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教育部调整了义务教育段的课程标准,昨天最后一批调整后的课本发到了学生手中,变化最大的要数初一语文课本,9篇课文被替换,备受关注的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本上最后一篇鲁迅的文章《风筝》也消失了,与鲁迅一同消失的还有郭沫若、周国平等,取而代之的是贾平凹、史铁生、丘吉尔。
初中课本“鲁迅”完全退出
“今年初一语文课本变化特别大。”青岛实验初中教导处副主任、语文老师安扬说,去年教育部调整了义务教育段的课程标准,去年秋季学期很多学科的教材都做了调整,并且变化都很大,不过语文课本没来得及调整,依然用的老版教材,今年入学的学生才用上了新课标课本。
安扬说,初一上学期语文课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很多课文都进行了调换,其中鲁迅的散文诗《风筝》也消失了,这也是去年旧版教材中剩下的惟一一篇鲁迅作品。“这次近三分之一的课本内容都调换了,从2001年课改开始,今年是变化最大的一次。”
“《风筝》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挺适合初一学生阅读,既有对小时候所犯错误的后悔,也充满了童趣。”安扬对鲁迅文章的全面消失感到不解。
各个单元主题更加鲜明
青岛第二实验初中初一语文集备组长孙彩霞告诉记者,除了鲁迅的《风筝》之外,新课本还删掉了8篇课文,包括沈复的《童趣》、流沙河的《理想》、《短文两篇》(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周国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梁衡的《夏感》和蒲松龄的《山市》。
取而代之的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魏巍的《我的老师》、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马及时的《王几何》、贾平凹的《风雨》、选自《礼记》的《虽有佳肴》、纪昀的《河中石兽》和吴承恩的《小圣施威降大圣》。此外,一篇有改动的课文是《论语》,有关孔子的分量明显加重了。
孙彩霞认为,今年语文课本很大的变化是各个单元的主题更加鲜明了,并且能引导学生逐步前行,比如说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情,采用的课文有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冰心的《荷叶母亲》等,这些课文都是有着真挚情感的,提醒刚走进初中学校的学生要懂得感恩;第二单元的主题则是学校生活,课文有魏巍的《我的老师》、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等,既有国内又有国外的,既有老师又有学生,使语文课本显得更立体。“我估计新课文的选择都是围绕着单元主题调整的。”孙彩霞说。
“贾平凹、史铁生等人的文章更贴近时代,贴近人性。”孙彩霞认为,政治家丘吉尔的作品收入教材,则反应了教材的包容性和多元性,更能让学生拓宽视野。
新教材更重视作文教学
今年语文课本最大的变化在于增加了对学生写作的重视。据介绍,以往的写作都是融合在 “综合性学习”中的,新教材有了单独的写作板块,每个单元明晰了写作的主题,从第一到第六单元分别是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说真话抒真情”、“文从字顺”、“突出中心”、“条理清楚”和“发挥联想和想象”。
孙彩霞表示,以往教学生写作文都是老师自拟主题,进行综合性辅导,但新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对学生的写作有要求、有指导,并且这种指导是一系列、逐步推进的。这不仅对老师的教学是个指导,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强化作用。
对于初一语文教材变化,第二实验初中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郑卫国认为,从难易度看,新版教材更适合现在学生,以前的课文稍微有些难度;另外,这一次各单元的安排比较系统,专题性比较强,尽管以前各单元也有主题但有些混淆,新教材更细致了。
观点
过度解读 导致鲁迅文章被删
对于新版教材的调整,安扬给出的评价并不高,他认为教材需要选择最能经得起推敲、并且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章才行,如果从时代特征的角度放弃鲁迅的文章可以理解,但新入选的文章没有体现出时代特点。安扬认为,魏巍的《我的老师》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品,这篇文章在上一次调整中被替换出课本,没想到这次又调整回来了。“我感觉有些炒剩饭的味道。”安扬说,鲁迅的作品被大面积撤掉他尤其难以理解,他认为鲁迅的文章对学生有一种思想上的引领,“其实没必要把鲁迅每一篇文章都作为深奥难懂的文章进行分析、解读。”安扬认为,《风筝》就是一篇充满了童趣的散文。新换的很多文章存在不接地气的情况。
“鲁迅的文章每一篇都是精品,但很多文章对初中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些难度。”郑卫国认为,虽然难懂,但学生们值得去看一看,体会一下。
安扬认为,对鲁迅文章的过度解读导致了鲁迅文章的大面积消失。对于成年人来说,从鲁迅文章里读出一些愤慨和无奈无可厚非,但初中生也从这些角度去理解肯定有难度,应该要求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去看,不需要特别深,主要去体会人性。
“从纯语言艺术上看,鲁迅的文章进入语文课本没有异议。教材编写者把鲁迅作品删除,希望大家能平和看待。”21世纪教育研究员王丽说,抽调语文课本中的意识形态,让语文教学回归研究本身是每个教材编写者思考的,删除鲁迅的文章是合理取舍的结果。
新闻链接
小学课本更像图画书
小学教材今年在内容上变化不大,与去年的教材相比,新版的课本全是彩色印刷,内容色彩鲜艳,学生们喜欢的卡通形象都出现在了课本里,几乎页页都有插图。“新教材不像课本,更像是一本图画书。”太平路小学教导主任孙敏说,课本上的图片多了大了,更能吸引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据介绍,去年除语文、历史和思想品德三科,其他学科已经更换了教材,今年这三科更换后,小学一年级新生终于用上了全套的新课标课本。
新版教材不仅在外观和画面上能吸引学生,在内容设置上也下足了工夫。每本教材在讲授知识时都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情景、一个故事,故事主人公有的是孩子,更多时候是经典卡通形象。“这样老师上课时,其实就是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孙敏说,这种授课方式更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也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记者 臧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