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是青岛未来的空间发展大框架,而要实现这一发展战略目标,就要摸清我们保护生态基底、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家底”,为此,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青岛市全域及中心城区规划控制线划定》,并于近日通过专家评审。这是我市首次将城市规划的七条线编制在一个规划当中。
进展
技术导则成果初步完成
自去年初,该《划定》编制启动,规划范围涉及我市全域11282平方公里陆域和12240平方公里海域,划定蓝线、绿线、紫线、黄线、橙线、黑线及用地红线等7条控制线,为市域生态用地保护范围和城市用地发展边界,引导城市有序发展。这些看不见的“线”,是对城市绿地、水体等规划保护区的控制线,达到划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引导城市在适宜区域发展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总体目标。
去年底,我市完成《划定》的初步编制工作。今年上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具体工作部署,市规划局以基本农田保护区、山体、水系等生态本底,在征求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基础上,不断提升规划理念,进一步细化了城市生长边界以及各控制线,完成了技术导则初步成果。
亮点
一“图”看清发展边界
严格的空间环境管控底线、合理的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底线、健康安全的环境质量底线是国家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的需要遵守的3条底线。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之一,我市响应国家号召,并据此编制了《青岛市全域及中心城区规划控制线划定》。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与了此次《划定》的编制。该院副院长宋军告诉记者,“以前,我们的规划都是涉及一两条控制线,而《划定》是我市第一次将城市规划的七条控制线编制在一个规划中,再加上基本农田边界线,今后通过‘一张图’就可看清岛城全域空间发展的边界。 ”宋军表示,《划定》是我市全域空间发展战略的一项专项规划。
难点
双线重合重新核实确定
以往七条线绘制在不同性质的规划图中,不存在“互相打架”的矛盾,然而编制成一张图时,设计人员就发现有些线有部分重合,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宋军坦言,这也是绘制规划图时设计人员遇到的难题之一。 “比如有的土地被农业部门划定为农田,在林业部门却是林地,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逐一与相关部门核实,并根据实地调查情况对控制线进行修正。 ”
下一步,将按照专家评审意见,抓紧对规划成果进行完善,按程序上报审批,并适时将成果进行公告。
城市规划“七条线”
红线:一般称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规划控制线,包括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对“红线”的管理,体现在对容积率、建设密度和建设高度等的规划管理。
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对“绿线”的管理,体现在对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管理。
蓝线:一般称河道蓝线,是指水域保护区,即城市各级河、渠道用地规划控制线,包括河道水体的宽度、两侧绿化带以及清淤路。根据河道性质的不同,城市河道的蓝线控制也不同。
紫线: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对“紫线”的管理,体现在划定城市紫线和对城市紫线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橙线:指为了降低城市中重大危险设施的风险水平,对其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和建设活动进行引导或限制的安全防护范围的界线。划定对象包括核电站、油气及其他化学危险品仓储区、超高压管道、化工园区及其他安委会认定须进行重点安全防护的重大危险设施。
黑线:一般称“电力走廊”,指城市电力的用地规划控制线。建筑控制线原则上在电力规划黑线以外,建筑物任何部分不得突入电力规划黑线范围内。(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刘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