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报以《出海打鱼一网捞出根“龙骨”》为题,报道了河套罗家营社区渔民捕捞上来一副4米长的完整骨骼,当天,不少网友在微博上发表猜测。城阳渔业部门工作人员称从来没见过,还需要专家进一步鉴定。捕捞者杨先生表示,在没有弄清是什么物种前一定会保护好,如果骨骼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他可以捐献出来。
鱼骨保存在冷库里
昨天上午,记者再次来到罗家营冷库。“怎么又来了?已经来了好几拨人了,冷库门老是反复打开!”冷库管理者开玩笑地说。冷库的一角放着一块红绸,杨先生小心翼翼打开,露出白色透亮的骨架。用手一摸,异常光滑,整副骨架散发出很浓的腥味。
“发现骨架的位置距离码头190海里,水深在80米左右。”船长杨先生回忆说,随着渔网的收起,一件白色物体露出水面。杨先生介绍说,以前渔民经常捕捞上来鱼骨,刚出水他就感觉应该是鱼骨,可没想到这么大,就嘱咐工人特别小心,最终几个人合力将骨架抱上来。担心骨架损坏,他托朋友帮忙,用红绸包裹暂时存放在冷库里。“搬运时,尾部骨头有部分脱落,我一一捡起来放在袋子里。”杨先生表示,在没有弄清是什么物种前,他一定会将骨架保护好。
部分骨架出现断裂脱落
“看可以,不能乱动!”在杨先生和冷库管理者的允许下,记者再次近距离观看了骨架。骨架头部伸出三只“角”,顶端连在一起,头部两侧凹陷的地方像是眼睛;长长的身体由一节节骨头组成,骨节两侧由软骨包着,软骨上的一根筋将骨节连成一体;尾部两侧则是一根根稍长的软骨排列着,像是鱼鳍的形状。“现在,部分骨架已损坏。”在杨先生的指点下,记者看到,骨架尾部的部分软骨已脱落,尾尖的小骨节断裂,身体中间一段上面的筋撕裂,下面包着的骨节已经断开。“是不是保存有问题?如果放在博物馆里就好了。”杨先生担忧地说。
鱼骨身份仍是个谜
“好像是皱鳃鲨。”昨天上午,一名热心人给记者打来电话称。记者上网了解到,皱鳃鲨是一种史前品种的深海鲨鱼,又名拟鳗鲛,体长1.5米左右,有“活化石”之称。迄今,人类只发现过两条皱鳃鲨,全部是在日本海岸附近发现的。记者搜索微博看到,有网友说是鲨鱼,有说鲸鱼,还有说是鳐鱼(圆犁头鳐)的。“到底是什么,目前无法确定。”城阳渔业部门工作人员说,他们咨询了许多当地老渔民,没人认识。“如果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我可以献出来。”杨先生表示。
“从头骨的形状和椎骨的数量看,初步分析是勒氏皇带鱼的可能性较大,发现的骨骼具有科研价值。”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刘静教授说,勒氏皇带鱼生长在各大洋的深海,体长一般在3米到6米之间。具体情况还要实地查看才能确定。因平时捕获量较少,所以渔民很少见到这种鱼。(记者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