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紧邻劈柴院的天津路27号,有一处古香古色的小院,白底红字醒目地写着“艾格文化客栈”。在繁华的中山路商业区内,二尺见方的门头很容易湮没在周围林立的商店之中。但就是在这里,坐落着青岛首家“胶囊旅馆”,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胶囊旅馆。
2013年,设有100个“太空舱”的艾格文化客栈在开业之初曾经颇受追捧。作为舶来品,以太空舱为主要形态的胶囊旅社源自日本,在大陆也仅在上海、西安等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有过先例。因此,倡导低碳、环保、经济、时尚理念的胶囊旅社在青岛甫一落地,便引来了不少白领、背包客等前来体验这一新潮旅行住宿方式。
“刚开业时,确实有不少人来,一波又一波,多数是年轻人。”尽管与周边的几家同样以学生、背包客为目标客源的青年旅社相比,胶囊旅馆根据不同的档次舱位上百元、数十元不等,在价位上并不占据优势。但7、8月份整个客栈还是出现了“一舱难求”的状况。
2014年11月,进入深秋的青岛游客明显减少,而在旅馆密集的中山路一带,如家、汉庭等快捷酒店都在店外的LED板上打出了“特价房”的告示。记者走进艾格文化客栈时,正值上午,四层楼内空空荡荡,20个太空舱基本处于空仓状态。前台工作人员介绍,近几个月内的入住率仅为百分之几,“现在住进去有七八个客人吧,一个月就挣几百块钱,开业一年多还没有回本。”该店负责人之一的周先生告诉记者。在与该旅馆仅有一街之隔的艾夏优格胶囊旅馆内,状况大体相同,旅店内的二十几个太空舱仅有二人入住。
胶囊旅馆作为一种新型住宿方式的出现,其所要面临的除了淡旺季所带来的悬殊差异外,其“遇冷”背后还有更深层原因。
新鲜感难持久
从艾格文化客栈入口处的红漆楼梯上到三楼,一处二十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内左右两排放置着二十个“太空舱”,一共分上下两层,乍一看极像火车卧铺车厢。
每个太空舱长约2米,高与宽在1.1-1.2米之间,身高在1米8以内的旅客坐卧大致不成问题。入住的游客在拿到房卡后,需爬进舱内,插上房卡,点亮舱内壁灯。侧壁上挂有电视、收纳架等简易装备,拉上卷帘门,便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但由于舱体隔音效果并不好,隔壁舱内只要稍有响动,便会影响到他人。
正在胶囊公寓与朋友坐在公共区的地板上上网、看电视的小李从河北来青岛旅游。在网上提前预定旅馆时发现了这家“胶囊旅馆”,便决定来体验一番。他说,只要回到宾馆,大多数时间待在公共区。“只有睡觉时才会爬进舱内,里头太憋屈,通风也不好,体验一回下次还是住青旅吧,毕竟价格也差不太多。”
“我们这儿的客人以老外和学生为主,90%以上都是年轻人。”客栈工作人员周先生告诉记者。此时正值青岛的旅游淡季,中山路一带同样主打低碳、环保、低价理念的几家青年旅舍,多人间的床位价格也在40-50元左右,而旺季在几百元以上的快捷酒店,也以百元内的低价争夺淡季市场。与“青旅”相比,太空舱在价位上并不具备优势。
根据资料显示,源自日本的胶囊旅馆的产生与其“著名”的加班文化紧密相关。经常加班的都市白领需要一个临时的休息场所,因此主要分布在商业区的胶囊旅馆便应运而生。而据记者调查,目前青岛市内的胶囊旅馆仍以旅客为主要客源,加之每月水电等物业开支,很难实现收支平衡。周先生告诉记者,“2012年买一个太空舱造价在2万左右,现在胶囊旅馆造价也降低到1万,我们当时整个旅馆投资300万,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本。”
消防隐患待解决
2012年底,装修完毕的艾格文化客栈曾因消防设施不过关而迟迟未能营业。客栈经理唐英俊坦言,最初装修时的确疏忽了消防问题。在经过长达3个月的审批后,艾格文化客栈才拿到了经营许可。
胶囊旅馆使用的建筑材料多为玻璃钢,属于可燃材料。加之旅馆空间较为封闭,人员较为密集,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确实成问题。
在艾格文化客栈的胶囊旅馆内,设有一处灭火器,但多数受访者皆一笑置之,“不知道怎么用,一般也不会遇到火灾吧。”正在旅馆休息的张小姐说。
除了艾格文化客栈属于位于商业区的大型胶囊旅店外,近年新开的胶囊旅馆多数隐身于公寓、住宅楼口内,面积不大,由住房改建而成。记者走进位于北京路附近某公寓发现,90平方米左右的旅馆内安置了20个太空舱,以绿色为主调,墙上贴满各地风景明信片,清新而文艺。但有限的空间造成太空舱颇为拥挤,且记者在旅馆内转了一圈后并未发现疏散通道与标志。根据消防人员介绍,一般的民用住宅至少得保证两个安全出口,且不用可燃或者易燃材料装修。记者欲就此问题进一步询问该旅馆负责人时,前台的工作人员以“店主不在,不了解情况”结束了对话。
无法可依监管难
目前市内几家设有“太空舱”的旅店多数未持有“胶囊旅馆”的经营执照,而只是作为旅店内的一种房型存在。
记者查阅了有关规定后了解到,“胶囊旅馆”大都选择在高档的写字楼或者商住两用楼,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法规明确此种类型的微型酒店应该如何办理执照,基本处于合情合理不合法的状态。
据兴安支路某旅馆前台人员向记者透露,该店经营者为一位80后经商者,将自家房子改建为胶囊旅馆,是出于青年人对于“好玩”的追逐。“十几个‘胶囊’的‘胶囊房’只要买舱摆进去就可以经营,成本也不高,十来万,自家的房子更省钱,如果要办大型旅馆,有治安、消防系统以及各类手续要办,耗时耗钱。”
对于胶囊旅馆的经营监管问题,记者先后咨询了青岛市旅游局、青岛市商务局、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但并未得到明确答复。旅游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型酒店、快捷酒店有章程可循,但胶囊旅馆属于新生事物,在具体管理方面尚不成熟,也未有过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