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正文

盘点舌尖上的青岛海鲜 令人垂涎三尺

来源:综合 作者: | 责任编辑:上上签 2015-04-15 11:32:11

    如果要问青岛最有代表性的小吃是什么,还真举不出像西安凉皮、兰州拉面、云南米线、重庆酸辣粉这种一提名字就全都知道的美食。于是率真朴实的青岛人会直接回答你:“不是青岛大包也不是排骨米饭,俺青岛最有名的美食就是海鲜!”

    的确,地道的青岛海货,不仅让外地人垂涎三尺,青岛人自己也永远吃不够。为了表达对青岛海货的无比崇敬,特意做了一次总结。最地道的海鲜,最正宗的叫法,推荐给大家!

    以大家普遍最爱吃的虾来抛砖引玉。

    蛎虾(立虾)

盘点舌尖上的青岛海鲜 令人垂涎三尺

    中等个头,颜色红白,壳厚略粗糙易剥离,是青岛人最喜欢的海虾。除了味道鲜美,蛎虾大部分来自海捕,出水即死,所以小摊位上很难见到活的蛎虾。尽管卖相差点,个头差点,但味道绝对没的说,不是养殖虾能比的!

    琵琶虾(虾虎)

盘点舌尖上的青岛海鲜 令人垂涎三尺

    大多数青岛人又称琵琶虾为“虾虎”。每年进入4月份虾虎开始上市,公的个大肥美,母的虾黄诱人,尤其母的,肚子里带“籽”,用手一按“绷硬”,会剥皮的吃货能够连肉带籽一起剥出来,吃起来超爽。但每次吃完手指都会留下被壳尖“摧残”的痕迹,幸福的烦恼。

    石甲红

盘点舌尖上的青岛海鲜 令人垂涎三尺

    石甲红是青岛本地蟹,又叫“赤甲红”、“蟹甲红”。它的蟹盖两头是圆的,边缘锯齿状。它最显著的特点是有一对大钳子,慢慢敲碎,里面的肉那是大大的。青岛人比较认石甲红,高品质的石甲红价格比养殖的梭子蟹还要贵。

    梭子蟹

盘点舌尖上的青岛海鲜 令人垂涎三尺

    著名的海蟹!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蟹盖两头的尖尖,像梭子。梭子蟹是中国沿海老百姓公认的美味海鲜,以前的产量比较高,价格也不贵。后来由于大规模拖网捕捞,破坏了种群栖息地,产量降低。虽然现在能人工养殖,但成本较高,所以现在梭子蟹的价格一年比一年贵,随着国家对捕捞监控的严格,每年直到开了海,才能上市,多少人所谓的等“开海”,就是等梭子蟹,很是期待,尤其青岛的会场梭子蟹,味道超棒,价格也不菲,远近闻名!

    友情提示:

    螃蟹是腐食动物且性寒,所以要熟透食用,配以姜末醋汁为宜。

    八带(章鱼)

盘点舌尖上的青岛海鲜 令人垂涎三尺

    八带就是章鱼。市面上有两种八带,一种是常说的八带或八带蛸,学名短蛸。还有一种个头大一点的,腿长的。俗名马蛸。二者做法一样,炒或拌皆可。八带既没有壳也没有刺,全身是肉,吃起来很有“咬头”,最妙的是熟了之后直接吃,蘸点蒜末或酱油,有时咬一口能咬出黄来、或者咬出黑墨。据说这种墨是有营养的,一些海鲜餐厅专门用这种墨调制饺子皮,包出黑皮的海鲜饺子。

    鱿鱼和比管

盘点舌尖上的青岛海鲜 令人垂涎三尺

    鱿鱼现在种类很多,多用于烧烤。比管用来炖豆腐是寻常百姓家非常好的一道菜。

    友情提示:

    青岛人说的“比管”其实跟鱿鱼是一回事,只是好把大的唤作“鱿鱼”,小的就俗称“比管”了。

    墨鱼(乌鱼)

