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中午12点,为期三个月的黄渤海伏季休渔期正式结束,按理说,经过三个月的修养生息,青岛的9000多艘渔船都应该扬帆出海、大干一场,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在渔船出海作业的时间越来越短,更有部分渔船常年停在港内,成了“不动产”。
边防派出所民警牛军鹏常年在黄岛区积米崖渔港巡逻,他说渔港注册的渔船有200多艘,今天上半年管理起来却格外轻松,因为有三分之二的船干脆不出海,这也创下了历年之最。
五月份才能出海,“六一”就要休渔,渔民觉得时间短不挣钱,因此放弃上半年的努力,全力备战下半年,这有情可原。但牛军鹏在巡逻中却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开海之后有十几艘渔船还是雷打不动。
原来,这些渔船都成了“不动产”,不需要“出没风波里”,就能为船主赚来钱。比如去年,国家渔船燃油补贴标准是每千瓦动力补助1500多元,这样算来,这种100马力的中等渔船,去年一年就可以“吃空饷”八九万元。
国家的渔船燃油补贴政策大约在2006年前后开始实施,目的是在汽柴油价格高于一定标准时,通过补贴缓解渔民因油价高而造成的生产生活困难,补贴对象是证件齐全、一年从事捕捞活动不低于3个月的捕捞渔船,以及拥有水域滩涂的机动养殖船。不过,补贴金额的计算方式是根据渔船马力的大小,乘以固定的数额,所以名为燃油补贴,其实和渔船的实际耗油量并没有直接关系。这样,不出海照样领补贴,也就成了公开的“秘密”。
52岁的老赵已经有30年的捕鱼经验了,他在红岛码头的一艘40马力的木壳渔船,如今已经变得破旧不堪,正在船坞修理。
旁边的刘富团有一艘240马力的崭新铁壳大渔船,船上设施齐全、动力足,正准备出远海捕鱼。不过老赵梦寐以求的,不是刘富团的铁壳大渔船,而是他手里的这本捕捞许可证。
从2008年开始,国家水产局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停止办理新的捕捞许可证,而有捕捞证是享受燃油补贴的必要条件。对渔民们来说,享不享受燃油补贴,日子可是大不一样。捕捞许可证停止办理后,想获取的话,只能是向有证的船主购买过户,那像刘富团这种240马力船的捕捞许可证,能卖多少钱呢?船工:就是证件贵,证件需要七八十万。
尽管价格一再飙升,但船主们的态度都非常统一:卖船不卖证。其实捕捞船享受燃油补贴的前提,还有一条是每年从事捕捞活动不低于3个月,但渔民们说,这个规定在实际执行过程当中就是一纸空文,因为根本没有人去统计,只要有捕捞证,出不出海没关系,甚至有没有船都没关系。
老赵说,现在红岛码头上趴窝的船并不多,是因为刚开海鱼虾多,天气不冷不热,这一两个月出海是稳赚不赔本的,很多吃燃油补贴的船也就这一两个月出海。现行的燃油补贴方式,造成了他们的慵懒和投机;而老赵为了生计,工作时间长,柴油消耗多,却没有补贴。渔情也时好时坏,一切都得自负盈亏。
采访中,很多渔民都表示,燃油补贴的初衷是更多地惠及和补助那些勤劳肯吃苦的渔民,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原本挺合理的政策却已经偏离了实际。为了体现公平合理,不少渔民就建议,应该依据实际的用油量而不是马力大小来进行补贴,这种做法的可行性在于,现在大部分船上都安装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出海的时间和里程,都可以仔细计算。另外养殖船也耗油,不论养殖主是否拥有滩涂,都应该享受补贴。令人欣慰的是,现在有关部门也传出了要对燃油补贴进行改革的消息,我们也期待这一政策能够尽早得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