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蛟龙号80后主驾驶:海试失踪时唱歌稳定人心

来源:中国海洋报-- 2013-07-01 14:34:14 字号:TT

蛟龙号80后主驾驶:海试曾失踪 唱歌稳定人心

付文韬正为“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下潜做准备

  感动山东十大人物、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十八大代表、载人深潜英雄……在这一系列荣誉中,获得其中任何一个,都是人一生的骄傲和美好回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些闪光的荣誉竟属于一位刚过而立之年的“80后”。他,就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潜航员——付文韬。

  作为中国首批受训的两名潜航员之一,年轻的付文韬从2009年~2012年,在4年海试期间,见证了“蛟龙”入海从1000米到7000米的跨越。4次海试,下潜19次,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这是付文韬向海洋事业交的答卷。

  入选预备潜航员

  1982年11月,付文韬出生在湖北省岳阳县相思乡黄忠村。他自小学习优秀,于2001年9月跨进了兰州理工大学。2005年7月,付文韬从大学毕业,进了一家台资企业,虽然从事着管理工作,但他总觉得在这个平台上很难有更大的提高。干了一段时间后,他就辞职专心开始准备考研。一天,正在散步的他偶然看到了中国大洋协会发布的载人潜水器潜航员选拔公告,这一天也成为了他命运的转折点。

  “当时潜航员招聘的初试条件并不高,基本要求就是身体条件良好、拥有大学本科学历,而且毕业于电子、船舶或机械专业。”付文韬说。他觉得自己的条件符合招聘要求,于是便报了名。

  过了几天,正在图书馆上自习的付文韬突然接到了国家海洋局的电话。“当时接到这个电话,说实话我心里还有些犹豫。”付文韬坦白地回忆道。国家海洋局要求他马上去青岛参加为期一周的初试,可是精心准备了一年的考研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他实在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但是转念一想,自己不是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够实现梦想的平台吗?潜航员也许是个好机会。于是付文韬怀着忐忑的心情到了青岛。回首那段往事,他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他说:“为中国的海洋科研事业服务,远比提升个人的学历更有意义。”

  潜航员的报考条件乍看起来不高,但是测试过程的严格和残酷却同航天员选拔一样,非常严格。比如,要具备一定的精细操作能力,不能有幽闭恐惧症等。付文韬和其他14名潜航员候选人一起接受了一系列非常严苛的选拔测试,包括多达100余项体检,以及心理素质和神经行为功能测试。最终,付文韬成为了当时中国仅有的2名潜航员学员之一。

  从2007年初~2010年,付文韬从对“蛟龙”号各个系统和艇体构造的理论知识学习,到机械手操作、模拟驾驶、试驾既有潜水器和潜水蛙人训练等内容,熟练掌握了各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特点,终于成为了“蛟龙”号驾驶员。

  5000米级海试唱《出塞曲》

  2011年7月30日,身在太平洋深处的付文韬接到一个特殊的电话,电话那头是妈妈为他加油鼓劲的声音。此时付文韬正承担着“蛟龙”号潜水器上浮阶段的主驾驶任务,这也是他在当年海试中首次担任主驾驶。听到母亲的鼓励,付文韬并没表现出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激动,只是简单地回应了妈妈对他的嘱托便结束了通话,让从电视转播中看到这一情景的人觉得付文韬对自己母亲的态度有些冷淡。

  “挂了电话,过了一会,我的眼泪静静地流下来了。”半年多没有见过家人,出海以来就一直没有与家里联络过的付文韬,其实一直挂念着母亲,“电话接进来的时候我很惊讶,但当时正专注驾驶,为了不影响舱内3个人的工作,为了顺利完成任务,我简单回应后挂断了电话,以至于很多人觉得我不近人情。”

