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是中国海军第一支核潜艇部队。组建以来,一代代核潜艇官兵驾驭核潜艇纵横大洋、建功深蓝,铸就了共和国坚不可摧的水下核盾牌,先后出色完成了水下长航、大深度极限深潜、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等多项重大任务。
今日起,本报推出一组报道,向广大读者介绍基地官兵在大洋深处追逐中国梦、强军梦的光辉历程,敬请关注。
数十春秋驭鲸蹈海丹心如炬,百万里豪迈长征壮志凌云。惊涛骇浪中,海军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官兵把自己锻造成“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战略铁拳——一支象征大国地位、支撑国家安全的战略部队,一支让祖国骄傲、令对手胆寒的“杀手锏”部队。
42年来,基地官兵用热血书写忠诚,用生命践行使命,把勇担特殊使命、矢志精武强能转化为自觉行动,把直面各种考验、笑对艰苦环境当作人生历练,把面对生死抉择、不顾个人安危视为“精神核动力”,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出了突出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艇由我操纵,我听党指挥”
核潜艇,是国家的战略利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盾牌。
1959年10月,为打破世界军事强国的核讹诈、核垄断,维护国家独立、自主、安全、尊严,毛主席发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号召,开启了核潜艇事业艰苦卓绝的建设发展历程。1970年12月,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成为继“两弹一星”后的又一国之重器。
艇行万里,党指航向。42年来,以该基地为代表的海军核潜艇部队牢记领袖教诲和人民期盼,沿着党中央、中央军委指引的航向破浪前行,不断发展壮大,为共和国托举起了威慑强敌、反对霸权的海上核盾牌。“基地部队是沐浴着党的关怀成长起来的一支战略部队,特殊的武器装备,特殊的使命任务,注定了我们必须把听党指挥作为最高政治要求。”基地政委厉延明说,核潜艇每一次执行任务都是孤军前出、远离大陆、环境复杂,任何一个战术动作,都包含着很高的政治含量;任何一个决策举措,都与国家政治外交大局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充分理解把握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意图,容不得半点失误,出不得丝毫差错。
军魂意识是“定海神针”,听党指挥是 “深海罗盘”。“每年新兵入营、新艇员上艇,坚定听党指挥的信念是我们的第一堂课。”第11艇员队政委柳本才介绍说,他们从兵之初开始,就把听党指挥落实到每个艇员,融入一代代官兵的血脉,先后涌现出革命烈士孟昭旭,“核潜艇保护神”焦增庚,“海底铁汉”李洪海,全军优秀指挥军官、“水下先锋艇”艇长吴昌弟,“核潜艇第一兵”刘忠文等一批模范典型。
“练过硬本领,铸打赢利剑”
大国佩剑,出鞘惊天。
作为一支崭新的部队,中国核潜艇部队从零起步,在一片荆棘中艰难探索前行,在驭鲸蹈海中历练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本领。1988年9月,我国核潜艇悄无声息地潜入万顷碧波,成功执行水下发射运载火箭任务,成为继美苏英法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能力的国家,也标志着我军海基战略防御力量初步形成。
近年来,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浪潮,面对打赢信息化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的历史性课题,基地党委把一切建设和工作向打赢信息化战争聚集,向科学训练要战斗力,精练技能、巧练战法、历练谋略,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在赢得未来战争的博弈中不断迈出铿锵步伐:一方面,投入巨资加大模拟训练设施的升级改造,建成了集综合训练信息网、3D虚拟教学模拟系统、声呐目标综合识别训练系统、水下信息对抗训练系统、核动力模拟训练系统等先进训练设备于一体的模拟训练中心。另一方面,大胆地训、科学地训、安全地训,率先完成核潜艇热态交接紧急出动,率先成功实施水下多雷齐射等。
