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最南端海岛沐官岛:家家户户挂国旗(组图)

来源:青岛日报-- 2013-08-09 07:11:58 字号:TT

青岛最南端海岛沐官岛:家家户户挂国旗

青岛最南端海岛沐官岛:家家户户挂国旗

    海岛档案 沐官岛

    沐官岛是青岛最南端的海岛,面积0.3256平方千米,属黄岛区泊里镇。海岛呈南北窄长状,南北长1.2千米,东西宽0.3千米;地势平坦,最高海拔处仅12.1米,加之岛上居民房均为一层平房,没有两层小楼,远远望去,海岛似一条蛟龙卧于水中。

    该岛屿土层较厚,土质肥沃,淡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历史上为古琅琊郡一部分,相传秦始皇东巡琅琊时,此岛为仕官沐浴之地,故得名“沐官岛”。

    岛上现有居民52户、189人,耕地91亩,以捕捞和养殖为生。

    家家户户挂国旗

    沐官岛有一景:家家户户挂国旗,每年春节换新一次。

    沐官岛有“二怪”:虽为海岛,淡水资源却丰富,村民们挖井至20-40米,即有淡水;退大潮时,岛的北侧与对岸陆地连接的海路会“水分两路”,如同《西游记》中过流沙河似的,岛民可从约五六米宽的沙坝步行穿过大海,到达对岸陆地,甚至可通行拖拉机。

    摆渡

    要想登岛,得从董家口码头乘小渔船摆渡。

    摆渡,是岛上居民的谋生手段之一。

    记者共搭乘过两位渔民的摆渡船。安装了柴油机的渔船启动后,驾船人只需把握方向,他们目光向前,微仰头,笔直地伫立在船头,任浪高风大,自岿然不动。摆渡的渔船都不大,站下8位乘客已满满当当。记者下岛时,浪有些大,乘客的后背大多被涌到船上的海浪打湿了小半,每人都紧紧抓住船帮,但站在船头的驾船人仍是伫立、一脸平静。

    别看驾船人摆渡时严肃,他们待人可热情着呢。退潮时,要让乘客登船,驾船人要跳到海水里,用力拉缆绳,把小船尽力拽到岸边,乘客需从高高的岸边石阶上跳到船头木桩上,驾船人会预先告诉乘客下一脚落在船上何处,然后一手扶着乘客,边嘱咐“当心”,边把乘客接到船上。

    摆渡人都是沐官岛居民,摆渡一次40元。他们并非时时待在码头上,要想摆渡,需提前跟他们电话联络。摆渡人厚道,原计划9点上岛,因故推迟,58岁的摆渡人李还东在董家口码头灯塔处等了1个小时,烈日暴晒下,他却信守承诺。

    62岁的村民李合军告诉记者,岛上上世纪80年代末建成了码头,他摆渡了20多年,仅摆渡月收入七八百元,他家还养殖了扇贝,但今年扇贝养得不好,都死了。“岛上居民已没有几户还在养殖扇贝、蛤蜊了,三四年前收益还好,这几年海沙多,贝类容易被呛死。”他说,岛上居民目前多养殖海参。

    “当地居民几乎家家有小渔船,”民兵连长吴仕勋介绍,“就算七八十岁的居民,还有摇橹出海的。”

    由来

    据《诸城县志》载,相传当年秦始皇三登琅琊台时,该岛曾作为秦始皇和文武百官沐浴的场所,凡是要觐见秦始皇的官员,都必须先在岛上沐浴更衣,男的用海水沐浴,女的则用淡水沐浴。可惜的是,原有的秦始皇仕官沐浴处的水井早已被鲍鱼池毁坏了,倒是村口一处解放后官兵建的水井保留完整,水源依然充沛。

    沐官岛的历史虽久长,但追溯岛上有居民的历史,仅有400多年。58岁的李还东告诉记者,从自己往祖上数,大概能上溯七辈。

    不过,上世纪70年代,曾在岛上出土过大量宋朝的刀币,“那时房子矮小,有时刮风,还能从屋墙上刮下若干小铜钱,但工艺粗糙,是些不太值钱的玩意儿。”沐官岛村党支部书记吴德宝回忆。