  付文韬的父亲前一年因深度脑溢血导致半身不遂和语言功能丧失,至今仍卧病在床。“家里只有我妈一个人照顾,也许是辛苦惯了,虽然累却不觉得苦,但最难忍受的就是没人能跟她说话。”说这话时,付文韬的眼睛是湿的。整整一个多月,付文韬身处远离祖国的太平洋上,其实心里一直惦记着家中独自照顾父亲的母亲。

  7月30日,“蛟龙”号进行第4次下潜试验,此次下潜的主驾驶正是付文韬。当“蛟龙”号浮出水面时,恰逢天气突变。夜幕已经降临,8级阵风伴随着横飞的阵雨,导致海上能见度极差。此刻,“蛟龙”号距离母船“向阳红09”船仅有500米,但尽管船上现场指挥部已收到潜器浮出水面的报告,却无法找到它的位置。

  潜器摇摆得十分厉害,最大倾斜角度超过40度。付文韬回忆说:“当时大家都很难受。作为主驾驶,我必须镇定,否则其他两个人会更加紧张。”为了缓解舱内的紧张情绪,付文韬通过高频对讲机,一边伴随着潜器的摇晃,一边对着母船的人唱歌。“我还记得我当时唱的第一首歌是《出塞曲》,我唱完一首还会要他们回一首。”付文韬微笑着说。

  如此折腾了半个小时,“向阳红09”船终于通过桅杆上的高清摄像头发现了“蛟龙”号,3名下潜人员平安出舱,胜利返航。

  7000米深海抓海参

  从下潜、坐底、上浮,每一次海试都考验着潜航员的身体和心理。

  付文韬认为如果能亲眼目睹海底世界的神奇,任何风险都是值得的:“当驾驶‘蛟龙’号潜入海底的时候,我想到了航天员,他们用长达数年的训练,去迎接几小时或几天的辉煌,在地球轨道或月球上,亲眼见到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看不到的奇观。”

  2012年6月22日,付文韬驾驶“蛟龙”号执行7000米级海试第三次下潜任务。下潜之前,付文韬认真观摩前一潜次海底作业录像,仔细制定下潜计划。该潜次任务包括布放标志物和取得各种海底样品等。

  下潜到海底7062米时,付文韬打开灯光照明系统,海底世界清晰地显露在眼前。带给他第一个惊喜的是海底有底栖动物爬行的痕迹。但这个惊喜没有持续多久,就被机械手在海底的反应动作慢且有较大的延时所打断,因为这样的状态很可能让他空手而回。

  在进行两次坐底后,付文韬开始取样。他试着操作机械手,将T字手柄的沉积物取样器从套筒中拔出来,握紧后垂直插入底泥中,再拔出来,然后将采样筒插入作业栏上固定的套筒座,获得了一个沉积物样品。

  当付文韬第二次离开海底地面,在离底2米左右高度航行时,海底有虾和小海参出现。大约前进了约10分钟,他看到了一只个头较大的海参,赶紧减速、坐底。可惜潜水器停的位置距离海参超过20多厘米。经验告诉他,再退回去会搅起大量泥烟,耗费大量宝贵时间,得不偿失。让付文韬欣慰的是,没多久,一只个头较大半透明的海参又出现在视野中。他进行了第四次坐底,稳稳停在海参前面。大约5分钟后,泥烟雾全部散尽。付文韬先布放了标志物,然后打开生物箱,将看起来萌萌的海参轻轻握住,放入箱内,盖好盖子。

  通过3个多小时海底航行和机械手作业取样。付文韬取得了多份海底沉积物泥样、深海水样,现场首次获取海参样品,获得了块状沉积物,布放了下潜标志物。当他返回母船时,兴奋地张开臂膀,接受队友泼下海水浇灌的礼遇。

  在获得“载人深潜英雄”称号,受到中央领导同志接见后,付文韬由衷地说:“没有‘蛟龙’号海试团队,就没有我今天的荣誉。我将以此为契机,再接再厉,做好‘蛟龙’试验性应用航次工作,为海洋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赵健东)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