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新青年】80后入殓师:入行十年 不敢主动和人握手

2019-04-04 21:31 作者:崔文静 宁冠宇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往期回顾】

【青岛新闻网独家】

(文/崔文静 图/宁冠宇)

这双手,能担起200多斤重的棺材;也会蘸一点腮红,轻轻拍在逝者的面颊。

这双手,毫不迟疑救活心脏病突发昏迷的路人;也会7年如一日,开车2个半小时,去给山区孩子上一节免费足球课。

这双手的主人叫毕艺,他做着一份神秘、崇高而又不太能被常人接受的工作——入殓师,却在与死神的一次次近距离接触中,干出了“信仰”;也在看淡生死后,爱上了为别人做点事的快乐。

入殓师,这个为不少人避讳的职业,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生活中的他们,又有着怎样截然不同的面貌?今天,让我们跟随80后青岛小哥毕艺,走进他的世界。

苦痛难言——给亲朋送行,手哆嗦得拿不住化妆刷

10年前,25岁的毕艺成了青岛市殡仪馆的一线工作人员,抬棺、化妆、火化,3项工作轮着干,天天围着遗体转。

“挑战最大的是化妆”,也就是修饰遗容。遗体什么样的都有,有的被车碾过,头部凹陷、四肢不全;有的死后十几天才发现,散着恶臭。

而入殓师们,需要把断裂处缝起来,拿“脱脂棉”一点点擦拭干净,再穿上衣服、化好妆。

“干我们这一行,都是吐过来的。有些遗体味道特别大,现在适应了,刚做时,呕吐是常有的事儿。”

毕艺初入行时,每天下班都要冲好久的澡,打很多遍沐浴露,总觉得腐臭味洗不掉;第一次给遗体化妆,头皮是麻的,贴着墙一小步一小步地挪;不时恍惚,和女朋友逛街,一牵手,打个哆嗦,“啊!热乎!下班了!”

那些日子,毕艺每天上班就像噩梦一样,因惊吓和恶心,气提到嗓子眼;别说是吃肉,看到鸡腿都想吐;宾馆的白色被褥让他发怵,平躺、手放在肚子上的睡姿让他起鸡皮疙瘩。三个月后,毕艺挺过了恐惧期,不少同期入职的同事受不了,调离了岗位。

工作的恐惧是克服了,但有个畏惧却在他心头越积越深——给亲朋送行。

这畏惧开始于6年前,给去世的三叔化妆。

毕艺不知道妆是怎么化完的。

只记得,面颊、脖子、衬衣全是湿的,泪水混着汗水雨一般地往下淌。尽管一再控制情绪,但每过十来秒,他就要擦把泪,“眼泪不能滴在棺上,不吉利。”

那天,毕艺的手不听使唤,抖个不停,化妆刷一次次从手中掉下来。

看至亲离世,已是痛不欲生。再亲手修饰遗容,那种痛,就像是拼命往流血的伤口上撒盐。

苦痛难言——不能说的职业:不敢主动和人握手

毕艺五岁的女儿,至今不知道爸爸是做什么的。

“告诉她爸爸和死人打交道吗?开不了口。”毕艺的父母也从事殡葬工作,他还记得自己上小学时填表,父母职业一栏,永远空着。

这份工作,让毕艺一次次尴尬。

给姥爷陪床,临床一大爷特喜欢他,一再问工作单位,问得躲不过去了,毕艺回在殡仪馆,大爷脸色一沉,再没跟他说过一句话。

毕艺从不主动和人握手,“人家听说我干殡葬,手僵在那,握也不是,不握也不是,”他苦笑,“递根烟都不接。”

谁家有病人,毕艺是从不敢去探望的;春节,除了几家关系特好的亲朋,统统不去拜年,全由妻子代劳;平时,他也几乎不去别人家做客,哪怕到了楼下,喊朋友下来坐车里聊,也绝不进门。

