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新闻专题> 综合类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绽放在青岛港的铿锵玫瑰

来源:中国山东网-- 2013-08-20 10:20:15 字号:TT

  女职工在青岛港起到了“半边天”的作用,图为青岛港集团生产指挥中心,两名女职工在进行生产指挥调度。

  女职工在青岛港起到了“半边天”的作用,图为青岛港集团生产指挥中心,两名女职工在进行生产指挥调度。

青岛港信息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张蕾

青岛港信息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张蕾

    这里本是男人的天下。

    集装箱、原油、铁矿石、煤炭、粮食……说到这些词汇,人们总是会将其与男人和刚硬联系在一起。这些货物的装卸、储存、中转、分拨,似乎也总是专属于男人。然而,这片热土在造就了男人铮铮铁骨的同时,也孕育出一批巾帼不让须眉的“铿锵玫瑰”。青岛港——这个位于黄海之滨的世界第七大港,中国第二大外贸口岸,如同环抱着她的大海一样,环抱着、滋养着这些玫瑰尽情绽放。

    在男人的世界中创造一片天地

    作为一名八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张蕾选择港口的想法很单纯,“有一个舞台,做成一点事情”,仅此而已。在这个舞台上,她一干就是25年。

    如今,信息化已经在青岛港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建设初期,国内的信息化水平刚刚起步,张蕾说,信息化建设能否对生产起到基本的辅助作用,当时都看不清楚。

    1992年的一次德国考察之行,让张蕾看到了希望,也感到了压力。当看到汉堡港先进的EDI系统,特别是在集装箱业务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时,张蕾大开眼界,也让她欢喜地看到了信息化的真正价值。

    建青岛港自己的EDI系统!

    青岛港当时的EDI技术尚属空白,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这个想法,却在张蕾的脑海里不断流转。

    让张蕾激动的是,正当她感到彷徨无助的时候,青岛港被交通部确定为“EDI四点一线”工程示范单位,这无疑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成功的希望之门。

    张蕾和团队成员万分珍惜这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暗暗下定决心,再难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那些日子,张蕾经常整夜整夜地学习国外资料,调试枯燥乏味的EDI报文编码,攻技术难关。困了就在电脑台上趴一会儿,饿了就啃两口馒头。

    经过艰苦的努力,1994年10月,青岛港在中国沿海港口率先实现了与船公司的EDI联网,而且将项目研发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一。各级领导纷纷夸奖:“你们9个人干了90个人的活儿,创出了奇迹!”

    这一次的成功,为青岛港集装箱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张蕾深深体会到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外国人能干成的事,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

    此后的十几年里,青岛港的信息化伴随着港口业务的大发展突飞猛进。张蕾也由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成长为港口信息化建设的技术骨干、领导干部、业界专家。并先后荣获了省市部、集团表彰的40多项科技成果和荣誉称号,还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回想曾经的志向,张蕾由衷地感到,是青岛港为她实现梦想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青岛港大港公司工会副主席管玉容

青岛港大港公司工会副主席管玉容

    做海港码头上追逐梦想的幸福女人

    管玉容,青岛港大港公司工会副主席,山东省优秀海员工会干部。参加工作三十五年来,她当过幼儿园老师、当过维修工,在技术部门做过机械设备的测绘,还在计划岗位上工作了18个春秋,2003来,管玉容到工会开始从事工会的女工工作。

    对于一个爱美的女性而言,港口似乎并不是一个能展现女性美的地方。进港第一天,管玉容在参观食堂的时候,看到十几位女工边摘菜、揉面,边口出俗语、嘻哈打闹,不禁感到一丝不自在。

    这个从心底里热爱美、渴望美的女性,怀揣着梦想来到青岛港,希望自己能做码头上的新女性。“我希望自己是海港码头上追逐梦想的幸福女人。”管玉容说,做一名有知识、有文化的海港新女性,是她进港后的第一个梦想。

    读书是她追求美的途径之一。

    为培养女职工“爱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管玉容经常组织开展“读智慧丛书、讲身边故事、颂主人风采”活动,为一线赠书、帮劳务出租单位设立“爱心流动书屋”,公司女职工也通过内提素质,外塑形象,涌现出许多员工品牌、岗位能手。

    2012年,管玉容组织参加青岛市“我奉献我最美”女性电视大赛,公司巾帼团队荣膺青岛市“最美团队”奖,成为绽放在码头上最灿烂的铿锵玫瑰。管玉容自己也被评为青岛市读书明星,获得山东省优秀海员工会干部、青岛市建功女明星等多项荣誉称号。

青岛港实华公司团委副书记田莹娟

青岛港实华公司团委副书记田莹娟

    在港口收获人生出彩的幸福滋味

    田莹娟,2004年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进入青岛港实华公司工作。9年多的时间里,她从一名懵懂的学生成长为一名机关管理人员、团干部、港口解说员和文艺作品创编者。在青岛港的舞台上,她尽情释放着自己的才能和热情,同时收获了人生出彩的幸福滋味。

    进港之后,田莹娟一直在办公室文秘岗位工作。为了写好材料,经常需要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每当她走到码头工人中间,总会被他们见人亲、见活亲的朴素情感打动,总是被他们自己动手解放自己的聪明才智震撼,总是被他们爱港如家、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感染。

    “工人伟大、劳动光荣”,这句原本停留在字面上的八个字,也渐渐在田莹娟心里有了立体的形象。在码头工人影响下,田莹娟开始尝试在工余时间进行文艺作品创作,从身边人、身边事取材,创作出了《劳动者之歌》、《喜事盈门》、《幸福的生活比蜜甜》、《启程》等一系列贴近海港职工工作生活的文艺作品,作品多次登上海港艺术节等舞台,她个人也因此荣获了集团“优秀创编人员”的称号。

    2010年,田莹娟成为了一名港口解说员,至今已经在多位上级领导甚至中央首长面前解说。当她手持话筒,向来宾介绍码头工人的创新成果和技术绝活时,脑中总能掠过他们顶着酷暑、冒着严寒在码头、车间、现场刻苦钻研、苦练技能的场景。为了完成每一次解说任务,田莹娟常常在加班加点,也会觉得很苦很累,但是当她想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会让许多到过青岛港的领导和朋友记住,在这片热土上,有这样一个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港口,有这样一群可亲可敬可爱的码头工人时,就觉得特别满足,特别值得。

    正是一个个张蕾、管玉容和田莹娟们,构成了青岛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她们如同一朵朵傲然绽放的玫瑰花,在青岛港这片热土的滋养下,尽情绽放,同时将自己的芳香散播到青岛港的每一个角落,扮靓了这座以男人为主的钢铁之城。(文/姜瑞丽)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