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山上观前海风景
【青岛新闻网独家报道】
伏龙路,是青岛的“五龙路”之一,青岛有5条带“龙”字的路名,它们是龙口路、龙山路、龙江路、龙华路和伏龙路。其中,龙江路建于德占时期,1922年我国收回青岛后,又开辟了龙山路。伏龙路修建很晚,有资料显示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
点击查看相关报道>>>>
信号山和伏龙山原本是一座山
伏龙路得名于伏龙山,过去的青岛,有座大石头山,修了齐东路后,这座山就分成了信号山和伏龙山。
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初,环绕伏龙山的伏龙路还是很荒凉的,那时,伏龙山上的泉水顺势流下,到莱芜一路汇聚,形成了莱芜一路上当时有名的“龙吟池”。只是,后来修路、建房,伏龙山被开发的同时,山上的泉源也被破坏了,“龙吟池”也渐渐消失了。
1960年,山顶建起新的观象台和气象局,尔后渐渐显出声色。现在,伏龙山山腰的部分空地建起了晨练场所,保留部分绿地。但是岛城地图上已不将它标示为绿色山岳,山头公园也不包括它。现在,人们知道它,是由于气象台的存在。
说道伏龙路,不得不提起青岛有名的的"七路口",青岛历史专家鲁海介绍,“伏龙路以前只是很短的一段,起于青岛有名的七路口,后来经过不断开山修路,才修成了今天环绕伏龙山的伏龙路。”他说的“七路口”,指的是江苏路、齐东路、苏州路、观象一路、莱芜一路、伏龙路以及龙山路七条路的交叉口。
青岛著名的“七街口”
1956年,建筑学大师梁思成来青,在往返迎宾馆途中,经过伏龙山与观象山之间的“七街口”时,十分惊叹,急忙下车考察起来。他说:“这些道路顺势而建,非常巧妙,这么多条道路组成坡度不一的路口,交通还能保持井然有序,非常难得。”“七街口”是江苏路从南至北拐弯后,分成两个路口,并与莱芜一路、伏龙路、龙山路、观象一路、苏州路形成的七条街道分岔处,道路错综复杂,坡度不一,即使这样,还能保持宽敞视野,通透,特别像伏龙路与龙山路这样急遽转弯竟然也十分容易解决了“难题”,让梁思成叹为观止。
伏龙路非常崎岖
伏龙路全长809米。藏书家孟昭鸿(1883年-1947年)来青岛后居于伏龙路。其堂名“静远堂”,孟昭鸿,诸城人,伏龙山上孟宅也曾是诗人骚客雅集之处。1946年,青岛成立了一家话剧团叫“一鸣剧社”,初也在伏龙路上。
行走在伏龙路,感觉这条老街不再那么纯粹,零星的旧式房屋散落于现代建筑中间,有些不协调。
不过伏龙路4号的老建筑,却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房子建在山坡处,位置十分高,非常显眼。据鲁海先生介绍,这里曾是中华基督教会同道堂的礼拜堂所在地,后来被改造为民居。
花岗岩的筑基,灰色的墙面,五彩玻璃的装饰,山墙上七瓣七芯石雕花装饰......无不诉说着它昔日的荣光。(陈志伟)
“V”字型的石阶路
伏龙路4号山墙上七瓣七芯石雕花装饰
伏龙路4号拱门上五彩玻璃
陡峭颀长的石阶路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