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毕业生人数创新高,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丁玎摄
大学生就业高峰期渐行渐近。国内经济发展放缓、需求趋紧,偏逢今年毕业生人数创新高,使得2013年被称作“史上最难就业年”。
“最难就业年”,到底难不难?南方日报记者近日走访了市内多个招聘会现场了解到,只要大学生摆正“搵工”心态,扭转择业传统观念,就业情况就没这么难。
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同比下降7%
尽管距离毕业时间还有2个多月,但广东金融学院会计专业的大四毕业生王同学已经为工作“折腾”了将近4个月。此前,他曾经被一家制药企业以实习生身份录取,但最终还是由于客观原因,没能留下。5月17日,记者在该校专场招聘会上见到王同学,他告诉记者,本市一家家具企业有意让他进入二面,他非常高兴。
王同学告诉记者,他们知道今年的就业情况严峻,因此不少学生今早就参加了招聘会,但20多位同伴中只有不到一半找到工作。
记者近日走访了4场招聘会,通过多个途径了解到,中山大学一文科专业今年毕业的研究生班有23人,截至5月中旬仍有三成研究生没找到工作;广东商学院金融学院今年有700多个毕业生,临近毕业了但签约不足50%;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一个班上45名学生,仅一半学生找到工作……
大学生就业情况不算乐观。广东省教育厅统计数据显示,广东今年就有70万高校毕业生等待就业,截至5月6日,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为52.4%,较去年同期下降7%。
4月底,广州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共同发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就业景气指数也显示,该指数指标体系中多项反映重点人群就业状况的指标趋势不容乐观。其中,到市高校毕业生指导中心报到的2012届本市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幅较大,预计下半年新一届高校学生毕业后,就业形势将日趋严峻。
重点高校生自降“身价”谋出路
仍在找工作的广州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刘同学向记者道出这一群体的“搵工”心得:不喜欢民营企业,因为工资稍低、保障稍欠;不喜欢老气的国企,此类企业入职薪水低,虽然有保障,但要在基层“潜伏”多年才能熬出头;喜欢外企,工资相对高、前景相对足;偏爱于IT、生物医药、金融等热门单位;能考上公务员最佳,区级、市级、省级全考一遍,都失败了再找工作。
然而,记者在走访中也了解到,有的高校毕业生在调整了就业心态之后,找到工作对他们而言,其实并不难。
“本来想找知名外企,薪水起码在4000元以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学院广告专业的郑桂君提前5个月开始物色工作,随着“海投”简历次数的增加,她逐渐意识到,就业心态必须调整,这个月她总算松了一口气,最终选定了一家教育机构,3个月试用,试用期月薪2000元左右,转正后有4000元。
“如果对待遇看淡些,放宽条件、面对现实,找到工作其实不难。”郑桂君说,她身边已有不少同学在降低要求之后,找到了工作。
与郑桂君的心路历程相似,221高校国际商务与贸易专业的傅秀在择业前已经明确,今年找工作难度大,因此工作前景成为她选择企业的首要因素。最终,她于去年底以3000元月薪入职一家外贸公司。
“领导看到了我的工作能力,不断创造机会培养我。”身为新员工的傅秀不仅得到了旁听重要谈判、熟悉各部门业务流程、参与各类大型展会的机会,工作至今,月薪也升至3500元。
专家提醒
就业难不难 关键看心态
“史上最难就业年”,到底难不难?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宁佳英坦言,“最难就业年”其实也分不同就业人群,目前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群体的就业情况乐观许多,但对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而言,人才供大于求、企业招募高端人才需求减少、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都是造成此类群体“搵工”难的主要原因。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副处长张伟强告诉记者,从他们与各校同行交流的情况看来,当下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与80后、85后都有差别,“他们更主张独立,不希望工作有约束、能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度”,加之珠三角生活成本的不断提升,收入也是他们较为看重的一块。综上所述,一旦招聘企业所提供的工作性质以及薪酬无法达到他们的要求时,大学生们往往会选择观望。
社会经济环境已如此,调整就业心态则成为走出就业困境的必要选择。“只要大学生们摆正就业心态,都能有工作。”宁佳英说,随着省外应届毕业生以及考研、考公务员失败的应聘大军加入,接下来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她建议大学生们应该尽快行动,无论如何先找到工作,日后再择机调整。
“税前2400元以上月薪,在今年的就业形势下,已经可以接受。至少先hold住工作,不要让自己失业。”宁佳英如是说。
张伟强则建议,大学生们不宜过分看重薪酬,先在基层一线把工作做好,体现了自身的工作价值,才能向公司索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关
250企业本周五大学城揽才
广东省2013年“一企一岗·互济共赢”高校毕业生招聘服务活动广州专场招聘会将于5月24日在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演艺中心广场正式启动,约250家知名企业将亲临现场招贤纳士。
本次招聘活动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南方人才网承办,重点服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倡导广大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求职者凭学生证或个人简历即可免费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