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直在打汉墓的鬼主意,使什么花招的都有! ”今年67岁的平度市古岘镇蓬莱前村村民于子亮如今有一个在当地影响颇大的名头——编外守墓人。守墓50多年,与盗墓贼斗智斗勇的经历,让老于的性格中多了几分普通人难有的警觉。
最近的一次经历发生在3月份,来了五六个人,找老乡问耕地对不对外出租,他们声称城市里呆腻了,想出来种种地换换脑子。
“六曲山汉墓群中最大的一座陵寝就是刘寄的康王陵,他们想租的那片地就围绕着康王陵,找上门来想租这片地的外地人格外多! ”对于于子亮这样从小就守在王陵旁的人来说,见过太多这样的人了,他一眼就能看出来者的“醉翁之意”。老于一口回绝了。那帮人把每亩地年租金出到了3000元,但村民们还是没动心。
“30年前就有在这里打洞的,那时候村里人的保护意识不强,现在只要是个外边人往这儿一走,立马就有几十双眼睛盯过去,所以那些打汉墓主意的人也变着花样来接近。 ”于子亮告诉记者,这里埋葬着皇帝儿子的事情从西汉年间就已不是秘密,历史上发生过无数起盗墓事件,“挖出康王坟,山东不受贫”的传说广为人知,墓里藏着金缕玉衣的传言在当地更是传得有鼻子有眼。
于子亮说:“找到我们村想租康王坟四周那片地的人一拨儿接着一拨,这两年少说也有两三百人了吧,其中六七成都是南方口音,说几句话就知道他们不是来搞农业的了! ”
过年鞭炮当掩护 大年三十来盗墓
六曲山汉墓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墓葬群,在绵延15公里长的丘陵上,共分布着400多座墓葬,于子亮仅仅是义务守陵人中的一个。
在距离康王陵以南不到100米处,分布着两座“小山”,这也是两座高规格的墓葬,据传埋葬的是刘寄手下的两位将军,封土高大而完整。但是当记者登上封土的顶端时,一个直径达一米多的盗洞赫然出现在眼前,虽然盗洞已经被回填,还是能看出来盗洞是从封土顶端直接向下打入的。 72岁的农民张凤兰家在离汉墓5公里外的花园村,不过每天她都会拄着手杖走上两公里来这里遛一圈,看看埋葬着祖先的汉墓有没有被盗墓贼盯上。
张凤兰说,祖上传下来说这里就是她家的祖坟,所以这种思想根深蒂固,每天都来看看也渐渐成了习惯。去年大年初一,张凤兰带着物品前来祭奠,吃惊地发现封土南坡下散落着很多颜色异样的土,守墓几十年,她一眼就能从这些生土里看出道道。爬到墓顶查看时,果然一个崭新的盗洞出现在眼前,除夕夜盗墓贼都没闲着,原来他们是利用鞭炮声做掩护利用炸药炸墓啊。 “当时我紧张得心都跳到嗓子眼了,生怕他们进去了,悄悄回村喊了几个年轻人来看,还好只挖进去三米多深。从那以后,只要是有放鞭炮的,我们都会过来看,尤其是过年期间家里人都排着班过来巡逻。 ”
遗训传了两千年全村都是守墓人
记者了解到,刘寄被封胶东王,虽然雄霸一方,但也仅仅是一个封国的国君,从建制上来说他没有专职的守陵人。六曲山汉墓群周围的几个村子的名字因为都和王陵有关,所以2000多年来这里的村民一直都在充当着守护汉墓的角色,民间自发的守陵人从第一代胶东王下葬之日起就已经出现了,并且一直传承至今。
记者在六曲山采访时,根本无法辨认出谁才是真正的守陵人,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但是他们每个人又都是守陵人,从蓬莱前村到康陵一公里多地,记者前往时先后遭到了六拨人的盘问。“你来这里干什么?包里带的什么?找康王坟干什么?你的证件给我看看……”没有人给他们布置任务,更没有人给他们发工资,一切都是自发自愿的,他们甚至会冒着生命危险和盗墓贼周旋。
据了解,近些年我市破获多起发生在这里的盗墓案,很多都是这些村民发现并举报的,随着村民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盗墓案件的发生频率也越来越少。
国家大遗址立项保护规划正在编
六曲山汉墓群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面对祖先留下来的这一大片遗产,如何保护成了一个巨大的课题。虽然各级政府都采取了相应措施,但依旧没能彻底挡住盗墓者的脚步。
从1998年春到2002年10月间,六曲山汉墓就先后18次被盗,20多名盗墓贼被抓,古墓群惨遭洗劫,所盗文物多数都属于国宝级。最近十年来,当地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在加强,但前来打汉墓主意的不法分子仍频频变着身份和花样在六曲山附近出没。
昨天从市文物局传出喜讯,六曲山古墓群及即墨故城遗址的“国家级大遗址”项目已获国家正式立项。文物处的李科长告诉记者,目前文物局正在与相关机构编制整体的保护规划以及进一步的考古发掘计划,经国家批复后将开始一些列系统保护和开发工作。平度的仁兆和古岘两镇相继出台多项针对性规划,根据《平度市仁兆镇汉城遗址恢复旅游项目可研报告》,仁兆镇将依照汉朝刘寄王府的样式及规模,再造一座汉王城,在大小沽河交汇的地方,规划建地7000亩,建成国家级汉文化旅游景区。古岘也开始修整即墨故城到康陵之间以及墓群之间的道路,开始进行开发前的道路维护。
康王陵可能有金缕玉衣
六曲山墓群位于平度市东南的古岘镇,是我省面积最大的古墓群,也是我国现存的规模较大、等级较高的汉代陵墓。它现存古墓360余座,上起东周,下迄北齐,分布长达15公里。在这众多的古墓中,刘寄墓规格最高。该墓位于古岘镇蓬莱前村西云台山上,古称“西陵台”。封土完好,台基高大,经测量,其方形高台南北长120米,东西宽100米,高约16米,陵台中央又有高约6米、直径约40米的封土。 1968年在河北正定县满城山区发掘的中山靖王刘胜之墓,出土了金缕玉衣,专家根据胶东王刘寄的身份和中山靖王刘胜完全相同来推测,刘寄夫妇极有可能穿着金缕玉衣下葬。
另据说,蓬莱前村的村名来历与康王殡葬有关。传说,康王下葬后留下大奠灵棚,后有于姓人家搬来居住,取村名“灵棚前”,后觉“灵棚”二字不吉,更名“棚灵前”。清道光年间有秀才将其更名为“蓬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