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顶端新闻发了一篇稿《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 |顶端快评》的评论,一时间这个话题瞬间被推上了热搜榜一,网友一度认为“顶端新闻配享太庙。”文章中直接指出,这不是放假,而是“假放”;调休带来的疲惫是结果,假期时长依然不足是根源;“凑假期”的方式,打乱了原本规律的工作节奏;连续工作六天,仅靠一天休整,带来心理焦虑;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
其实每年“吐槽调休”都成了假期前的保留节目,很难有绝对正确的答案。但透过这些争议,可以听到民众的心声:
第一,人们期待更多的假期,但并不喜欢“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
第二,人为凑出的长假,确实拉动了文旅消费需求,但这种扎堆旅游的形式本身就值得商榷。扎堆旅游导致从抢票到出行都像一场“战斗”,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的获得感。
“反对调休”与“不算最坏”两极相抗
此前,国家发改委官方微博曾发文解读2024年假期安排的亮点。总体而言,调休比不调休好,而且是不得不调。因为7个法定节假日中,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是按照农历来确定的,元旦节、劳动节和国庆节是按照公历来确定的,清明节又是按照节气来确定的,与公历历法中的双休日不够衔接,如果不做调休,基本上每年都会出现部分节假日与双休日之间间隔1个工作日,造成节假日“碎片化”等情况,形成很多“单蹦”。
该文还称,调休就是在节假日总量固定的前提下,为避免节假日“碎片化”所做出的有效政策安排。2024年通过调休,形成了“9573”的放假时间安排,展现出较强的人性化和灵活性。
具体而言,通过调借临近周末,春节至少8天、国庆7天、劳动节5天,元旦、清明、端午、中秋都是3天,长假后最长工作日为6天。这样用四个3天短假、一个5天小长假、一个7天长假、一个8天以上超长假的假期分布,可以让人们提前做好全年的出行计划与安排,亦可以安排长途旅行或探亲行程。
其实通过长假的人流量不难看出,长假是有现实需求的,哪怕它有一万种不好,有也总比没有要好。不喜欢长假的人,可以个人“微调”,但不能因此呼吁剥夺他人拥有长假的权利。无论从旅游体验还是从旅游经济的角度来说,调休出来的法定长假也许不能算是最好的选择,但至少是最不坏的选择。
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借调周末硬凑假期,打乱了应有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并普遍出现出行难、购票难、住宿难等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节假日的调整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只能尽可能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调休只是手段,怎样对民众工作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都有正向意义,才是关键。
有网友直接建议长假取消调休,但在相对“低调”的意见里,一定也有众多赞成调休、不支持取消调休的网友,那他们的一件也同样有必要得到重视。
如何才能让休假回归它该有的模样?
目前中国一共有11天公共假期,虽然不是最多的,但也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并不算少。但为什么人们普遍感觉假期少?差距其实在可以自由支配的带薪年假上。
有媒体指出,国家是在推广带薪休假的,可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人社部开展的60个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本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所在单位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不含可放寒暑假的单位)且具备休假条件的职工中,享受带薪年休假的人数比例为60%。
人社部给出的原因包括:带薪年休假制度及理念宣传不够;企业职工休假带来岗位人员空缺以及用工成本增加,影响企业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的主动性;一些职工怕影响就业岗位、工资收入、职级晋升等不敢提、不愿休。因此,“企业有难处,员工有痛处”是带薪休假难以落实的堵点。而疏通堵点,光靠行政指引、理念宣传显然是不够的。
所以,问题要从根本上来解决。
不群策群力,不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那么不管调休政策如何调整,都将是治标不治本。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调控,通过有关部门的监督,广大用人单位的严格落实,来保护公众的休假权,切实落实带薪休假。让公众“有假可休,有假能修,有假自由休”。也能让企业能够得到效率最大化,让企业“有钱”让公众“有假”!而实现这一愿景,不是单方说说就可以的,还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