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揭青岛外来娃别样童年:暑期顶起半个家

来源:青岛早报-- 2013-07-14 06:13:34 字号:TT

青岛外来娃别样童年:暑期顶起半个家

青岛外来娃别样童年:暑期顶起半个家

    核心提示

  英语、舞蹈、书法、钢琴……对于很多城里的孩子来说,一到暑假就忙不迭地“奔赴”各种兴趣班、辅导班,或是外出旅游或是参加夏令营,暑期生活可谓丰富多彩。然而对于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说,或父母工作忙,或家庭条件不宽裕,他们没有机会享受那样多彩的暑期生活,当城里的孩子在为去哪里玩举棋不定时,他们却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里的半边天:跟着父母练摊、做饭做家务、照看弟弟妹妹……连日来,记者走进了部分外来娃的家庭,记录他们别样的暑假、别样的童年。

  人物A 李鹏雪

  年龄:11岁愿望:长大当老师

  在无棣四路一家击剑训练学校,暑假里不时有家长带着孩子进进出出,夏日的阳光炙热地照射在门前那堆回收来的废旧物品上,一名身穿粉色花裙的姑娘坐在废品摊前专心地看书,白白的脸蛋被太阳晒得泛红,她就是无棣四路小学六年级学生李鹏雪,今年只有11岁,过完暑假她就该上初中了。帮爸爸看摊几乎是每个暑假“工作”的一部分,其实一到节假日或周末,她就会带上小板凳和书本到这个废品摊看守。

  爸爸李学强到小区里转悠着收废品去了,小鹏雪就在这里静静地守候,时间长了,小区里的居民都认识这个乖巧又懂事的姑娘,谁家里攒下废品了,就过来招呼一声,有时爸爸不在这里,小鹏雪就记下人家的详细地址,等爸爸回来后通知他上门去收。

  记者眼前的这名女孩话不多,小小的个头力气却不小,爸爸收来的废品有时来不及整理,她就帮着规整,活都忙完了,她就选择一块干净的纸壳坐下看书做作业,偶尔一些到附近上辅导班的孩子从她跟前走过,小鹏雪眼里不自觉地流露出羡慕的神情。“我很喜欢跳舞,不过我知道父母赚钱不多,供我和妹妹上学就不容易了,虽然很想报个辅导班,可太贵了。”小鹏雪说,不过平时学校会组织教他们,她觉得在学校里学习也就足够了。

  看废品摊的花裙小姑娘

  【父亲讲述】

  也希望孩子能上兴趣班

  上午10点左右,李学强推着满车的废品回来了,小鹏雪连忙上前帮爸爸卸货,并把上午接的“生意”向他一一汇报。说起孩子的暑假生活安排,李学强憨厚地笑了笑,“孩子闲着也没事干,暑假就跟着我干活或帮着做家务,几乎每个暑假都是这么过来的。”李学强告诉记者,他们老家在沂水农村,鹏雪2岁那年就跟着他们一起来到青岛,转眼都9年了。

  那时李学强到处打零工,还干过环卫工,当时鹏雪还小需要人照顾,妻子没有出去工作,在家带孩子,一家三口就靠他一人打零工养活,日子过得比较紧巴。鹏雪从小就很懂事,从5岁开始不用家长刻意安排,孩子就主动帮忙打扫卫生、洗碗洗衣服,上小学三年级就会做饭了。“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可一点不假。”李学强感叹说,这些年基本上都靠他一人打工过活,等鹏雪上小学了,不需要人看护时,小女儿瑶瑶又出生了,直到3个月前,4岁的瑶瑶能上幼儿园了,妻子这才在一家饭店找了活干,鹏雪也就更忙碌了。

  爸爸出门收废品,有时晚上七八点才回家,而妈妈在饭店打工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晚上回家都要9点半了。晚饭基本就由鹏雪来做,不过在做晚饭之前,她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把妹妹从幼儿园接回家。妹妹到了家就喊饿,所以她还得去市场上把菜买回来,做好晚饭哄着妹妹吃,安顿她睡觉。照顾起妹妹来,年仅11岁的小鹏雪俨然是个小大人。

  去年暑假,李学强接了一单活,小区里有户人家要装修房子,需要人来拆卸门窗和地板,不过都是熟人了,他也没好意思跟人家讲工钱,房主则将拆下来的铝制窗户送给他抵工费,鹏雪就跟着他一起去拆地板,一干就是三四天,今年暑假虽然没了这样的零活,不过只要是孩子能干的,她都会很懂事地帮着爸爸一起干。

