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人爱高雅艺术 市民千元买票看话剧不心疼

来源:青岛日报-- 2013-10-14 13:29:39 字号:TT
青岛人爱高雅艺术 市民千元买票看话剧不心疼

    金九银十,过节与购物向来都是人们的热门话题。但是今年,除了中秋、国庆、月饼、旅游之外,“看演出”也成为岛城人热议的焦点。《活着》、《暗恋桃花源》、《妈妈咪呀》……这些原本并不为人所熟悉的名字,正逐渐变得街知巷闻。从无到有、从高不可攀到触手可及,青岛人与高雅艺术演出之间,是否正经历着一种转变呢?

    9月2日-9月3日,著名先锋戏剧导演孟京辉的话剧《活着》在青岛大剧院上演,很多市民慕名观看,场面火爆,出乎意料。从事文字工作的张女士就是其中一员,她为母亲买了两张演出票,让母亲请自己的朋友去观看。在各档门票中,张女士选择了680元这档中间价格的票,两张共花费1360元。1360元,并非一个小数目,花这么大笔钱来观看一场时长仅3个小时的话剧,是否真的值呢?

    不买“吃穿”买“艺术”:高雅演出受追捧

    “我母亲已经84岁,吃喝玩乐的消费对她来说意义不大。她和朋友一起去看话剧,过了一个幸福的晚上。这部戏触动了他们心灵的深处。我去接他们,他们一路上都在谈论这部戏,很兴奋。这种体验很了不起,所以我觉得太值了,一点不觉得贵。”张女士这样讲述这次“物超所值”的“购物体验”。680元一张的票,对于一名80余岁的老人来说,又如何呢?“我买了票以后,我母亲看到票上的价格,只说了一句‘这么贵啊,谢谢啦!’毕竟这种演出一年之中是遇不上几次的。”张女士说。

    花费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来观看艺术演出,在前些年还是大多数青岛人都不能接受的事儿。有了闲钱,改善生活、购买吃穿是更多市民的首要选择。要说精神文化产品,充其量只是花个几十元看一场好莱坞电影大片儿。“青岛人以前并没有看艺术演出的习惯,最多就是看个电影。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已经不能满足市民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了,人们需要走进剧场,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青岛大剧院的工作人员付女士告诉记者。“对艺术演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走进剧场的人越来越多。”付女士这样描述大剧院自2010年建成后,三年来人们对高雅艺术演出态度的变化。自2010年起,每年金秋时节,青岛大剧院都会举办 “大剧院艺术节”,为岛城市民提供一场高雅艺术盛宴。从陌生到熟悉,青岛人对高雅艺术演出的热情逐年递增。据了解,今年“大剧院艺术节”各场演出平均上座率在85%左右,与前几年相比呈上升态势。“去年,话剧的平均上座率大概在60%左右,今年则普遍提高,像《活着》,甚至达到了100%的上座率,连贵宾票都是一票难求。而这在前几年是不多见的。”大剧院宣传部的李玉告诉记者。

    记者登录青岛大剧院网站的“网上售票”了解到,10月26日即将上演的李云迪钢琴演奏会的售票情况异常火爆。而11月14日的罗大佑巡回音乐会在售票开始几天内,180元和380元的平价票就已销售一空。

    买票看演出?自掏腰包也值!

    高雅艺术演出如此受欢迎,票房如此火爆,有些过去习惯“要票”的人不免产生怀疑,“这里面会不会有赠票?”“会不会有单位团体票?或者包场?”据李玉介绍,目前青岛大剧院的票房构成中,大概60%-70%都是个人购买的散票,赠票基本没有。

    几百动辄上千的票价,对大部分的市民来说并不算低,但是自己掏腰包买票观看的人却越来越多。“虽然演出有点贵,但还是值得的。为文化产品付钱,是尊重文化,尊重艺术家的劳动。”花费千余元为母亲买话剧票的张女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看演出是种享受。我喜欢看话剧,那种现场氛围不是看电视或电影所能取代的。话剧演员比电影演员要辛苦得多,因为都是现场的。所以买票很平常啊,不能让人白演吧。”80后教师李女士是一位 “剧迷”,每年都要花费将近2000元去大剧院或小剧场看话剧。

    从“要票”到“买票”,青岛一家票务公司的工作人员刘娟有着亲身体会。“以前,但凡有演出,人们的第一想法经常是,有没有认识的朋友能弄到票。然后就会通过各种渠道想方设法弄一张票。我们就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一有演出,就有各种电话打来,这个是某某企业负责人,那个说是哪个协作单位的朋友,总之有各种各样‘要票’方式。”刘娟说,“但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很少有要票的电话打来,人们开始习惯于买票看演出。”

    市民“认货”,顶级作品轮番上演

    从上世纪90年代直到2010年,青岛的高雅艺术演出一直较为匮乏。“那时候老百姓也就是看个电影儿,要不就是啤酒节开幕式。要说高雅点儿的,也就是人民会堂偶尔有音乐会或是青岛交响乐团的演奏会之类,不过一般人很少去看。再就是即墨路小商品市场那儿有个话剧院。”土生土长的60后青岛人顾先生说。

    “2010年青岛大剧院建成以前,青岛的高端文化产品基本为零,市民根本没有机会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同步欣赏到全国甚至是世界知名的艺术演出。”大剧院工作人员付女士告诉记者。

    “以前每年暑假去上海,我都要去多看几场话剧和音乐剧,因为青岛根本没有那样的机会,能让我欣赏到全国优秀的话剧作品。”剧迷李女士说出了很多岛城高雅艺术爱好者的心声,“现在则好多了,有很多都可以在家门口看了。”

    青岛大剧院建成,在为市民呈现大量高雅艺术产品的同时,也为青岛的高雅艺术演出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平台。经由“大剧院艺术节”以及各种艺术主题季,大剧院引进了包括法国原版音乐剧 《巴黎圣母院》、俄罗斯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爱尔兰著名踢踏舞剧《大河之舞》以及国家京剧院的 《红灯记》、孟京辉话剧《活着》等在内的以前岛城市民可望而不可即的顶级演出,有些甚至是全国首演。据介绍,明年大剧院还将有更多的顶级高雅艺术上演,包括著名美国音乐剧 《芝加哥》的来华首演。(孙欣)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