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老者在中山公园考察植被状况,无意中发现索道站附近百年老松树林的草地上露出石器的一角,石器边缘刻工精美……昨日,在岛城历史学者和中山公园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件石质洗手盆器物出土。据岛城一战历史专家衣琳鉴定,该物件为日军侵华建造的“忠魂碑”残件。
公园里发现石器
“前几日,我和朋友贾从源在中山公园考察松柏时,意外发现地里埋着一件样子很奇特的水槽。”岛城植物学者于涛告诉记者,起初石器只露出一个角,由于石器边缘刻工十分讲究,他俩便用树枝除掉石器表层的泥土,发现是一尊长方形的石器。
昨日,记者和于涛一行人来到现场,石器依然掩埋在草地里,只露出一个角。“怕有人破坏,离开的时候我们把石器进行了掩埋。”于涛说。随后于涛将表面的覆土撇开,记者看到,石器表面有3个圆孔,其中两个孔上残留有一小段铁管。石器边缘棱角分明,斜面呈圆弧过渡。
“我们初步认为应当是一个水槽或水盆,圆孔是进水孔和排水孔。”于涛说,但是这个水槽的样式又十分独特。青岛地区使用的猪槽做工粗糙,边缘不会经过细致的打磨。如果说是水盆,传统的中国水盆都是圆形的。
曾有人偷偷挖掘
“你们是干什么的?”见到记者一行人围着石器挖掘,一名缆车站的工作人员十分警觉。记者立即说明来意,该名工作人员这才放心。“这块石头还有什么来头吗?前不久曾经有几名年轻人在这里偷偷挖掘过这块石头。我们当即上前制止,他们便一哄而散。当时他们已经用小铲子下挖了近20厘米。后来有游人说这几名年轻人已经偷偷挖了4个多小时。”缆车站工作人员说,至今也搞不清那一伙人的真实身份和挖掘这块石头的目的。
“几年前,我和贾先生在附近还见过一块掩埋在土里的石碑构件,现在已经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了一个一米多见方的坑了。”于涛说。
公园闻讯组织挖掘
随后,于涛将发现石器的情况反映给中山公园管理部门。不久,中山公园李泉工程师和两名工人赶到现场勘探,决定立刻进行挖掘探查。工人随即挥动镢头,沿着石器四周暴露在地面上的轮廓线一点一点地刨土挖沟,经两个多小时的挖掘,石器的形态面貌渐渐清晰起来。由于石器倒扣在坑中,记者和工人共5人合力才用撬棍将石器反转过来。此时,石器的全貌展现在众人面前。与于涛之前猜测相同,该石器为一尊石盆。经过现场测量,石盆长96厘米、宽56厘米,盆沿宽12厘米,盆內深24厘米。石盆中间有下水口,一角有一进水口。
还曾出土“手水”碑
“两年前,这个林子里曾经出土过一块‘墓碑’,碑上刻有‘手水’二字。”参与挖掘工作的周师傅告诉记者,“墓碑”现在已经被妥善保存。在周师傅的指引下,记者一行人找到了周师傅所说的 “墓碑”。“当时我们发现的就是这块石碑,原来已经被妥善保存了。”于涛仔细测量后告诉记者,石碑外形呈上圆下方,顶部为半束花圈造型,图案简单,但雕凿考究。石碑中间雕刻有一个方框,框内上下排列凹刻有两个隶书体的日本字:手、水(即洗手的含义)。石碑长127厘米,宽48厘米,厚20厘米,系高级灰白色花岗石材料。
石碑石盆均为日本侵华罪证
刚出土的石盆和“手水”石碑之间有什么关联?它们的身世到底是什么?昨日,岛城一战历史专家衣琳也赶到了现场。“这两件物品出土的地方正是当年日军侵华时所建的‘忠魂碑’的旧址。”衣琳介绍说,刻有花环浮雕图案和“手水”二字的石碑并不是墓碑,而是“净手碑”,石盆则是立于碑旁的洗手钵。
衣琳介绍说,所谓的“忠魂碑”内供奉着1014个日军官兵的灵位。1917年4月3日“忠魂碑”完工落成。具体位置在太平山西麓,今索道终点处。1945年8月14日,日本战败投降。10月25日青岛地区的日军投降仪式在中山公园外广场举行,日本驻青陆军司令官长野容二少将向中国及盟国代表交出了指挥刀。次年春,岛城民众开始陆续拆除青岛神社和“忠魂碑”等建筑,所拆的石料也基本用于他处。
“这块石碑和石盆,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记录了一段国难屈辱史,是日本侵华的直接罪证。作为文物存在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理应好好保护。”于涛说。
目前,“净手碑”和洗手钵已被中山公园妥善保管。 (记者 于滈 摄影报道)
上一篇:邻里私房菜拼成“百家宴”
下一篇:明天无车日 中山路部分区域限时禁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