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3天,就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昨日,家住镇江支路的贾智恩正忙着从众多资料中,整理“南京大屠杀”专题的抗日战争资料集。因为小时候在东北沦陷区长大,现今76岁的贾智恩从小就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刻骨铭心。从1966年开始,贾智恩开始收集与抗日战争有关的资料,一转眼48年过去了,贾智恩已经收藏了近4000件抗日史料藏品,其中包括书报、画册、杂志、诗词、歌曲、扑克等多个种类。据介绍,贾智恩将于明年8月举办个人抗日资料收藏展,向市民免费开放,让大家记住那段难忘的历史。
满屋都是抗战资料收藏
昨天下午2时许,记者来到贾智恩老人家中。贾智恩正埋头在书桌前抗日战争资料堆中,从中整理出一套“南京大屠杀”专题的史料收藏专集。“再过几天就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想整理出一套这方面的专题史料集,为明年的抗日资料收藏展做准备。”76岁的贾智恩满头白发,说起自己收藏的各类抗日战争资料如数家珍。贾智恩家套二的房子,其中一间就成了他的藏品室兼工作间。一面墙全被书橱占据,地上的箱子上也堆放了许多正待整理的书报资料。
贾智恩告诉记者,48年来,他收集的抗日战争资料已经有近4000件,其中包括书报、画册、杂志、扑克、展馆图册等多个种类。“这间房子里放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都存放在高密的一间房子里。”贾智恩说,为有合适的库房存放这些资料,他专门在高密农村买了一间房,用来存放整理好的资料藏品。
“亡国奴”经历终生难忘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中国;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1938年,我在东北松花江边的农村出生,东北人民14年亡国奴的日子我赶上一半。”贾智恩扶了一下鼻梁上的老花镜,停顿了一会,似乎在整理儿时在东北沦陷区的回忆。
贾智恩告诉记者,他在松花江畔的农村出生时,抗战已经开始1年,而东北地区在侵华日军铁蹄下已经被蹂躏了七八年。日寇的残暴给他留下永生不忘的记忆。“从我记事开始,就记着我们中国人在日军占领的伪满洲国饱受欺凌,连米饭都不准吃。”贾智恩说,在他儿时记忆中,吃米饭是“要出人命”的,在伪满洲国的中国人只能吃玉米等粗粮,即便有条件吃到大米,如果被日本人发现,也会被惩罚甚至因此送命。长大后,贾智恩从家中老人那里知道了更多侵华日军的暴行。在沦陷区度过的日子,让贾智恩对“亡国奴”的感受刻骨铭心,他希望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48年前开始收集“抗战”
参加工作后,贾智恩在老家从事文化工作,写过小说、做过编剧,也曾编修过当地史志,但一直对抗日战争的历史非常关注。1966年,他到一个抗战纪念馆参观,买了一本《东北人民抗日诗歌选》,这成了他的第一件抗战资料藏品。之后,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有意识地去寻找有关抗日战争的书籍、报刊、画册等各种抗战资料。1988年,贾智恩从东北老家调到青岛工作,家人也全部来到青岛落户定居。贾智恩不但购买收集新近发行出版的抗日内容的书籍报刊,还特别留意以前的老书报和老物件。青岛的昌乐路文化市场、李村集旧货市场等有旧书摊、旧物件的地方,就成了贾智恩经常光顾的场所。
收藏图册一掷“千金”
贾智恩收藏的书籍中,有一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集》,这本没有书号、出版时间的画册中,收录了大量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照片。“这本画册是从一个藏书家手中买来的,大约是10年前买的,花了1000元。”贾智恩从书柜中小心拿出一摞发黄的老报纸,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救亡情报》。这份报纸创刊于1936年5月6日,休刊于1936年12月25日,总共30期,里面全部都是抗战时期的新闻、诗歌和有识之士的言论。这份发行了30期的报纸,贾智恩全部集齐。贾智恩的收藏品中,还有印有抗战图片的扑克、老旧的抗战故事小人书、抗战军功章、抗日战争用过的刺刀……
剪报资料集足有1米厚
贾智恩的书橱中有一摞资料,60多本、足有1米多厚,蓝色封皮上写着《抗日战争资料剪报》。封面上方还粘贴着白色纸条,纸条上清晰地标注着 “上卷 《屠刀下的亡国之痛》”、“中卷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下卷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字样。多年来,贾智恩除了收集老旧书报,在报摊上翻阅到有抗战内容的报刊、杂志也会买下来,整理成剪报资料集。贾智恩制作的剪报集共分上、中、下三卷,总共68册、2862页,汇集了2214篇与抗日战争有关的新闻、史料。这里面有《勿忘国耻 “九一八”》、《侵华日军细菌部队》、《慰安妇》、《南京30万亡灵的呐喊》的事件专集,也有《抗日英雄赵一曼》、《黑土英魂杨靖宇》、《东北义勇军马占山》等英雄人物专集。贾智恩还专门在《抗战在青岛》专集中,分别整理出《青岛沦陷》、《齐鲁抗战烽火》、《笛崮山14壮士》等分册。贾智恩告诉记者,他准备明年8月举办一次个人抗日资料收藏展,向市民免费开放,让大家牢记这段历史。(记者 赵健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