  “其实在我们老家,这么大的孩子也要跟着家长到地里干农活了。”李学强说,不过在城市里生活,没有农活可干,孩子也就能跟着他干个杂活。其实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城里孩子那样,报个兴趣班,或陪孩子出去游玩,哪怕到海边看看也行,不过经济条件实在不允许,一个兴趣班动辄千八百元的,实在负担不起。

青岛外来娃别样童年:暑期顶起半个家

  【小鹏雪】

  长大想当一名老师

  中午12点半,到了午饭时间,鹏雪和爸爸收拾东西一起回家吃饭。在无棣四路尽头的一处老房院中,记者看到了一处低矮破旧的小平房,那就是鹏雪的家,一间不足10个平米的小屋,一家4口就挤在一起,不过每个月200元的租金,对他们来说已经不低了。“这是我来青岛后所住的第三个家了,虽然小些,但很温暖。”鹏雪一到家就开始忙活了,早上妈妈做的饭还有剩余,她就加了热和爸爸一起吃。有时没有饭,她就和爸爸一起煮方便面,饭后她抢着把碗筷洗干净。“爸爸在外面干活很累的,我能多干一点就能减轻他一点辛苦。”懂事的鹏雪说。说起厨艺来,小鹏雪可丝毫不谦虚:“我会做炒蛤蜊、西红柿炒鸡蛋、八宝粥……”不光是暑假,即使在平时,有时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晚饭也都由她来做,她就是半个当家人。

  吃完午饭后,鹏雪顶着烈日又和爸爸出门了。鹏雪说:“习惯了,两年来没睡过一个午觉。”原来,鹏雪上小学三年级那年中午,妈妈也睡过了头没有叫醒她,结果她上学迟到了,在哭着跑向学校的路上,她自己就暗暗下了决心:以后再也不睡午觉了。当记者问起,怎么不买个闹钟时,鹏雪不好意思地说“太贵了”。

  过了今年暑假,小鹏雪就要上初中了,为了能在开学时顺利接上茬,鹏雪借来了初中课本,自己在家预习,除了学习做作业,她还准备参加街道组织的暑假夏令营活动,丰富这个暑假生活。

  鹏雪说,班里有80%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很多同学都回老家过暑假了,不过她很少回去,一是老家的人几乎都不认识,也没有玩伴,再说老家里也没什么可玩的,她已经适应了城市里的生活,即使不够丰富多彩,但家庭还需要她,她也乐意利用这个暑假帮父母干些活,虽然辛苦些,可也乐在其中,小小的她也在追求着自己的城市梦:上大学当一名教师,到学校任教,将知识传授给下一代。

  人物B 杨莹莹

  年龄:12岁愿望:想逛逛青岛

  在李村河畔,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平房渐渐在消失,不断“驱赶”着城市里的外来打工者四处迁移。而在庄子社区,一圈林立的高楼中还隐藏着几处破旧的小平房,向南步行10分钟,就是惠水路小学,12岁的四年级学生杨莹莹就曾住在这片矮旧的平房中。在这片处于拆迁过程的小区中,断壁颓垣中裸露着废旧的砖头,将砖头从水泥块中一一捡出来,并将上面的水泥块“砍”掉,再卖给有需要的单位做下脚料。这项工作曾是莹莹父母全部的经济来源,也曾是莹莹暑期生活的一部分:帮父母砍砖搬砖。

  去年还没等过完暑假,因为这些平房要拆迁,莹莹一家五口就从这处不足10平米的租住房搬走了。如今住在了九水广场附近的一处集装箱内,虽然比原先的小平房要大点,但冬冷夏热,靠着马路特别吵闹,这里是他们一家五口睡觉、做饭、吃饭的地方,也是莹莹和姐妹们学习的地方,除了两张床铺,几乎再没大件的家具,一台电磁炉就是他们做饭的主要工具。父亲杨军说,在这之前已经搬过4次家,不过每次搬家都是为了孩子就近上学,搬到这里虽然距离惠水路小学稍微远了点,但很难再找到比这更便宜的“房子”了。

青岛外来娃别样童年:暑期顶起半个家

  暑期能上托管班的外来娃

  【父亲讲述】

  来青打工为孩子寻出路

  “城市里的教育条件比老家不知好多少,如果孩子在老家的话这辈子可能就完了。”今年42岁的杨军幼时随父母从莒县举家搬迁到了东北铁岭,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在成人后的岁月里,愈发感觉文化的重要,懊悔自己当年没有好好把握,而到了大女儿蓉蓉上学时,他发现村里的教育条件和环境实在太差,女儿每天要走十几里山路才能到学校,而且没有人重视教育,有些孩子早早就辍学了。

