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7月8日讯 近日,李沧城管执法局兴城路中队执法人员与街道办事处、小区物业、社区居民一同,依次拆除了6块业户私自搭建的不合规范的门头牌匾。从发现、上报到拆除,仅仅用了一天时间。说起此次整治如此迅速的原因,中队长田祥恩将这归功于该局创新推行的“1122”社区服务站,城管执法人员入驻社区成立社区服务站,对小区私搭乱建等违法行为进行及时监督和管理。
城管多了几双“眼睛”
昨天一早,记者来到位于浏阳路的海岸华府小区,多名城管人员已经在小区东门处集合,准备对小区一处配套网点的门头牌匾进行清理。记者注意到,这块牌匾为塑料材质,与周边不少美观的门头比起来显得相当突兀。“牌匾设置明显不符合规范。”兴城路中队中队长田祥恩告诉记者,按照规范,在新建小区设门头牌匾需要到规划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后才能设立,对材质、样式和亮度也有很明确的规范,不能自己说怎么设就怎么设。他告诉记者,经过巡查,小区共发现了6处不合规范的门头牌匾,其中有的还隐藏在小区内部。对于能快速揪出隐藏的“猫腻”,田祥恩说这要归功于“1122”社区服务站的巡查队伍。
原来,在海岸华府封闭小区,李沧城管建立起了社区服务站,由1名城管人员、1名街道办事处人员,2名社区人员、2名物业人员组成服务站巡查队伍,对小区里的私搭乱建、圈占绿地等各种违法现象进行监督,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上报、解决。“物业、社区人员比我们更熟悉小区情况,一旦有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就像多出了几双眼睛一样。”田祥恩说,这次就是巡查人员及时发现了门头牌匾不合规范的苗头,才实现了快速查处。
违章消除在萌芽状态
近几年,随着新建封闭小区的增多,在这些小区内,私搭乱建的现象一直未曾中断过,这也让不少居民叫苦不迭。然而由于封闭小区的相对隐蔽性,等到执法人员发现问题时,小区违章房往往已从“星星之火”烧成“燎原之势”,执法难度和成本都大幅度增加。“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来解决执法过程中的滞后性,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李沧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违章建设跟风趋势很明显,往往是一户建起违章房,一旦城管不及时查处,其他业户也会建起来,不多久,小区就会出现违章房遍布的情况。
据介绍,“1122”机制中两个“1”指一个城管进驻队员、一个街道办事处进驻人员,分别担任服务站站长、副站长。两个“2”指2个社区工作人员、2个物业工作人员,作为两个“1”的联络员,每日对小区进行例常巡查,及时现场劝阻、纠正一般性违章行为或违章苗头,维护小区正常环境秩序。对拒不纠正的或较难解决的违章行为,及时协调社区、城管中队介入处置。对难以解决的热点难点违章行为,再协调街道办、城管执法局或相应部门介入处置。“以后我们发现违章现象,一下就知道找谁了,也明白该怎么来解决,很多问题在萌芽装就可以解决。”海岸华府小区物业保安姜轶说。
多部门捆绑一块管
“‘1122’机制的核心就是实现了各部门的捆绑,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消除社区执法中的盲区。”李沧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这一机制中,城管、街道办、社区、物业等管理单位组成了联动机制,原本分散、单薄的力量变得整体而强大。作为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姜轶对机制的效能感触挺深,最显著的改变是,现在发现问题后,他会第一时间告知城管服务站的其他成员,共同研究对策和办法,这种“一荣俱荣”的形式也激励他更加恪守职责。
据介绍,目前李沧区已经在绿城、山河城、中南世纪城、海岸华府等5个封闭式小区试点“1122”工作机制。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市城管执法系统上半年工作总结会上得知,这种机制也将有望在全市城管系统中推广。(记者 张力伟 通讯员 于佳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