“我们在单位吃个饭,都得运动一下。”毕艺说,外卖小哥在殡仪馆大门外就停下了,不敢进;有几次打车来殡仪馆,司机拒载。

天堂使者——哪怕是杀人犯,也要让他干干净净上路

歧视、排斥、误解,个中心酸,无需多言。但就是这样一份不被看好的职业,毕艺却干出了“信仰”。

死亡这条路上,既无老少,也无贫富。上至百岁老人,下到怀中婴儿;不论达官显贵,还是路边乞丐。到了生命的终点,都是一首哀乐放,一口棺材躺,一盒骨灰留。

“世间的最后一程了,得走得体面、安详。”心怀敬畏把每一位经手的亡人打扮得尽可能漂亮,让他们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是毕艺的信仰。“即使你是杀人犯,我也把你收拾得干干净净上路。”

信仰在,工作就自然有心,也肯付出时间。

为了修饰好一位19楼坠亡的老太太,他情愿花上四个小时。头发被血糊在一起,毕艺拿“脱脂棉”蘸着酒精一遍遍地擦,直到看不出任何血迹,然后把头发一缕缕梳顺,梳成生前常扎的发髻。

化完妆,家属一句“真跟睡觉一样”,是毕艺最喜欢听到的。

人死不能复生,减轻亲友痛苦的方式之一,是尽量让亡人走得体面。这是毕艺给逝者家属,也是给自己的慰藉。

天堂使者——不做地摊货

毕艺服务过的好多家属,和他成了朋友。

卖杂货的给袋花生,开小店的送箱特产,甚至还有老总让他去工作。红包毕艺一律上交,“心意咱领,小东西人家硬要给,收收也行,但大的,坚决不要。”

有些家属朝他发脾气,毕艺毫无怨言,依然把遗体收拾得干净利索,家属们常和他陪不是。

为啥被人感激?用毕艺的话说,“咱提供的是全流程服务,不做地摊货。”

轮到他抬棺,按要求,只需抬好,别的不用管。但毕艺从不,需要什么证明?到哪签字?他必告诉家属,若是不忙,还会亲自帮办。

棺材放进冷库前,他总会提醒家属确认,遗体头有没有歪,嘴是否合上,眼睛有没有闭好。

“别人啥态度不关遗体的事儿!咱得讲究,死者为大嘛。”

看淡生死——7年义务支教,老人病重也不落

“人生平等吗?反正到我这平等,名誉钱财都是身外物。”

和死亡接触了10年,毕艺对死的态度,由恐惧变成了敬畏。

死亡,无法避免。与其畏惧死,不如把每天过得精彩些。

“人这一辈子总要做点不一样的事,才不枉走这一遭。”毕艺心中的不一样,是助人。

2012年,他和妻子何静,成了潍坊马耳山艾东小学的支教老师,每周四下午给孩子们免费上足球课。

只要不是大雪封路,他从不落下。爷爷病重期间,他也照去不误。上个24小时的班,早上7点下班,回家眯一会,11点多他仍旧开上2个半小时的车,去给孩子们上课。

“有那么一群孩子喜欢你,需要你,是件多幸福的事。”直到现在,依然有人质疑毕艺是在作秀,他一笑而过,“作就作呗,这秀哥作得快乐。”

没有人因为给予而变得贫穷。奉献,受益的不只是别人,更是自己。

毕艺说:“哪怕一老太太把钢镚掉在了地上,你弯腰帮她捡起来,你俩都开心。”

看淡生死——殡仪馆救了一条命

哪里需要哪里去,能搭手时就搭手:这是毕艺的原则。

去年,他还在殡仪馆救了个老太太。

老太太60岁左右,家里老人去世,激动得犯了心脏病,一下晕了过去。毕艺和同事恰巧路过,他学过急救知识,“我去看看。”说着,毕艺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不一会儿把老人救了过来。

人醒了,救护车到了,他,转身走了。

同事:刚才要是救不过来,你摊上事儿可咋办?

毕艺:哦,是哈,我没想。

记者:再碰到,还救吗?

毕艺:救。那是必须的。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