经过几代人的奋力拼搏和不懈努力,训练的难度、强度和出海频率逐年上升,基地官兵在一次次闯关经历中创造的中国核潜艇20多项首次和第一,成为党和人民手中可靠、可信、可用的大国重剑,成为激励一代代核潜艇官兵苦练能打仗、打胜仗过硬本领的精武坐标。
“出航即出征,下潜即战斗”
平时核威慑,战时核打击;国之利器,闻之惊颤。
作为国家第二次核打击力量,战略核潜艇使命特殊,地位重要。人们习惯了用敬畏的目光注视核潜艇,注视驾驭核潜艇的官兵。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核潜艇出海经常与危险结伴,官兵经常面临生死考验。
在一次验证核潜艇新型通信天线可靠性的远航训练中,通信天线突发故障。指挥员果断决定:连夜浮起更换。然而,当艇长朱振国和航海长、值更官刚登上舰桥,就被大雨狂风给“推”了回来。朱艇长咬咬牙,嘴里蹦出两个字:“再上!”三个人紧紧抱在一起,粗大的绳子拴在腰里,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挂到了艇边的护栏上,建起临时抢修的“通道”。随后,通信班长王超带领6名艇员登上舰桥,顺着绑好的绳子,就地坐成一排开始更换天线,任凭大浪打到他们脸上,犹如刀锋划过般的疼痛。
核潜艇内高温、高湿、高噪,长时间在艇上生活,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内分泌系统容易发生紊乱。“空气、水、阳光是生命必不可少的三要素,但是对于长航的官兵来说,这三样可谓是‘奢侈品’。”基地某艇员队舱段班长肖国昌说,在我国核潜艇首次最大自给力考核试验中,用水成为最大的难题,喝水定量,洗脸更是奢望,“而且,长时间的水下生活使得艇员们体质明显下降,有的艇员出现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血压降低、腰腿疼痛、大腿根部溃疡等症状,原来全艇人员一顿能吃几十斤米,最后连一半都吃不了。”
“核潜艇是国家战略部队,是国家安全的盾牌,平时不惜力、战时不惜命,有一股敢于拼命的劲头,集一身压倒一切的胆气,才能称之为一支合格的、让人民信得过的 ‘杀手锏’部队!”基地政委厉延明说。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死神面前无所惧,怕死不干核潜艇。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自当无比珍惜。但对于核潜艇官兵来说,当使命需要的时候,他们甘愿透支生命,甚至献出生命。
在基地“○九广场”上,矗立着一位英雄的雕像,日夜深情守望着心爱的战艇和蔚蓝的大海。他就是“黄继光式的水下英雄”——机电长孟昭旭。
那是某艇执行远航任务期间,反应堆舱冷却系统突发故障。谁都知道,反应堆舱内存在放射性物质,长时间进堆舱抢险无异于用血肉之躯 “堵枪眼”。艇上 10名共产党员组成抢修队,孟昭旭自告奋勇,排在第一个。孟昭旭冲进堆舱后,很快就确定了故障部位,就在排故过程中,经过测量和计算确定的时限到了。考虑到其他战友接手需要熟悉前面的工作,他不顾舱外战友们的一再催促,毅然决定把危险留给自己,一鼓作气排除故障,时间已超过了规定时限的两倍多。
孟昭旭忘我工作,透支了自己的身体。45岁那年,这位领导和战友眼里的 “拼命三郎”永远倒下了。但是如今,英雄的儿子孟龙按照父亲的遗愿,加入到了蓝色方阵,成了一名光荣的核潜艇兵,补上了钢铁巨鲸上陨落的那颗“铆钉”。
“嫁给军人不容易,嫁给干核潜艇的军人更不容易,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我不能陪你走完一生,一辈子欠你的情。希望你不要难过,把孩子带好,再组织一个幸福的家庭……”在基地,这样的“遗书”数不胜数。对于核潜艇兵来说,每一次远航都是生死考验,他们虽然怀着美好的希望,但是却早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记者了解到,每次出海远航前,许多官兵都会悄悄地写好 “遗书”,结了婚的写给妻儿,没结婚的写给父母。除此之外,艇队也会在每次出航前派人到仓库领一卷白布,没有人问干什么用,大家彼此心照不宣。“把死想在前边,就不会怕死了。”基地参谋长于正强坦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