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在青岛经济发展中地位突出的海洋经济,今年在新旧动能转换作用下进一步转型升级,展现创新驱动。据青岛市统计局初步核算,2017年上半年,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201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38亿元,同比增长4.6%;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624亿元,同比增长17.1%;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540亿元,同比增长13.9%。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到23.7%,海洋三次产业比例由去年底的4.2:51.2:44.6调整为3.1:52:44.9。
上半年,青岛着力发展现代渔业、打造蓝色粮仓,远洋渔业发展再创佳绩。目前全市注册远洋渔业公司31家,发展远洋渔船181艘、作业渔船124艘,上半年完成自捕水产品产量6.8万吨。全市建成10处休闲型海洋牧场和全省首个公益型海洋牧场,其中5处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成为全国获批最多的城市。
海洋装备逐步迈向高端制造。上半年,青岛海洋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96.6亿元,同比增长21.2%,快于海洋生产总值增速6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7.9%,位居行业首位。
旅游业也在海洋经济中释放新活力。今年以来,青岛确定单体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在建和待建“蓝色”旅游大项目82个,总投资2840多亿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3573万人次,同比增长7%;实现旅游消费总额594亿元,同比增长13%。在海洋生产总值中,滨海旅游业占到19.4%的份额,总量位居第一,对整个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9%。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倒逼机制作用下,海洋船舶业也在“寒冬”中谋求逆袭。上半年全市海洋船舶行业完成产值50.9亿元,同比增长38.3%,较上年同期提高52.4个百分点;全市游艇企业产值增速达到59%,订单量大幅增加。
上半年,青岛市海洋生物产业逐步向纵深科技方向转型,产业竞争力随着“产学研”链条的完善而日益增强。据统计,上半年青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24.2亿元,同比增长17.9%,高于海洋生产总值增速2.7个百分点。目前,青岛已基本建立了以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等为主的产业体系。(记者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