装上渔船。就在准备开船时,鳌山卫街道办工作人员得知刘子玉要进岛,也送来了一些青菜和慰问品。“以前从来没坐过船,第一次晕船很厉害,现在早已经习惯了。”刘子玉说,他以前在南方当兵,来到即墨后第一次上岛,晕船反应太厉害,上岛后,在渔民家里躺了两天才恢复过来。

    “前几天他就急着上岛,可是风浪一直很大没敢出岛。“驾着小渔船接刘子玉的大管岛渔民廉维荐说,按理说今天的风浪也有危险,可是刘警官说岛上有许多事情要办,只能冒险来接人。

    “平时风浪小的时候,一般需要50分钟左右就能进岛,今天怕是不行。”在渔船上,因为风浪比较大,加上有些雾气,小渔船在大海上一沉一浮,缓缓驶向海上的孤岛。没想到走了一半的路程,风浪突然大了起来,好几次海浪飞起,海水灌进了渔船,将随行人员的衣服打湿。刘子玉说,像这样的情况经常遇到,好在用不了多久就能靠上岛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海上漂流,记者跟随刘子玉等人终于安全到达了大管岛。

    为92岁老渔民挑满水缸 

    刘子玉说,大管岛一共有30多户120多名渔民,但现在常住岛上的人口还不到总数的一半,除了40多岁以上的中老年渔民,年轻一点的都上岸进城去了。

    “除了正常的民警工作外,作为一名党员,岛上的几名老渔民是我最惦记的。”在第一次进岛时,刘子玉就发现了这几名老人。特别是92岁高龄的渔民李爱芳,身体还算硬朗,但几个子女都在外面工作,虽说有两个儿子在岛上生活,但年龄也都大了,老人的生活总有些不便。刘子玉了解到,岛上只有一口淡水井,虽然这两年也用上了自来水和风力发电,但由于水位太低,平时都是限时用水。到了干旱时,为了节约用水,吃水要到井里挑。每次上岛遇到干旱时,刘子玉都要帮李爱芳老人把水缸挑满。正巧,这次上岛又赶上了干旱限水,刘子玉见老人不在家,便熟练地拿起扁担挑起水桶,来到一里多地外的淡水井,连着挑了几次才把老人的水缸灌满。等老人回家后,感动地直夸刘子玉像当年的雷锋。

    “岛上一共有8名年龄大的渔民,还有一名老党员,每次上来都要看一下。”为李爱芳老人挑完水,刘子玉又分别来到另外几名老渔民家里,问长问短,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70岁的渔民廉守亮说,小刘可好了,每次上岛都来家里看看,有时候需要买个海参饲料或生物药剂,一个电话,他就捎进来了。渔民出一次岛,来回一趟光油费就要花400多元,有了民警的帮助,省去了渔民的许多麻烦。

    帮渔民修房 夜巡养殖池

    中午,几名渔民拉着刘子玉,纷纷请他到家里吃饭。由于还有一些事情要向岛上的村书记了解,所以刘子玉谢绝了渔民的盛情,决定到书记家吃顿饭,这样可以利用吃饭的时间,多了解一下岛上的情况。岛上的书记也是一名老党员。

    “上次听说有家渔民的房子漏雨,这次特意带了点防水材料帮着修一下。”吃完饭,刘子玉在村书记的陪同下,来到渔民老廉家里,一周前,老廉就打电话给刘子玉说,他家的老房子漏雨了,但缺少材料没法修。现在雨季到了,如果再不修怕是要进水了。刘子玉的到来,让老廉高兴万分。两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活,将房子上面的一条裂缝灌上了水泥浆,刘子玉特意买来的防水材料也正好用上,以后再下雨,老廉就能安心睡觉了。

    从记者跟随刘子玉登上大管岛起,到下午太阳落山,一天时间,刘子玉一直没有闲下来。不是为老人挑水,就是回访了解纠纷事件。连吃午饭时也要趁机向村书记了解渔民的情况。等他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办完后,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刘子玉拿出手电筒,在岛上渔民的养殖池周围巡逻了一圈。

渔民讲述

    深夜进岛救回渔民一条命

    “子玉呀,这几年在岛上的故事可多了。好几次,要不是他,渔民的命都没了。”在大管岛上,几乎每名渔民都能讲一件刘子玉的故事。渔民廉法业刚提起刘子玉深夜冒险进岛救人的事,眼圈就湿润了。

    那是去年的一天晚上,岛上的一名渔民在养殖池内维修渔船时,左手被几百公斤重的大铁板压住,手臂被砸骨折。虽然很快被其他几名渔民救了出来,但岛上没有卫生室,所以连简单的包扎也处理不了。要命的是,当晚海上的风浪很大,小型渔船根本无法出海,更不用说能安全靠岸了。紧急情况下,岛上的村书记立即打电话报了警,同时也向“岛警”刘子玉求助。刚刚入睡的刘子玉得知后,觉得事情非常紧急,赶紧向相关领导汇报,上级立即调来一条大马力渔船,又叫上一名医护人员随行,准备进岛救人。当他们冒着风浪向岛上行驶时,几次被掀起,情况十分危险。幸亏驾驶渔船的是一名有30多年经验的老船长。一个小时后,经过数次停靠,渔船终于接近孤岛码头。这时,早已在码头上等待的渔民,将受伤渔民抬上渔船,紧急向岛外运送。

    在船上,随行的医护人员现场对伤者进行了抢救止血。送到医院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经过奋力抢救,受伤渔民终于苏醒了过来,脱离了生命危险。医生说,如果再晚点,伤者就可能会因失血过多危及生命。