  2003年他和妻子带着两个女儿来到青岛打工,当时莹莹只有2岁,蓉蓉已经在家上了一年小学。杨军和妻子打着零工,在侯家庄租住一处小房,一家人安顿下来,蓉蓉在侯家庄小学入学。转眼间,蓉蓉初中毕业了,而最小的女儿萍萍过完暑假就要上小学二年级了。

  暑假一开始,初中毕业的蓉蓉开始出去打工了,莹莹的妈妈刘女士在世园会里找到了一个拔草的活,总算比打零工要好多了,杨军则在建筑工地干体力活,父母每天要出门干活,一早就走了,很晚才回来,家里就剩下了两个孩子,父母实在放心不下,就把两个孩子放在郑庄社区一个托管班,两个人一个月得一千多元,这对这个5口之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去年,杨军还给莹莹报了一个私人托管班,在那里除了做作业,老师还会教她跳舞、学英语等,一个暑假大概要700多块钱,班里即使条件比她好的家庭也很少有上这种托管班或辅导班的。“莹莹能有机会上托管班,让我们也很吃惊。”惠水路小学班主任苏文杰告诉记者,像他们学校有八成以上的孩子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些家庭条件还不错,莹莹家属于班上的困难家庭,父母舍得花钱让孩子上辅导班让人有些意外。

  “我已经吃了不好好学习的亏,但我不会让孩子再有遗憾,省吃俭用也得让她们把书念好。”杨军说,他和妻子赚的钱绝大部分花费在孩子的教育上了,3个孩子一起上学,二女儿平时还要上托管班,去年暑假还给大女儿报了个班学习跆拳道,孩子们学习都很努力,这点让他很是欣慰,不论将来能有多大出息,但起码在教育上没有缺着她们。

  【杨莹莹】

  父母不在家我就是大人

  暑假里,周末莹莹不去托管班时,她就承担起了家里的所有家务,还要照看妹妹,爸爸妈妈在外面干活中午常常回不来,她就要把午饭做好,和妹妹一起吃。叠被子、收拾屋子、洗衣服、做饭等等家务活,在莹莹看来早已是轻车熟路,父母没有刻意要求她去做,但她会主动去承担。晚上,父母上班还没回来,她就把晚饭准备好了,简单炒个菜还是能应付的。

  莹莹在青岛生活了快10年,去海边玩耍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父母工作忙没时间,只有姐姐偷偷带着她去玩过几次,她所住的地方,是她常年活动的主要区域。“其实我特别想逛逛青岛,看看大海。”懂事的莹莹向记者透露她的小心愿。

  在大连路农贸市场旁边有家饭店,店面不大,生意还挺红火。到这里吃饭的顾客会注意到,暑假里这里多了个小“童工”,无棣四路小学五年级一班的李勤就在这里“打工”,不过打的是父母的工。

  “勤勤,快把桌子收拾干净了。”“勤勤,给客人打杯啤酒来!”……小店里生意红火,12岁的李勤风风火火地忙碌着,收盘子、打扫卫生、端菜、买菜、打酒,这些活她都干得轻车熟路,干起活来还有说有笑的,逗得大家直乐。由于天太热,李勤忙活起来没有停歇,汗水湿透了刘海,她也没空去擦一擦。有时店里没菜了,李勤得赶紧去市场上买菜,要不然就断炊了。

  暑假里不用上学,李勤在店里干活的时间相对也要拉长,早上八九点钟就和父母一起到店里准备东西,晚上要忙到10点半左右,等客人不多了,她这才回家睡觉,不过父母还得收拾一番才能走。

青岛外来娃别样童年:暑期顶起半个家

  饭店里12岁的“店小二”

  【母亲讲述】

  为了就近入学开饭店

  “当初在这里开店也是为了孩子上学方便。”李勤的妈妈任女士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从河南商丘农村来青岛打拼已有10个年头,一家四口全指着这家小饭馆生活,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2点多才能收摊,一个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基本够一家人的花销,他们的家就在快餐店楼上的老房子里。12岁的李勤孝顺勤快,学习刻苦,平时她不但要忙于课业,还要在店里打杂,帮父母做家务活。李勤还有个妹妹,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了,姐妹俩总是形影不离,每天早上一起结伴上学,放学后一起回家做家务。李勤辅导妹妹功课,到店里帮父母照看生意,基本上每天也得忙到晚上九点多才能上楼休息。

