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受市民关注的地铁1号线工程,在11月27日正式启动二次环评,根据最新的环评信息,该工程初步预计工程总投资约372.93亿元。此外,市环保局还公布了声环境、环境振动、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五个环评指标监测结果,环评认为,从总体上看,拟建青岛1号线工程建设规模、布局基本合理,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青岛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3~2018年)等相关规划能够协调一致。
11月27日,青岛地铁1号线工程启动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根据工可报告内容,青岛地铁1号线为南北走向,起自黄岛区峨眉山路与长江路交叉口,沿长江中路、长江东路、滨海大道行走,跨海向北进入青岛主城区,线路进入主城区后沿费县路向东左转穿过青岛火车站广场,经即墨路、胶州路、和兴路、人民路、四流南路、胶济铁路、仓安路、兴华路、重庆路、凤岗路、中城路、209省道至东郭庄(S209和青新高速交 叉处西 南处)。线路全长60.1km,共设车站39座,均为地下站。全线设置2座车辆基地(安顺车辆段、东郭庄车辆段)和1座停车场(瓦屋庄停车场)。根据现阶段工可设计,初步预计工程总投资约372.93亿元。
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上,声环境项目全线地下敷设,故本次评价针对地铁出站口附近敏感点监测,监测结果显示,由于本项目穿越青岛市主城区,大部分敏感点受现有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敏感点总体超标概率70% ,其中大部分超标量在3.5dB左右,最大超标在7.8dB,可见,由于受现有道路的交通噪声影响,敏感点总体声环境质量一般。环境振动项目全线地下敷设,本次评价共设置了149处监测点。根据监测结果,环境振动VLz10监测值均符合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相应标准,区域环境振动状况良好。
地表水环境项目全线地下敷设,以地下线形式穿越2处地表河流海泊河、李村河,2处地表水源保护区周家夼水库(仅穿越陆域保护区)、白沙河二级水源保护区。根据监测结果,周家夼水库、白沙河二级水源保护区水质质量较好,能达到相应标准;海泊河、李村河水质质量一般,不能完全满足相应标准。
地铁工程将在大气、水、噪音、固废、生态五大方面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其中,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上,对易产生扬尘的水泥、砂石等物料存放入库或者遮盖;施工场地洒水喷湿防止扬尘;施工场地的弃渣应及时覆盖或清运;运输车辆应采用封闭式渣土清运车或进行覆盖,严禁超载,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散落,减少二次扬尘污染等;水污染防治措施上,严禁施工废水乱排、乱放,施工废水严禁排入沿线河道;根据泥浆水发生量设置若干不同规模的沉淀池,泥浆水经沉淀分离后,上清液可循环再利用或作为绿化用水,底泥委托专业机构外运处理等;噪声、振动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机械作业时间应合理安排,限制夜间进行高噪声、振动施工作业等;固体废物处置措施,隧道开挖出的建筑垃圾外运至由青岛市相关主管部门指定的堆放场地等;生态防护措施上,工程弃渣由弃渣清运车辆运走统一处理,建议弃土处置结合1号线建设,尽量将弃土填筑停车场、车辆段等工程,对剩余土方应合理选择弃土场,避免占用耕地、绿地和地表水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