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鸭与颐和园的铜牛遥遥相望。
围观大黄鸭,我们在看什么?
除了支付一笔版权费用,请进大黄鸭的两处园方也为此进行过不小的投入。
不同于香港维港展出需要向海事处申请一份“浮动构筑物许可证”,在北京,由政府主导的大型活动虽省去了申请许可的步骤,却更多地增加了对人流疏导、交通、安全等多个方面的顾虑,造成了园方在这些方面所下的功夫。
当然,这样的投入也带来了回报。曾辉在展出之前曾预计,大黄鸭在北京地区的观看人流量将会比香港更多。
事实的确如此,一份数据显示,10月2日至10月5日国庆放假期间每天前来参观大黄鸭的观众人数都超过10万,10月3日更是创造了13.3万人的年度最高纪录。
记者在两次大黄鸭入园首日都曾在现场,目睹了参观者的热情。很多人一大早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只为一探大黄鸭的“真容”。
“大黄鸭承载着童年记忆,象征着喜悦和幸福,我希望通过它能把全世界的心情连接在一起,同样把快乐、幸福和友情也带到北京。”谈及为何大家喜欢大黄鸭,设计者霍夫曼曾如此表示。
而游客康静的感受或许代表了更多普通参观者的心声:“城市的生活节奏比较忙碌,在这里看到大黄鸭,大家会感觉内心更加充实愉快,是一个很放松的状态。看见它会很兴奋、很开心,我觉得这就够了。”
“人人都有一颗童心,喜欢干净、单纯的形象。”曾辉说,当代艺术有很多不同的表现手法,多样化才能带来独特的视觉感受。“相对可爱的、玩具的一个形象,突然被放大化,感受是新奇的,这就是人们喜欢它的一个重要理由。”
“有些人说,一个大黄鸭,不就是个橡皮鸭子么,为什么大家追着看?我想是因为我们缺个东西,就是面向市民阶层的快乐的东西。”戴斌感叹道,中国不乏优秀的设计,但有的设计被赋予太多沉重的内容,恨不得一件作品要把5000年厚重历史都囊括,缺少一种在轻松快乐中陶冶性情的东西。
“现在的老百姓真正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现实幸福?我想不是满大街去问‘你幸福吗’,而是真正给予他们触手可及的温暖和温情。大黄鸭的可爱、萌呆,反映了城市中市民的压力,他们既不想要高高在上的说教,也不想要乱哄哄的‘表演’,就是给他们能放松一下、发发呆的东西,就很好了。”戴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