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加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 北海基地挂牌启动(图)

2018-11-07 21:13 作者:王超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11月7日讯(记者 王超)11月6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启动仪式在青岛市即墨区蓝色硅谷举行。

北海基地效果图。

基地将采取国家地方合作共建模式

青岛是全国海洋文化资源最为丰富、海洋科研力量最为雄厚的地区之一,作为东部沿海著名的海洋科技名城,拥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科技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等诸多海洋科研机构,集聚着全国40%的高层次海洋领域科研人员和院士,承担着50%的国家重点海洋科研项目。

青岛先后承办三届全国性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考古)培训班,参与了“南海I号”、“南澳I号”等全国重大的水下考古工作,取得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和成果,逐步成长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力量。2010年8月,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挂牌成立。为进一步促进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2014年1月,国家文物局与青岛市政府签署了《北海基地共建协议》,双方在青岛市即墨区蓝色硅谷核心区内共建北海基地,构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一南一北、双翼齐飞”战略布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落户青岛,是国家对青岛市前期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对青岛今后的工作寄予了高度信任与厚望。北海基地的正式启用,将对黄渤海海域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到积极的引领与推动作用,进而推进全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悉,北海基地将采取国家、地方合作共建模式,为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和社会效益的互利多赢创出了崭新的途径,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尽快把北海基地建成集调查、勘探、发掘、保护、展示、研究、培训为一体的、面向黄渤海、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机构,为文化遗产强国和国家“海洋强国”发展战略做出积极贡献。

北海基地效果图。

加强学术研究创新管理模式

在北海基地揭牌仪式上,国家文物局刘玉珠局长就如何把北海基地使用好、管理好,提出了几点希望。刘玉珠表示,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从国家海洋战略和一带一路的视角谋划黄渤海地区的水下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和保护利用工作。其次是依托青岛的区域优势,加强海上丝绸之路北线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做好东北亚区域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界定、时空范畴、航行线路、贸易模式、技术传播、文化互动、遗址保护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

最后,刘玉珠提出要创新北海基地的管理模式,以“三级共建”为目标,按照国家文物局与山东省政府“探索建立高效运行管理机制,国家文物局加强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落实运转经费,山东做好基地日常管理,落实机构和编制,形成国家局管业务、山东抓管理的共建模式”的要求做好北海基地的运行,将北海基地逐步建设成集考古调查发掘、保护展示、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为一体的面向黄渤海、辐射东北亚的重要阵地。

北海基地效果图。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概况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位于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南泊河东路以东、岛湾一路以西、问海路以北、科技四路以南,占地面积约33.7亩,总建筑面积约16400平方米,由青岛市财政计划投资约1.4亿元建设并交付使用。其中一期工程已完成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青岛市财政投资约6380万元,于2017年底竣工。

北海基地是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直属职能机构,基本职责是统筹黄渤海海域兼顾东海部分海域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制定相关海域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战略、规划和工作方案,做好相关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发掘、保护和展示工作,同时承担并参与全国性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成后的北海基地将成为集调查、勘探、发掘、保护、展示、研究、培训为一体的国家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力争成为全国最好、世界知名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统筹全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目前设立了两个直属基地。北海基地的设立填补了我国北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国家级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的空白,将与南海基地构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一南一北、双翼齐飞”的重要战略布局。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