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10月1日讯 “经过法官耐心细致地对判决解释和对我开导,我这心里一下子敞亮多了。离婚并不是什么灾难,它可以成为我开始新人生的机会。”一起离婚案件的当事人孙女士在法官判后答疑后说。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将心理学方法和技术应用到审判、执行、信访及妇女维权、回访帮教等工作中,努力打造既解“法结”又解“心结”的知识复合型、能力复合性高素质法官队伍,提高办案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注重司法心理学培训
青岛中院将司法心理学培训做为法官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今年,开办了“司法心理技术暨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分别在中院、市南区法院、胶州市法院、即墨市法院设立了4个“司法心理学教学基地”和1个“司法心理学实践基地”,委托有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资质的机构对全市法院286名干警进行培训。目前,全市法院已有50余名干警获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通过培训,干警系统掌握了心理学方法和技术,在审判执行工作中,通过聆听倾诉、暗示引导、分析解答等方式,从法理、情理、事理、心理四个层面对当事人进行疏导,消除当事人的对立情绪,促进纠纷解决。
打造心理疏导工作平台
青岛法院加强与高校、社团组织合作,聘请心理学专家、心理咨询师,与具有丰富审判经验和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法官共同打造心理疏导工作平台。青岛中院未成年人综合审判庭成立了以法官高广鹤名字命名的、对未成年当事人进行心理干预的“高广鹤工作室”。民五庭与青岛市妇联联合组建了“家事心语”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和调解工作室。即墨市法院与妇联共同组建了“家事心桥调解室”。“高广鹤工作室”创建以来,针对未成人举办各类心理讲座10余次, 2000名未成年人参加。重点对受性侵的未成年人、离婚家庭的未成年子女等进行个案干预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降低心理伤害,清除心理阴影,积极面对人生。
加强法官自我心理调适
每天面对的工作压力和当事人的不良情绪,使法官的心理健康受到威胁。在注重当事人心理疏导的同时,青岛法院加强法官的自我心理调适。组织引导干警学习心理学知识,强化干警个人的心理素质训练,使法官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审判执行工作中。青岛中院在内网设立了“心灵之窗”板块,设置8个司法心理学栏目,为干警打造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建立了“悦吧”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国家心理咨询师,对干警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今年以来,“悦吧” 心理咨询室对干警350余人次进行了心理咨询和疏导放松,举办了5次有关婚姻家庭、子女教育、自我减压等心理咨询专题讲座。(时满鑫 孙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