盘点舌尖上的青岛海鲜 令人垂涎三尺

    墨鱼,很多青岛人称他“乌鱼”。乌鱼比鱿鱼贵,外形除了胖一点外,和鱿鱼还有个区别是乌鱼体内有个硬壳,烹饪之前要剔除,放阳台上晒一晒,像个小船帆的形状。而比管不是硬壳,是一个透明的软鞘,烹饪的时候不用剔除。

    友情提示:

    青岛人说的“墨鱼”学名其实叫“乌贼”哦。

盘点舌尖上的青岛海鲜 令人垂涎三尺

蛤蜊

    蛤蜊好吃还简便,便宜省事,水煮辣炒皆可。生长在泥沙里,没“吐过沙”的吃起来难免牙碜,买的时候最好选择摆在有海水浅盆内的摊位,泥沙随着蛤蜊的吐水带出,也减少混入泥蛤蜊的几率。蛤蜊汤味道鲜美,青岛人一般会用蛤蜊汤做冬瓜汤,下面条吃。

    海虹(青口贝)

    海虹便宜,野生状态下生长在礁石上,养殖厂采用缆绳聚养方式饲养,产量大,味道虽没有蛤蜊鲜美,但没有泥沙,色泽黄里透红,其营养丰富,被誉为海中鸡蛋。其腹部有一撮丝状绒毛,附着岩石之用,吃的时候记得用手剔出来。海虹里经常会藏着一种很小的粉红色寄生蟹,形状和螃蟹无差别,非常的小,几乎看不见眼睛。海虹被做熟了它也被做熟了。

    毛蛤蜊(青毛蚶)

盘点舌尖上的青岛海鲜 令人垂涎三尺

    和蛤蜊一样,生长在泥沙里。也应买那些吐过沙的,表层有绒毛附着泥污,冲洗时要用到刷子。毛蛤蜊不及蛤蜊鲜美,但肉质紧韧,而且有的个头能长到很大,营养丰富。青岛人一般把毛蛤蜊煮熟后蘸着辣根蒜泥或酱油吃,也可以拌菠菜粉丝吃。

    海蛎子(牡蛎、蚝)

盘点舌尖上的青岛海鲜 令人垂涎三尺

    海蛎子,壳类海鲜之极品,营养极为丰富,含钙含锌。有些人可能吃不来它的味道,觉得有股铁锈味。但大多数青岛人还是对海蛎子有深深感情,下海挖蛤蜊,岩石上撬海蛎子,是很多青岛人小时候常干的事,有时候戏言,青岛人说话都带着一股海蛎子味。真的是很好的海鲜食品,价格不贵,营养丰富,产量大,小编强烈推荐你多吃!

    扇贝

盘点舌尖上的青岛海鲜 令人垂涎三尺

    市面也有两种,一种个头小,红色、壳纹深且粗糙(上左图)。另一种个头大,灰白色、壳纹浅且光滑(上右图)。初春是扇贝最肥的季节,特别是后者,卵黄肥大,非常诱人。扇贝柱可以单独剥出来做汤,而剩下的部分俗称“扇贝zhai er”,是下脚料、很多罐头或饲料的加工原料。

    蛏子

盘点舌尖上的青岛海鲜 令人垂涎三尺

    也分两种。一种直,个头大,学名:竹蛏。青岛俗称:蛏子。另外一种个头小一点,两头椭圆,皮薄,青岛人俗称它“鲜”或“痴鲜”。二者味道都非常鲜美,但“痴鲜”据说吃多了会上火嗓子疼。和蛤蜊一样,蛏子生活在泥沙中,要买吐过沙的,否则小心牙。蛏子在山东内陆地区比如济南被称作“海兔子”。

