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东“房爷”被双开 屡遭调查安然无事]
三起三落的房爷
回顾房爷的宦海生涯,其三起三落的从政经历,在当地堪称传奇。
他的仕途起点是陆丰警队,据公开报道称,此前,他不过是陆丰湖东林场的一名拖拉机司机。民间对他加入公职队伍的原因猜测颇多,被议论最多的是,原陆丰市公安局局长、后任汕尾市公安局副局长的卓妈在,是赵海滨的姐夫。
“在陆丰,有人就能办
1991年,赵海滨脱掉警服下海,其本人解释是没有如愿升迁到他期盼的职位。他去了陆丰市公安局下属的一家保安公司担任副总经理。
“为了外出谈业务做生意方便,就以保安公司的名义打了一份申请报告,用‘赵勇’的名字做了另一个身份证”,赵海滨称,1994年,他以“赵勇”身份,在惠州注册了上述涉事的建材公司。而一位警方知情人介绍,赵海滨还利用“赵勇”的假身份证,办理了多张证件。
这段下海经历在6年后划上句号。1997年,赵海滨重返陆丰市公安局。次年,他被调往碣石镇挂职党委副书记,并担任碣石公安分局教导员,是碣石镇反走私工作的第二负责人。
濒临东海的碣石镇,有多年“走私传统”,曾是广东走私“洋垃圾”、旧电器、成品油等物品的“重灾区”。今年3月底,记者在碣石走访时,仍然在不少居民家门口看到存放的大量旧衣服,小巷墙壁上张贴的小广告上,也公然写着“外贸旧衣服”的字样。
然而,赵海滨在碣石的三年反走私工作,最终得到官方和民间的双重否定。
2001年1月5日,陆丰市纪委、市监察局因碣石镇打击走私不力,对赵海滨进行责任追究,并予以行政大过处分。
赵海滨打击走私不力的详细情况,并未出现在纪委通报中,而一份流传于网络的匿名举报贴,则列举了多个例证,称“赵老板”长期充当走私活动的保护伞,其被立案调查的直接原因,是2000年7月底的一场成品油走私活动被省有关部门查货,赵因直接参与保护,在次月被就地免职。
此后,赵海滨复职调任陆丰市交警大队,直至2009年7月,他再度被安排到碣石镇挂职一年,担任镇委副书记,分管政法、维稳、信访和反走私工作。
仅仅3个月后,他再次出事。央视《经济半小时》对碣石走私“洋垃圾”的情况进行曝光,引发强烈反响,2009年12月,赵海滨提前结束挂职,调回陆丰市公安局。
由举报者提供的一份陆丰市纪委通知显示,2009年12月14日,陆丰市纪委决定,对赵海滨的严重违纪行为予以立案。立案调查结果再无公开。资料显示,1年后,赵海滨再次“因打击走私工作需要”,被调回碣石镇挂职,依然担任镇党委副书记。
赵海滨在“碣石镇党委副书记”职位上的数次进出,遭到不少人的质疑,“明明有前科,还给安排到碣石来,这是‘带病’挂职”,有市民则戏称他是享有特权的“不倒翁”。另有不愿具名的举报者向当地纪委反映,赵海滨利用“赵勇”的假身份证,近年来往返澳门多达300余趟。
即使在2013年春节前,赵海滨被双免后,享有的特权仍然令人结舌——元宵节当天,《南方都市报》记者在赵海滨位于碣石的家附近,撞见他坐着警车出门。
“一个被免去公职、被纪检部门立案调查的人,为什么还敢公然使用警车出行?而且是在节假日期间,这是不是公车私用?”报道援引了一位碣石镇居民的质疑。而一位陆丰老干部则直指称,“他的能耐太大,他的势力还在!”
“权威”下的小城
赵海滨在陆丰的家位于东海镇桃园白地沟,在密布的民居中,赵家的三层小楼并不扎眼。楼房的多扇窗棂甚至还是木制的,相比附近部分装修豪华的民宅,显得很低调。
“这不是赵海滨家!”4月1日傍晚,屋内一名约60岁的女子愤怒地向记者嚷道,随后重重地关上铁栅栏门。事后她又表示,她只是赵家老人,对赵海滨在外面的事情不清楚。
不愿意谈及此事的,并不仅仅只有赵海滨的家人。
“想帮他说好话的,都怕都自己牵扯进去”,原碣石镇北城村支书邓东与赵海滨结识多年,关系不错,有网贴甚至称,邓东是赵海滨的拜把兄弟。
邓东告诉记者,即使是赵海滨的昔日好友,如今多数都不敢站出来说话了。对于网上的诸多爆料,他本人觉得很可笑。
电话里,他对赵海滨包二奶、192套房产等举报信息愤慨不已,“那些发帖的人,都在胡说八道,居心不良”。
事实上,邓东本人也被卷进举报事件中,在网友“碣石人”发布的帖子中,邓东女儿被指是赵海滨的二奶,还为赵产下一女。“说这话的人不知道怎么想的哦,女孩子如果生孩子总要请假的吧,那样单位怎么会不知道?”邓东否定了举报信息,并生气地反复反问着:“生下的小女孩又不是货物,真要有的话,难道找个箱子藏起来?”
针对此事,陆丰市纪委此前也表示,并没有查证到赵海滨包二奶的情况。
邓东对赵海滨192套房产的传闻也予以了否定,“都是噱头,那房子跟他没关系,他(赵海滨)性子很直,容易树敌,这都是想害他的人故意说的”。
举报者和赵海滨支持方在诸多信息上僵持不下。而对于多数陆丰市民来说,“赵海滨”的名字只是一个符号,象征着这座沿海县级市里的权势,这导致陆丰人对赵海滨讳莫如深,也让这座城市陷入风暴中心般的寂静之中。
“你来这里采访,没有人敢跟你说什么的,因为他们势力太大了,在陆丰,他就是个不倒翁,说了也白说”,当地政府一名工作人员私下说道。
而在赵海滨居住的陆丰桃园白地沟,多数街坊邻居对记者回避着这个话题,“听不懂哦”,数位老人在听到“赵海滨”字样时,笑眯眯地摇着头回绝。“不好发表评论”,有街坊摆出一脸复杂的表情,在赵家附近开小店的一位小伙子则为难地说道,“我以后还要在这过,不说什么了吧”。
一位愿意开口聊天的街坊张先生,则只是反复说着“赵海滨很爱面子”,他对亲戚朋友很大方,参加同学会之类的聚会,经常抢着买单。
“全陆丰敢站起来举报赵海滨的,只有我一个人”,黄坤意一脸苦笑。他试图联系几名知情人士接受采访,很快都遭到了回绝,“都不敢出来说话”。
事实上,对“权势”的恐惧,在这座小城里随处可见。在陆丰开出租车的河南人郑先生称,不少机关车辆在陆丰道路上是有特权的,“不能对他们鸣笛,更加不能超车”,他有位初来的老乡不懂行情,超车后被对方揍了一顿。
独自公开对抗着“权势”的黄坤意,也时常感受到压力。这位年近六旬的生意人已经是七个孩子的爷爷,家人曾经劝他放弃此事,被他断然拒绝。
他坚持每天跑步20多公里,确保身体健康,还开通了微博,关注并发布着赵海滨事件的进展,每天早上发布一条“早安,祈福大家”自我鼓励,“这条路很难,但我要走到底”。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