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市图书馆用真情打造“文化拥军”品牌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3-08-02 15:18:05 字号:TT

    5000册新版图书、6000套电子书、2000册最新期刊……八一建军节前夕,一辆满载书籍的流动服务车开进青岛武警支队大门,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新一轮的文化拥军活动就此拉开帷幕。除了为部队赠送书刊外,青岛市图书馆还专门为部队官兵开办了数字资源利用培训班,就如何使用图书馆的数据库进行了演示讲解。现在,武警支队的战士们不但能够阅读送进军营的实体书,还可以通过电脑远程访问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库。据青岛市图书馆馆长于婧介绍,自1988年与青岛警备区某通讯连签订了第一个军民共建公约以来,经过25年的努力,“文化拥军”已成为青岛市图书馆的一张名片。

    1988年,青岛市图书馆与青岛警备区某通讯连签订了首个送书共建公约,打出了“文化拥军”的共建品牌,并先后在陆、海、空、武警等23支驻青部队建立了流动送书服务点,坚持每月为服务点送书1次。从那时起,图书馆每年送书进军营10万余册,年行程超过3万公里,如今这些数字随着服务的深化有增无减。

    山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海警第二支队是青岛市图书馆的共建单位,该支队基层船艇上等兵刘念清,入伍前高中毕业,一心想在部队考大学。“当时部队没有多少专业的资料,感觉复习了也考不上,积极性不高。”刘念清告诉记者,幸亏有图书馆的“流动图书车”,及时为他送来了高等数学、基础英语等备考辅导材料,帮助他顺利地考上了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

    在青岛市图书馆的23个共建单位中,直接受益于青岛市图书馆“文化拥军”的部队战士超过10万名,其中,有200余人自学取得了大专、本科文凭,80余人考上了军事院校,许多人退伍后成为各行各业的工作骨干,不少战士至今还与青岛市图书馆流动服务车的馆员们保持联系。

    2007年,青岛市图书馆建立起“青岛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并建立了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丰富的数字资源体系。“为让这一数字网络体系惠及部队士兵,我们特地从国家中心网站下载了一批符合战士特点的军事知识、学术讲座、实用技术等电子资料,并刻录制作成光盘送进军营。”于婧记得很清楚,当一张张光盘被送到战士们的手中时,感谢的掌声经久不息,“时代在变,战士的需求在变,我们送服务的内容理当要变。”

    2011年,青岛市图书馆将负责流动送书的部门与负责图书采购的部门合并,以方便采购者根据战士们的阅读需求,及时调整采购方向。该馆采购部的负责人陈东庆告诉记者,随着战士需求的日趋多样化,图书采购的数量与类别不断增长,馆里会定期召开现场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调查表,及时更新送书内容。

    持续不懈的努力与创新,让图书馆在战士们中收获了一个亲切的称谓——“精神后勤部”,25年来,图书馆流动服务车走遍了青岛的绿色军营。“在所有的流动送书服务点中,长门岩岛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于婧回忆道:“长门岩岛无淡水、无居民、无耕地,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孤岛’,每次进岛都要坐好几个钟头的船。”1988年6月,已升为业务骨干的于婧登上了去长门岩岛的运输船,从小没有坐过船的她吐得一塌糊涂。船上的战士们全都坐到甲板上,把自己的床铺主动让给图书馆的馆员们。“风浪太大,躺在床上晃来晃去,头晕得更厉害了。”到达军营的于婧,连下船的力气都没有。“但看着列队欢迎的战士们眼中热切的渴望和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看着他们用手一遍遍抚摸着我们带来的书,当时,我感觉自己做了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25年里,馆里送书的工作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拥军的内容与方式也随着时代不断地进行着变迁,唯一不变的是服务军营的这份坚持与不懈。”于婧告诉记者:“文化拥军这条路我们一定会坚持走下去,并且相信会越走越宽广。”(王松松 华伟 彭云)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