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整个人类思考的
中国值得敬佩
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研究院院士小约翰·柯布
在尼山论坛,请允许我做一个严肃的思考,那就是人类文明的存亡。在我年轻的时候,我认为,人类的文明是一种福祉,这个福祉能启迪蒙昧的人们。现在,文明本身却出了问题,冲突和问题不断出现,最终伤害的是我们生存的地球,我们文明存在的根本。这迫使我思考,人类文明或许从一开始就是有毁灭性的。
有没有其他的出路呢?有。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经指出了出路,就是建造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在我看来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文明,注重对话沟通,而不是压迫和霸权。这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现实吗?是有可能的。我认为,只有乐观主义是不够的,正是因为有中国,我们才有希望,因为这是一个为整个人类思考的民族,是值得敬佩的。
孔子思想
让人进取创新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副主任 王世明
孔子曾提出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变化者,驱使者也”,告诉我们中国人永远不能停止前进的步伐。《中庸》有这样一段描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是顽固的守旧分子,如果不知道改革创新,那你必然是灾难临头。
中国文化的另一个方面,叫天不变,道亦不变。创新是建立在许多不变的基础上的。到了今天,中国的“天不变,道亦不变”有两个基本点,一个就是共产党的领导,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在变与不变这个辩证关系当中把握创新。
不同文明发现的价值属于全人类
首尔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 郭沂
不同的人、不同的族群和不同的文明,都是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体认和发现价值的。这些价值虽然是某个民族所首先发现或倚重的,因而具有民族色彩,但这不能否定其具有世界意义。就此而言,不同人、不同族群和不同文明所体认和发现的价值都属于人类共同价值,这就与中国人发明的纸适用于全人类、西方人发明的汽车适用于全人类一样。
这样一来,人类共同价值就可以分为两种,“已然的人类共同价值”,即已经被全人类认同的价值;“潜在的人类共同价值”,即那些具有民族色彩而尚未被全人类认同的价值。具有民族色彩的“潜在的人类共同价值”,是可以相互融通、相互补充的。世界上各个族群、各个文明之间只有相互学习,相互吸收,取长补短,才能更加茁壮,更加强大,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才能更加平稳,更加踏实。
“和合文化”要实现跨文化对话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 王小婷
在“和合文化”背景下,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首要文化任务是实现跨文化对话。“和合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必将面临与世界多元文化进行跨文化对话的局面。
跨文化的“对话”存在两个基本前提,即平等性和互惠性。“和合文化”中蕴含着跨文化对话所需的“平等性”,“和合文化”倡导“尊重差异”,倡导“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和合”以事物差异矛盾的存在为前提,求大同而存小异。承认客观世界存在不同的事物,而事物内部又存在差异,这是和合的前提。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承认和尊重差异,这个世界才能更好地相互理解,世界前景才能越来越美好。
找到共通的文化层面,
才能建设更和谐的世界
智利圣托玛斯大学校长 哈伊米·瓦特
冷战之后,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文明的冲突不可避免。然而,中国的孔子学院建设,以及智利旨在让南部本土族群融入主流文化的“3×i交遇”项目,都证明文化是可以共融共通的,可以求同存异的。只有找到共通的文化层面,才能建设更和谐的世界。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的世界。不同的历史传统、基本国情、民族习俗等孕育了不同的文明。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财富,都值得尊重和珍惜。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视角,让文明的光芒在交流互鉴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