    海螺

盘点舌尖上的青岛海鲜 令人垂涎三尺

    个头大的叫“波螺圈”。煮熟后,尾部的膏黄容易脱壳。用筷子插入,顺着螺纹的方向转动,最后全部挑出来。只要海螺新鲜,手法运用得当,基本可以零残留。一旦没挑出来把膏黄滞留在壳内,就得敲碎壳了。膏黄前段有部分发苦味,俗称“苦胆”,据说内部还有俩脑子需要剔除,不然人吃了会头疼。但小编从来不剔除。

    香螺

盘点舌尖上的青岛海鲜 令人垂涎三尺

    小的时候特别喜欢这种“小波螺”。就是因为其光滑圆润的外壳。吃起来有一种特殊的鲜味,香螺应该是后来才有的称谓。海货摊上有卖蛤蜊的地方基本都有卖香螺的。但价格其实不便宜。

    鲅鱼

盘点舌尖上的青岛海鲜 令人垂涎三尺

    学名马鲛。每年4月开始,逐渐大量上市,个大体壮。时至春暖花开,走亲访友,孝敬长辈,送鲅鱼是胶东半岛一带固有的风俗。女婿要去丈人家送鲅鱼!鲅鱼的味道虽说不上特别鲜美,但骨刺少,个大肉多,产量也大。是非常受老百姓喜爱的经济鱼类。而且鲅鱼属于巡游鱼类,非人工养殖,吃就吃它个新鲜。青岛这边还有:加吉头鲅鱼尾的说法,是说鲅鱼尾部的肉最细嫩。其实鲅鱼的头也很好吃,别看尖牙俐齿挺凶,其实头骨很软,骨内有肉。

    黄花鱼

盘点舌尖上的青岛海鲜 令人垂涎三尺

    和鲅鱼一样,是老百姓非常喜爱的经济鱼种。黄花鱼有两种,一种能长大,一种长不大。俗称大黄花和小黄花。味道一样,大黄花多用于宴席,小花黄多用于家常。黄花鱼是公认的味道鲜美的鱼类。

    加吉鱼

盘点舌尖上的青岛海鲜 令人垂涎三尺

    红色的学名真鲷,俗称加吉鱼或红加吉。是宴席上招待客人的著名鱼种。黑色的学名黑鲷,俗称海鲋或黑加吉。加吉鱼喜欢生活在礁石丛生的地方,是矶钓爱好者的首选。青岛市内的几个钓点,如能钓到此鱼可不容易,如果能钓到红加吉那就更可以显摆了。

    海鲈鱼(寨花)

盘点舌尖上的青岛海鲜 令人垂涎三尺

    青岛人俗称“寨花”,非常著名的鱼种,骨刺少,肉质鲜嫩,是清蒸的好鱼种,也是招待客人的名菜,逢年过节或者酒店请客时可以点寨花。

    黑头鱼(黑鮶)

盘点舌尖上的青岛海鲜 令人垂涎三尺

    也是矶钓容易上钩的鱼种,黑头鱼炖豆腐是百姓常做的一道菜,呵呵,黑白分明。好像韩国人很喜欢吃黑头鱼,江苏一带有专门养殖黑头鱼出口韩国的。

    舌头鱼、鼓眼鱼、偏口鱼

盘点舌尖上的青岛海鲜 令人垂涎三尺

偏口鱼学名:比目鱼

    鼓眼鱼学名:木叶鲽

    舌头鱼学名:龙利鱼

    这三种鱼都属于海洋鲽科,眼睛长在一侧。也是老百姓非常喜欢的经济鱼种。味道嘛,鼓眼鱼和舌头鱼更鲜美一点,价格也较偏口鱼略贵一点。这三种鱼好养殖,产量大。肉多刺少,小时候过年,家里来的客人多,做菜招待客人亦是繁忙,所以青岛很多百姓家喜欢提前煎炸一些,既好看喜庆又方便储存。

    鳗鳞

盘点舌尖上的青岛海鲜 令人垂涎三尺

    就是海鳗的一种。细的如手指,粗的超过杯口。肉质细嫩,富含油脂,味道鲜美。铁锅鳗磷是饭店经常能见到的一道菜。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