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港24年34次涨工资 县级农民工全国闻名(图)

来源:青岛早报-- 2013-08-14 05:54:02 字号:TT

青岛港24年34次涨工资 县级农民工全国闻名

青岛港24年34次涨工资 县级农民工全国闻名

  1号码头、2号码头、8号码头,油港、前湾港、董家口港……走在这繁忙的海岸线上,你会有不同的心情。不是一浴、八大关那样的闲适放松,而是有一股冲动,有一些感动,想要甩开膀子干一场,像码头工人那样。

  39年前的夏天,金牌工人许振超也是带着这种冲动来到港口,离开了工作7年的国棉厂。他的偶像是王进喜、时传祥。许振超没有想到,几十年后他也成了中国工人楷模,甚至超过了前辈们。

  今天,6000名知识分子、8000名技术工人和9000名农民工也一起在青岛港的平台上追梦。他们出身背景不同、知识阅历有别,但在这里拧成了一股绳,汇成了一股劲,特别有干劲,特别能主动工作。这是怎样强大的企业文化和价值理念!不需要做太多理论分析,在这里,听工人们讲讲他们自己的经历,7个故事让你读懂青岛港。

  “流浪”打工者找到靠山

  前港公司装卸一队副队长,全国优秀农民工,山东省百佳农民工之星,青岛市劳动模范

  朱广田永远也忘不了1995年6月领工资的那一天。那是进入青岛港后第一次发工资,“竟然是一月一开工资”,当他接过1000元钱,有点不敢相信——过去漂泊打工的日子,一年也就挣七八百元。他立刻来到了邮局,留下100元钱,把900元都寄给了沂南农村的老娘。回想几年前给父亲看病,60元钱都借不到的日子,他咬了咬牙,“玩了命也要在这里干下去!”

  朱广田出生在沂南农村,1991年高中毕业后,为了改善家庭生活,他开始外出闯荡打工,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4年间他从东北到内蒙,再到浙江,干过建筑小工,在砖厂出过窑,扛过大包,挖过山参……受尽颠沛流离,可怎么也找不到归属感。“干建筑工被拖欠工资,受雇去深山老林挖人参差点把命丢了。老板说好了开工资,到年末又以各种理由推脱少开钱。”朱广田说,那时候跟人出去忙一年,平时只管饭,不开钱,到年底才能发几百元回家,“吃的多是馒头咸菜,甚至泔水菜。”

  1995年5月,青岛港响应国家帮扶革命老区的号召,到沂南县招收农民工,朱广田幸运地来到了青岛港,成为前港公司装卸队一名农民工,从事矿煤火车作业。第一次穿上崭新的工作服,住进了干净的宿舍,吃上了营养搭配的职工餐,他有了归属感,像到了家。

  从此朱广田成为最拼命干活的工人之一。在数九寒天、滴水成冰的冻煤卸车现场,他和班组职工挥舞着专用镐向着车厢近20公分厚的冻煤发起猛攻。在作业中,他创造了“二次翻”作业法,提高了作业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省电费80多万元。2006年被集团命名为 “广田清车”员工品牌,当年还担任了副队长。

  2009年4月,朱广田被授予“青岛市劳动模范”,一家3口转为青岛市市民。如今,他的两个哥哥、嫂子,还有孩子,一家8口人都在前港公司工作,成了真正的港口之家。“大哥年龄大了,在门卫队,二哥在装卸三队当副队长,我们全家一年的工资收入近50万元,相当于一个乡镇企业全年的利润。”朱广田说,他们哥仨都在青岛购买了楼房,而且开上了私家车。“青岛港是工人的靠山,在这里别的都不用想,干就行了。”

  85后大学生非要当农民工

  实华公司储运队队长助理,集团“突出贡献农民工”、“优秀大学生装卸工”

  2007年初,杨献鹏做了个让亲友们大吃一惊的决定:以农民工身份进青岛港,当工人。“好好的大学毕业生,干什么不好,就算进青岛港也可以考集团管理部门啊?”这是很多人所不理解的,但杨献鹏自己心里有想法。

  杨献鹏出生于1985年,2006年从山东农业大学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专业毕业,在社会上工作了一年。干了几份诸如网吧网管的工作,有工资、无保障。“后来听说青岛港招农民工,我和父母商量了一下,当农民工也要进去!”杨献鹏家在黄岛区红石崖镇下面的村子,每年过年过节,有青岛港工人到村里探亲,都是大包小包往家带东西,“福利好、待遇好是出了名的,比干朝不保夕的网管好多了。”

  进港后杨献鹏被分配到油港公司储运队,队里专门给他安排了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把手地教,一对一地练。那段时间,杨献鹏天天爬大油罐,在罐区拿着流程图一遍遍地熟悉阀门、管线,一个大罐有上千个阀门全要记清楚。很快熟悉工作后,杨献鹏并没有满足,他休息时间就泡在图书馆,先后提出了20多个安全生产“金点子”,有18个得到了公司、队的采纳,三次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项。2010年,在集团第六届科技大会上被评为 “集团突出贡献农民工”,同年11月18日与集团签订了劳动合同,成为青岛港的一名正式员工,实现了人生最大的梦想。

  进港工作6年,杨献鹏已经用成长和进步证明了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他说,“我的成长没有因农民工这三个字而搁浅,在这里只要肯干,机会的大门永远敞开。”

  农民工实现四大转变

  现在,青岛港已经有八分之一的农民工在青岛市购买了住房,五分之一的农民工子女在青岛市上学,上千人开上了私家车。有65名农民工通过民主选举作为代表参加集团每年两次的职代会,有两人当选为职代会主席团成员,有295人入了党、1671人入了团,889人担任了班长、车长,41人担任了队长、副队长,1人担任了合资公司党委书记,近3000人有了各类职称和技术等级,享受相应的职称补贴。在青岛港,农民工实现了 “四大转变”:由技能匮乏向又红又专的转变、由短期务工向扎根海港的转变、由挣钱吃饭向爱岗敬业的转变、由普通打工者向现代产业工人的转变。

  20年成就“县级”农民工

  青岛前湾西港联合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全国劳动模范

  “以前我的梦想就是能天天吃上大葱炒鸡蛋。现在的生活?想都不敢想,吓死了!”徐万年是全国闻名的 “县长级”农民工,他说,梦想是一步步实现,一步步放大的。20多年前,他从沂南农村走出来,四处打工、吃苦受穷。1990年,他进入青岛港,一开始是凭着扛大包、出大力、流大汗,苦活、累活、脏活抢着干,带领职工创纪录,一步步成为了农民工成长成才的典型。1993年,他成为青岛港第一批从农民工里选拔的纹车手,2005年又被提拔为装卸队的副队长,成为全集团第一批合同制的农民工,2007年,他被提拔为青岛港西港分公司副经理,成为了青岛港第一个、也是全国少有的副处级农民工,2010年又担任了西联公司党委书记。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如今,徐万年全家都转成了青岛户口,3年前在台东买上了86平方米的商品房。回首20年历程,他真心认为不是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而是港口对农民工的培养、激励,“同工同酬,从不搞歧视,农民工和城市工有一样的发展机会。”徐万年说,在青岛港工作印证了一句话:吃苦的人吃香,实干的人实惠,有为的人有位。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