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4月12日讯(记者 李丽涛)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院前急救事业发展,2023年投入600余万元建设完成了全要素、全流程的智慧急救平台,推动120院前急救速度更快、救治更早、体验更好、社会协同度更高。全市依托“爱山东”微信小程序和“健康青岛”微信公众号,建立了“急救便民服务小程序”。据统计,自智慧急救平台运行以来,市内四区平均急救反应时间缩短了2分18秒。
市民可以通过小程序一键呼救“120”,并可上传患者病情和详细地址,同时调度人员可以通过视频指导呼救人对患者开展自救互救,弥补救护车到达现场前的急救“空窗期”,提高抢救成功率。据统计,自开展智慧急救平台建设以来,市急救中心已通过电话等方式远程指导呼救人自救互救,成功复苏心脏呼吸骤停患者12人次,解除哽噎9人次。
与此同时有听力和语言障碍的特殊人群也可以通过“急救便民服务小程序”,使用文字呼救“120”。 2023年12月16日,市急救中心就通过“文字呼救”为西海岸新区1位听力障碍人士提供了及时的医疗急救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急救效率,智慧急救平台还实现了手机呼救自动定位功能,当患者拨打“120”时,急救中心可以自动获取患者的手机定位信息,解决了部分呼救人因紧张或地形不熟等原因无法表述清楚地址等难题,缩短调度受理时间。自2023年10月手机呼救定位功能上线以来,为近4万患者提供了定位服务,提高了调度效率。
另外,还实现了“120”急救中心与“122”交警指挥中心的信息互通共享,当救护车执行任务遇到交通拥堵时,可以一键向“122”发起绿波护航请求,并通过高德地图向社会车辆发出“让行救护车”的提醒,有效缩短救护车通行时间。据统计,自智慧急救平台运行以来,市内四区平均急救反应时间缩短了2分18秒。
智慧急救平台建立了院前院内协同救治系统,实现了院前急救与救治医院间的信息互通,救护车接到患者后,可第一时间将患者生命体征信息传输到医院,接收医院可提前做好接收准备,急危重症患者入院后直接通过绿色通道进入手术室,免去了挂号、分诊等程序,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黄金急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
智慧急救平台建设注重“互联网+急救”融合创新发展,建立了志愿者辅助急救系统和AED地图系统,市急救中心可调派社会急救志愿者、乡村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以前快速取用AED设备,对患者实施紧急急救措施。目前,市急救中心已招募和培训社会急救志愿者和乡村医生近1000人,联网AED达1800余台,志愿者已辅助参与急救1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