  不过饭店帮工并不是李勤暑假的全部,父母给她和妹妹报了暑期班,小姐妹就能一起结伴去学习。“我的暑假很简单,基本就是三点一线,家、饭店、辅导班,我觉得还挺丰富的。”李勤说,她觉得父母平时干活挺累的,就希望自己能多干些减轻他们的负担,暑假里她几乎很少和同学出去玩。“我以后要挣好多钱,给爸妈买套大房子。”李勤早就下了这个决心。

  记者观察

  让他们成为城市新主人

  根据市教育局的统计,截至2011年,青岛的小学和初中共有12.3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2010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当年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到了30%的比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会有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海之阔,在于有容乃大。对一座城市来说,更是如此。一座城市能不能“容得下”外来娃的一张课桌,能不能把他们当做城市新主人而不是“外人”,考验着这个城市的气度以及未来发展的视野。记者在采访这些外来娃时,在他们身上发现了一些共同点:父母没有高收入的工作,一家几口租住在狭小的房间内,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差,而这些孩子年纪虽小,却无一例外地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学习努力。“穷苦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当城里的孩子还赖在父母怀中为争取一件玩具而撒娇哭闹时,外来娃们却早已起床,收拾屋子、洗衣做饭去了。暑假,对于孩子来说,承载着许多美好的童年回忆,而对于外来娃来说,城里的暑假也许没有那么多玩伴,没有各种兴趣班,没有城里孩子的绚烂多彩,可到海边看看大海、到公园溜达一圈,就足以让他们兴奋一个假期,他们的愿望很容易满足,却往往难以得到满足。

  爱心助学扬帆起航

  贫困大学生,我来帮你一把

  早报报道的贫困大学生引来爱心市民和企业关注

  考取了高分,却为学费发愁,连日来,早报独家报道了多名贫困学生,他们虽然今年考取了高分,但因为家境贫困,面临读书困境。“我想帮帮黄岩,她需要多少学费?”“你们这里有平度的考生吗?我想预定一个。”早报圆梦热线已经接到几十名热心市民的电话,他们都表达了同一个心声,帮帮孩子,不能让他们因为交不上学费,而放弃学业。

  帮孩子一把让她圆梦

  “曲扬的遭遇的确让人同情,她是个优秀的孩子,我想帮帮她。”昨天,一名在医院上班的史女士给青岛早报圆梦热线来电说,看到关于贫困学生曲扬的报道后决定资助她。史女士说,“我的小孩今年刚中考完,看到这些高考成绩优越的学生因学费问题而发愁,心里很不舍,希望我的小孩向这些优秀的哥哥姐姐们学习。”工作人员告知她捐助需要统一安排后,她很细心地告诉了自己的工作时间,最后,她千叮万嘱记者,一定要告知见面会的时间,她可以当面把捐款给曲扬。

  别问我是谁

  除了像史女士这样有确定捐助对象的爱心人士外,也有很多不确定资助对象的热心市民。他们表示,自己不在乎具体帮助了哪一位优秀学生,只要是家庭情况比较困难的皆可。相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她结婚还没有孩子,很同情这些贫苦的孩子,“我是第一次捐助,还没有确定捐助对象,对于捐助的学生也没有什么要求,只要他们好好学习便可。我们捐助人也无法强制他们努力学习,学习好坏由他们掌控,希望他们好好把握机会。”

  今年76岁的张先生则表示,看了早报的报道后,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尽管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还有一些贫困家庭为孩子的学费发愁。张先生说:“我每个月的退休金四五千块,想用退休金帮助一名贫困孩子。”

  企业组织捐款加入活动

  除了市民个人的热心帮助,还有以公司为单位的资助。青岛市一家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以公司的名义在单位内部发起了一场对贫困学子的爱心援助活动。一名公司员工说,他们在汶川、玉树地震救灾活动中也组织过捐款。“我周边的同事、同学有很多都是爱心人士,他们经常做善事,比如去敬老院照顾老人、对贫困家庭实施家庭帮助、捐助心脏病人。我们老板还是青岛市劳动模范,在他的带领下,在同事朋友的相互影响下,大家都很热心于公益事业。这次我们希望用自己微小的力量来帮助这些家庭困难的学习楷模渡过难关。”

  ●新闻链接

  如果你身边也有品学兼优的考生,或者你自己就面临着学费无着落的窘境,都可拨打青岛早报圆梦热线66988567;如果你是爱心市民和企业,想捐助这些寒门学子,也可以与我们联系,让我们一起帮他们圆大学梦。(记者 王磊江 实习生 陈兰)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