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 正文 青岛天气 网上挂号 违章查询 

万余中国人报名移民火星 登陆后将难返地球

来源:北京晨报-- 2013-05-10 08:10:22 字号:TT

万余中国人报名“移民”火星

  “火星一号”将是一次单程旅行,只管把人送上火星,探险者逐步建立他们的定居点。图为艺术家想象的人类登陆火星和火星定居点的画面。

  “火星一号”全球招募志愿者,一旦登陆将难返地球;两周内收到约7.8万份申请

  荷兰非营利组织“火星一号”先前宣布计划,将在全球海选数人前往火星,甚至在那里定居。这一组织在两周内收到大约7.8万份移民火星的申请。

  中国应征者仅次于美

  上述海选项目4月22日启动,而在线申请是4轮筛选的第一步。尽管申请期限有5个月,但仅在两周内,“火星一号”就收到来自120多个国家的7.8万份申请。“火星一号”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巴斯兰斯多普说,“这正在变成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工作”,从现在情况看,有望实现收到50万份申请的目标。

  “火星一号”计划2023年运送4人前往火星,使他们有去无回成为这一星球的永久居民,此后每隔两年运送更多人前往火星。“火星一号”估算,先期运4名定居者上火星可能耗资60亿美元。

  移民火星的申请将于8月31日截止。全球应征火星居民的热情迄今高涨。“火星一号”说,应征者数量最多的是美国,已有17324人应征,其次是中国10241人,英国3581人。应征者数量排前十的其他国家分别是俄罗斯、墨西哥、巴西、加拿大、哥伦比亚、阿根廷和印度。

  美优先发展载人登火星

  “火星一号”公布定居火星申请者数字,恰逢“人类前往火星峰会”本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

  美国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在演讲中说,载人登陆火星是眼下人类在太阳系的终极目标,也是美国航天局的优先任务。

  博尔登说,未来几周内,美国航天局将宣布不到20名有资格进行长时间太空飞行训练的宇航员人选,目前已有6300多人申请,这是自美国航天局1958年成立以来申请人数第二多的项目。

  卜晓明

  条件

  “移民”火星门槛不高

  申请人须年满十八岁,持有医院体检证明

  据“火星一号”介绍,在2013年会从全球筛选最出色的候选人实现2023年将人类送到火星的计划。与航天员选拔比较,这次“移民”火星的门槛并不高。

  据“火星一号”网站介绍,所有申请人必须年满十八岁。当然,要胜任长途飞行,申请人必须有医院开具的体检证明,确保身体没有任何疾病,没有吸毒、吸烟和饮酒史,无家族遗传病史和精神类疾病。其余规定有:双眼视力达到5.0以上,血压不高于140/90,身高在157至190厘米之间等。

  一旦登陆火星,就无法重返地球。因此,参选人要有“以火星为家”的觉悟,只有所有人都坚持这一点,团队成员才可能在火星上扎根发展,共创未来。

  因此,“火星一号”要求申请人必须具备5个素质:弹性,面对任何困境都不屈服;很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各种情况,并在其中仍保持机敏;好奇心,时刻准备探索未知世界;自信,在任何情况下都对自己和团队有信心;创造力,拥有活跃的思维应对各种挑战,勇于创造。(韩旭阳)

  程序

  申请须交11美元报名费

  四轮选拔后,观众投票决定“火星移民”

  据“火星一号”官方网站介绍,所有申请人必须年满18周岁,需要经过4轮选拔方可成为预备宇航员。

  在线申请只是第一步。记者从“火星一号”计划的官网上看到,虽然官网是英文界面,但是点击进入申请环节时,网站会根据申请人所在国家自动切换至本国语言,方便申请人申请。成功注册后,记者发现,要缴纳11美元的申请费用方可继续申请。“火星一号”计划网站表示,申请人必须支持一定的申请费用,按照国别从5美元到75美元不等,由该国的经济情况而定,美国公民需要支付38美元的申请费用。同时申请人还需提交一段视频资料,阐述自己的基本情况、能力和想要登陆并定居火星的目的。

  通过第一轮在线审查的人需再次提交身体证明,随后接受所在地区的 “火星一号”委员会的面试,评委将按照“火星一号”给地球划分成的300个区域选出50至100名候选人,由委员会成员决定是否能够进入第三轮。到2015年,候选人将减少至28至40人。

  第三轮审查将通过电视和互联网对全球进行直播。从20到40个候选人中选出能够登上火星的第一团队。每个国家由观众票选出1个宇航员候选人进入最终轮的评选。第四轮同样要对全球进行直播,要求各个候选人必须能够熟练的用英文进行交流,“火星一号”委员会将会从独立性、合作能力、环境适应力等方面挑选出最后的宇航员。

  剩下的候选人将分成4组,为有去无回的火星之旅接受大约7年训练。最后,观众投票决定哪组将成为火星第一批人类居民。(韩旭阳)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