    蹲岛7天抓获两个偷参贼

    “岛子的四周有许多养殖池,都是渔民的命根子。多亏了刘警官,那些偷参贼才不敢来了。”在采访中,多名渔民反映,自从去年小刘抓住了两名偷海参的盗贼,这岛上就安全多了。

    “有一段时间,有人经常溜进岛上偷海参。这事让刘子玉知道了,他拍着胸脯给渔民立下了军令状。”大管岛村书记廉维荐介绍说,去年春天,正是到了海参收获的季节,有几户渔民的养殖池经常发生被盗事件,虽然偷的不多,但让渔民十分心疼。

    那段时间,刘子玉和派出所教导员朱旭东一起,在一名老渔民的带领下,几次摸黑进岛进行摸排,基本弄清了海参贼的行踪。在侦查中由于天黑风大,渔船几次遇到危险。

    随后几天,为了抓盗参贼,刘子玉打起背包偷偷住进了岛上,每天晚上,他都拿着手电筒,在养殖池周边巡逻。住岛的第七天晚上,刘子玉巡逻完回到住所,刚刚躺下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他叫上另外一名渔民,摸黑赶到岛子的另一侧,就在这里,养殖池内出现了一丝亮光,等刘子玉赶过去,对面两个人正想驾船逃跑。刘子玉大喊一声“我是警察,你们跑不了了。”两名偷参贼一听慌作一团。刘子玉和渔民当场将两人抓获。这件事情传出去后,因为知道岛上住着“岛警”,再也没有出现过偷参贼了。

    奋战4小时拽回沉没渔船

    说起刘子玉和渔民之间的故事,还有许多讲不完的感动。去年夏天,海上突然刮起了大风,海上掀起好几米的大浪。一名渔民的渔船被掀翻,渔船整个底朝天翻了过来。

    渔民打电话向派出所求助,刘子玉等民警觉得,如果船沉没了,这名渔民要损失十几万元。于是,刘子玉协调好救援船只后,立即出发向出事地点靠近。虽然在岸上看,海上的风力变小了,但到了海上才知道风浪还是很大。

    刘子玉和两名民警冒险向事发海域行驶。等他们赶到时,渔船已经下沉的只能看到船底了。刘子玉不顾个人安危,跳到海水里,将一根粗绳索拴到了将要沉没的渔船上,随后几名民警和渔民,硬是将小渔船拉出水面,拖到了岸边。渔民反映说,他们多次在海上遇到危险,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岛警”。每次刘子玉都能及时赶到,帮他们化险为夷。刘子玉说,他是一名边防民警,更是一名党员,这些事情不做说不过去。

    延伸

    7任“岛警”守护孤岛渔民

    “刘子玉是边防所里的第七任‘岛警’,岛上如今很安宁,基本上没出过什么案件。”昨天上午,即墨市公安局鳌山边防派出所所长于广松介绍说,10多年前,第一任“岛警”开始对大管岛和小管岛进行巡逻。岛上渔民生活遇到不便时,民警就担起了帮助渔民解决生活困难的任务。

    “发生在每一任岛警身上的故事太多了。”于广松说,他也曾是一名岛警,对大管岛上的情况很熟悉。这几年,民警换了一任又一任,而岛上的渔民没变。每一任民警离开海岛时,都要把爱心接力棒交到下一任民警手里。在临走时,还要亲自带着新任民警进岛住上几天,把岛上的情况介绍一遍,让新民警和渔民“认亲”。岛上的渔民在过年过节时,也总会将一些海鲜送上岸,慰问和感谢民警们。如今,岛上的渔民和民警已经成了一家人。

    提起鳌山边防派出所的民警,渔民多数都能说出几个民警的名字。岛上渔民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民警总会想着提前和当地学校联系,帮助孩子办理入学手续。而今年30岁的刘子玉,就是众多民警中年轻的一名“岛警”。

    对话

    用行动向七一献礼

    记者:你是一名边防民警,按理说,处理好分内工作就可以了,是什么力量让你为渔民做了这么多事?

    刘子玉:我是一名民警不错,但更是一名党员。是党员就应该忠实实践自己的义务,这并不是什么大话和空话,只是实践起来不那么容易。

    记者:岛上渔民的大小事都愿意找你帮忙,有没有办不了拒绝的?

    刘子玉:渔民生活有了困难,不管大小事,都要尽力去帮、去办,当然一些违犯原则的事情,不会去办,还要教育说服。

    记者:你觉得和岛上的渔民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刘子玉:10多年了,一共7任岛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肩上的责任和使命,用多年来的行动与岛上渔民建立了一种鱼水情深、血肉联系。现在如此,以后也会代代相传。

    相关链接

    大管岛

    屹立于万顷碧海中的大管岛,位于胶东半岛南岸,即墨市东部,东邻著名的历史名岛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是小管岛的姊妹岛。大管岛位于崂山湾中,面积约0.5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1.65公里,宽约0.31公里,海拔近百米,全岛共30余户120余口人,是鳌山卫镇的一个行政村。岛上植被繁茂,有耐冬、石竹等植被。更有鲍鱼、海参、石花菜等海产。

    盛夏之际,远眺岛之东坡,郁郁葱葱,姹紫嫣红的“野芙蓉”被阳光映得鲜艳夺目;良好的自然景观、宜人的清爽气候,吸引众多的旅客前来游览观光。大管岛水质肥沃,有适合鲍鱼、海参、石花菜等生长的潮间带岩礁区面积500余亩。(记者 康晓欢 赵健鹏 通讯员 张立华)

-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