    “据说,明朝时期,原胶南市居民是从江苏、山西移民而来的,其中泊里镇的居民是江苏移民,他们的后代中有两兄弟从琅琊无稽村迁到沐官岛上,繁衍生息至今。”吴德宝说。

    岛上居民少有通婚的,吴仕勋扳着指头算了算,大概他和吴仕栋是仅有的两户。他说,岛上上一次婚礼是去年了,今年十月份还会有场婚礼,“无论是否在岛上居住,都要在岛上办个仪式,渔船插红旗、系红花,迎娶新娘。”

    岛上渔民多,每年除夕迎龙王,正月十三送龙王。捕捞船上贴着对联:“船头无浪起,鱼虾满仓装”。

    岛上通了自来水,但因淡水资源丰富,家家户户打了水井,下挖20-40米不等,即有充沛的水源。吴德宝记忆中,从未有过井水干涸的时候。

    专家介绍,岛上因第四纪地层厚度大 (主要为残坡积物),地形较平坦,大气降水易渗入地下,因此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

青岛最南端海岛沐官岛:家家户户挂国旗

青岛最南端海岛沐官岛:家家户户挂国旗

    出岛

    海岛上,同陆地上村落不同,码头上、家家户户院子里都会竖起一竹竿,悬挂国旗,每年除夕换新一次。

    虽在岛上居住,居民要常出岛。

    岛上有两处杂货店,可在那里买到日常的油盐酱醋茶,但像肉、菜等其他日常用品,则要到岛外的泊里镇上买。董家口灯塔到泊里镇不通公交车,居民需租车去镇上,租车费用来回约30-50元不等,海路加水路约15公里,去趟镇上需1个小时,来回得大半天。

    8日中午12点,48岁的吴仕栋去了趟镇上,买回了一些木材、门锁、50个火烧和6斤猪肉。“50个火烧才10元,去一趟镇上租车来回租车50元。”从自家渔船上岸,老吴拎着肉、火烧赶紧往家赶,紧赶慢赶,塑料袋的把手还是断了,肉掉在土地上,脏了一片,被妻子一通埋怨。

    天气燥热,老吴也有满肚子的牢骚:“听说岛上要建水库,能搬迁早些搬吧,尧头村一搬,沐官岛都变成‘孤岛’了,以前还可以就近到尧头村买东西。”吴仕栋说,他早上8点就出门了,来回花了4个小时。

    不仅是购买日常用品不便,岛上没有幼儿园和小学,一般孩子长到3岁,或租房子、或投奔亲友,去岛外上幼儿园、小学。“10多年前,岛上有小学,后来都到尧头村上小学,村里每天派条小船接送学生。”吴德宝说。

    岛上有电,通过“小锅盖”接收信号,可以收看电视,冰箱、风扇等一般家庭电器俱全,只是少有村民安装空调,有的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也有的还是烧水洗澡。76岁的吴德亮告诉记者,自己习惯用井水洗凉水澡。村民烧饭用煤气罐,但因为要到泊里镇灌气,不方便,因此村民烧柴的多。

    去留

    岛上常住人口中,年龄最大的95岁,最小的40多岁。

    李合军有两个男孩,均在外打工;吴德宝的女儿在原胶南市工作,儿子在泊里镇工作;吴德亮5个孩子,个个常驻岛外。

    吴德亮的小孙子——10岁的吴学回到岛上过暑假。“我喜欢待在岛上,可以开船。”他说。

    但问起将来是否会待在岛上,他却说:“不知道”。从4岁上幼儿园起,父母就跟着他上学的地点在岛外租房子,先是在尧头村,后又在泊里镇。

    但落叶归根。5日,岛上有一户人家出殡。人是在岛外因病去世的,火化后,在岛上举行了葬礼,埋在西南边祖坟处。李还东说,岛上居民少,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就一起帮忙。

    据介绍,未来沐官岛极有可能面临搬迁。沐官岛水库是我市“十二五”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及水资源保障项目,水库建成后主要向董家口港区及临港产业区提供工业用水,日供水能力14.68万立方米。结合沐官岛水库建设,该岛可能作为水库管理用地,剩余土地或结合“沐官”历史文化进行深度旅游开发。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