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群人,每天挑着扁担,从黄岛东城区北部的红石崖乘坐公交车汇聚到滨海学院车站,然后统一乘坐隧道1路便民服务专线,直达团岛早市卖菜。有的人为了养家糊口、有的人为了锻炼身体、有的人为了赚点零花钱……昨日大清早,记者跟访了这样一趟“卖菜公交”,记录下“卖菜翁”的忙碌生活。
红石崖菜农转投团岛早市
昨日清晨5时30分,天刚蒙蒙亮,记者来到黄岛区滨海学院车站,这里是隧道1路、开发区公交26路的交汇站点,不少住在黄岛东城区北部的居民要从这里转隧道公交到青岛市区。
“之前我们陆续接到了一些乘客的投诉,反映在上班高峰期经常会有些挑着扁担的菜农一起挤公交车,他们将货物摆在车厢内,其他人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公交隧道公司隧道二队队长唐建军说,最初,路队安排了安全巡视员分流引导菜农,让他们分乘不同班次的隧道1路,以减轻车辆运行压力。
但这样一来,菜农也常常抱怨“有车不能坐,误了卖菜的时间”。路队经过连续5天的实地调研,了解到这些菜农大多数来自于黄岛东城区北部的红石崖周边村庄,他们以前都赶当地的红石崖大集卖菜,后来有人发现团岛早市的菜售价比当地更高,因此开始大清早转乘公交车到团岛卖菜。
“堵不如疏,因此我们从上个月26日起,开通了隧道1路便民服务专线,从滨海学院发区间车前往团岛,专门拉这些菜农,中途不停车,这样可以避免他们与其他乘客发生冲突。”
人人挑扁担等着坐“专车”
清晨6时许,开发区26路首班公交车抵达滨海学院车站,卖菜的菜农挑着扁担,拎着马扎子、杆秤、装着菜的编织袋子等从车上下来。“我3点就起来了,到地里忙活了一阵,带来的都是最新鲜的苔菜、茄子、辣椒等。”66岁的杨桂娥是红石崖龙泉戚家村居民,自己家里种了七分地。“今年4月份,我就开始坐隧道公交到团岛早市摆摊了,属于最早的一拨人,现在的多数人都是跟着我出来的。”扎着黄头巾、穿着红外套、戴着眼镜的杨桂娥说起自己到团岛卖菜的事颇为得意。
随着天色渐亮,车站上等候的菜农越来越多,经过近一周的适应,大家也都熟悉了便民服务专线的运行时间,一看还没到点,纷纷将扁担、编织袋放在地上,有的甚至拿出马扎子安稳地坐下来。看到眼前驶过的隧道1路公交,大家也并不着急。“以前看到隧道1路公交,大家就抢着上,现在我们有了专线,不用和上班族、学生族抢了。”
直达团岛早市
6时10分,隧道1路便民服务专线准时来到滨海学院车站,在隧道二路路队安全员的调度下,菜农们挑起扁担将货物装上车,扁担和货物都集中在车厢中间,菜农则在座位上坐了下来,大家在车上有说有笑。原来,20多名菜农全部来自红石崖周边的龙泉王家、龙泉戚家、龙泉赵家、逄家等村庄。“专线车中途不停,半个小时就跑到团岛了,比我们之前挤公交强多了。”77岁的栾义忠说。
不到7点,便民服务专线抵达团岛,菜农们挑着扁担快步往团岛早市赶,有的甚至小跑起来。“去晚了就没有好地方了。”栾义忠说。记者注意到,来自红石崖的这些菜农主要集中在台西五路上,临时在路上摆小摊,个别的来到台西一路摆摊。
到中午12点左右,大多数菜农的菜都卖光了,个别没卖完的也都便宜处理。“都是家里吃不了的菜,好不容易挑来了就不往回挑了,能卖就卖了吧。”卖完菜后,菜农们还捡了捡周边的菜叶子,把路面清理干净后再乘坐隧道1路公交回家。
81岁老汉挑扁担卖菜
这批菜农里年龄最大的是81岁的薛宝禄,他家住在红石崖龙泉戚家村,这是他第四次到团岛早市卖菜。“子女们都不同意,他们都有工作,足够养活我,可我就是闲不住。”薛宝禄说,他以前种的菜都是给亲戚朋友们分分,并没有在当地集市上卖过。“我们那儿都是农民,家家户户都有地,集上卖菜的太多了,价格便宜,忙活一上午未必能卖两个钱。”薛宝禄说,他听说有“卖菜公交”后跟着老乡一起到团岛早市转了转,没想到第一次拿了20斤的菜很快就卖上了,赚了五六十块钱。“我们都是在自己地里种菜,几乎没有成本,这样赚点零花钱也好。”
“我也不累着自己,哪天地里菜吃不完了就出来卖点,也不是天天都来。挣了钱再回家买鱼、割肉吃。”薛宝禄说,就当是锻炼身体了。
带女儿卖菜养家糊口
在这些菜农当中,大多数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大多当是出来锻炼身体,可41岁的任焕香是出来养家糊口的。家里的大女儿要留在家里喂鸡,由于8岁的小女儿文文周末在家没人照顾,她只能带着文文一起出来卖菜。文文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满脸稚气。她兴奋地帮着妈妈拎带子、推小车。
任焕香说自己没有工作,只能靠种地卖菜换些收入。“我们的菜都是绿色食品,绝对无污染,和自家吃的一个样。现在已经有不少回头客了,专门来台西五路找我们买菜、买土鸡蛋。”任焕香说,好的时候,她一天能收入100多元。(记者 刘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