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市食安办继续公布市民最关注的十大食品专项抽检活动结果,位列受关注程度第6位的水产品结果出炉。抽检的32批次海水螺贝类中的4批次被检出重金属镉超标,抽检的42批次的淡水鱼中的两批次发现抗生素超标。市食安办提醒市民,由于水域在不同程度上已受环境污染,重金属容易出现在贝类等软体水产中富集而超标的情况,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
水产品抽检140个批次
据食安办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共抽检水产品140批次,其中淡水鱼42批次,海水鱼46批次,海水螺贝类32批次,鲜虾20批次。从抽检渠道来看,商超抽检了35批次,批发市场抽检了62批次,农贸市场抽检了43批次。140批次样品中合格134批次,不合格6批次,合格率为95.8%。6批次不合格样品分别来自超市、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分别为1批次、2批次和3批次。不合格原因主要是淡水鱼中的硝基呋喃代谢物、海水螺贝类中镉超标,其他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其中海水鱼、鲜虾产品合格率为100%,淡水鱼合格率为95.2%,而海水螺贝类产品合格率只有87.5%。按抽样渠道统计,商超、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7.1%、96.8%和93.0%。
海水鱼虾抽检全合格
在本次抽检中,海水鱼产品抽检46批次,检测项目设定了重金属污染指标镉、甲基汞、铅、无机砷,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腐败变质指标挥发性盐基氮,违法添加焦亚硫酸钠共7个项目。46批次样品全部符合标准要求。鲜虾产品共抽检20批次,检测项目设定了腐败变质指标挥发性盐基氮,违法添加焦亚硫酸钠共2个项目。20批次样品全部符合标准要求。
海水鱼和鲜虾产品合格率均为100%,表明其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鱼类在重金属污染方面没有发现问题。
两批次淡水鱼抗生素超标
淡水鱼产品抽检42批次,检测项目设定了养殖环节销售兽药残留指标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已烯雌酚、硝基呋喃代谢物、总孔雀石绿,重金属污染指标镉、甲基汞、铅、无机砷共10个项目。其中合格40批次,不合格2批次。合格率为95.2%。
淡水鱼中有2批次产品检出了抗生素残留3-氨基-2-恶唑酮,这是一种硝基呋喃药物的代谢物。硝基呋喃类药物是一种广效性抗生素,因价格较低廉且疗效佳,广泛用于畜禽及水产养殖鱼类,基呋喃类原型药在生物体内代谢迅速,无法检测,故利用代谢物的检测可反映硝基呋喃类抗菌剂的残留状况。硝基呋喃类抗菌剂及其代谢物对人体长期食入有致癌、致畸胎及安全的顾虑,我国已禁止该类药物在水产饲养中使用。其余重金属指标全部合格。说明没有重金属污染问题。
海水螺贝检出镉超标
海水螺贝类产品抽检32批次,检测项目设定了重金属污染指标铅、甲基汞、无机砷、镉共4个项目。其中28批次样品合格,4批次样品不合格,合格率为87.5%。
海水螺贝类4批次产品检出重金属镉超标。镉是一种重金属污染物,会在水体生物,如鱼类、浮游动物等体内积累富集,并且对它们产生毒性危害风险,更为严重的是通过食物链将毒性放大,危害到人体健康。由于贝类生活在浅滩浅海水域,正是海水中受污染严重、重金属浓度较高的地方。一般情况下,重金属等污染物,容易导致贝类海鲜 “镉超标”。其余重金属铅检出率很低,甲基汞均未检出,但是无机砷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其中接近标准值的占半数以上,说明我市海水螺贝类中铅、汞污染很低,但存在金属镉和砷的污染现象。
■揭秘
海水鱼和鲜虾质量过关
“一直以来,有市民担心海水鱼和虾的新鲜程度,这次检测特别设定了检测新鲜度的项目,检测发现海水鱼和虾的新鲜程度很好。”食安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海水鱼和鲜虾产品新鲜程度主要检测项目是挥发性盐基氮,这是鱼肉鲜度下降的产物,主要成分为氨、三甲胺等蛋白质分解产物,反映鱼肉新鲜程度。本次抽检海水鱼46批次,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抽检的所有海水鱼和鲜虾中挥发性盐基氮符合标准要求。
漂白“虾粉”未发现
通常,一些不法商贩为保存鲜虾会使用焦亚硫酸钠,此次检测中同样未发现。焦亚硫酸钠俗称“虾粉”,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起漂白和防腐的作用。鲜虾在放置和冷冻过程中,其头部容易变黑掉落,而撒上焦亚硫酸钠能让虾中的水分凝固,所以即使存放很长时间,虾看起来仍十分丰满,同时还增加重量。焦亚硫酸钠的另一个功能是漂白,虾在室温下放三四个小时,身上就会出现黑线、黑点,最后全身变黑,而使用焦亚硫酸钠的虾则一直白白嫩嫩。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20批次鲜虾中未出现使用焦亚硫酸钠的情况。
■消费建议
贝类食品减少长期摄入
从此次抽检结果来看,我市水产品总体合格率较高,市民可放心食用。通过本次市民最关注的十大食品专项抽检结果表明,在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等不同经营范围内抽检的水产品,整体合格率均较高。
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食安办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尽量减少贝类食品的长期摄入。由于水域在不同程度上已受环境污染,重金属容易出现在贝类等软体水产中富集而超标的情况,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记者 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