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共派出多路代表团,分赴周边及非洲、拉美、欧洲、中亚等地区,对全会精神进行深入解读。12月27日,赴老挝、柬埔寨代表团团长、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捷在京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既不是宣传,也不是推销政党理念,而是和其他国家交流治国理政经验。”
外国党政代表观看中国网络火爆动漫
12月20日的上午,老挝妇联的宁巴色早早来到万象国际会议中心。应邀参会的她,正准备拿出本子做记录,却发现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一部卡通短片。片子里,微笑着的习近平正在一级一级跳上台阶,旁白解释说,中国领导干部是层层选拔的结果。
时隔多日,宁巴色对这场由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捷带队的中共友好代表团和老挝民间组织之间的座谈会记忆犹新。她昨天在电话里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说,以往很少看到中国领导人以卡通造型出现,这部片子轻松幽默,她边看边笑。
宁巴色所说的,是前一段走红中国网络的《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该片10月中旬播出后,仅三天点击量就突破百万。片中主角是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以往国家领导人也以卡通造型“出镜”。
已经结束访问回到国内的李捷告诉北青报记者,从12月18日到25日,代表团先后访问老挝和柬埔寨,在和两国政党政要、智库学者、社会团体及媒体的十余场交流活动中,这部卡通短片和另一部短片《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几乎成为每场活动的“开场白”。
李捷记得,在柬埔寨执政党人民党总部,一位年轻的党员在交流活动后和他交换了名片,并告诉他:“这些短片非常吸引人。”
《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展示了农民、工人、调酒师、舞蹈家等普通百姓的梦想。片中很少直接提及“中国共产党”,只是在结尾处有一个以印章形式呈现的党徽。
“雾霾”“网络反腐”等热词被频频提及
据媒体报道,三中全会后,中联部派出多批团组,赴周边及非洲、拉美、欧洲、中亚等地区,对全会精神进行深入解读。李捷率领的代表团就是其中之一。
李捷注意到,一些中国媒体称这些团组是“三中全会海外宣讲团”。“我们其实既不是宣传,也不是在推销政党理念,而是在传递一种信息,在和‘邻居’交流治国理政的经验。”李捷说。
李捷给北青报记者看了他准备的发言提纲,是围绕着四个问题展开的,分别是:
中国为什么要继续深化改革?
中国新一轮深化改革对老百姓意味着什么?
中国新一轮深化改革对中国社会和中国共产党意味着什么?
富强的中国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意味着什么?
老挝社科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捷在接受北青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李捷在谈中国改革时,并非只说成绩,对遇到的问题也不回避:从多个城市被雾霾笼罩谈到个别地方征用土地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从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讲到脱离群众的贪腐官员增多。在她看来,这会帮助老挝学者更好了解中国为何要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并且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人的自信。
宁巴色上次访问中国时,听说中国共产党正在走“群众路线”,她想知道执行的情况。听了李捷的介绍,她知道了什么是“八项规定”,了解到中国是如何用新媒体手段加大反腐力度的。在她看来,李捷的演讲不但信息量大,而且融入了最新的内容。例如,12月1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设了举报专区以监督元旦春节送礼情况,李捷在第二天就向老挝民间组织代表做了介绍。
改革“秘诀”和中国特色民主制度最受关注
“中国有改革开放,老挝有革新路线,为什么中国变化那么大?”“中国的协商民主制度是怎样的?像沈跃跃女士这样的全国妇联主席是如何产生的?”
在李捷的印象里,交流活动中气氛最热烈的就是互动环节。几乎每场活动都有近一半时间留给现场提问,他的原则是不设限制,“我愿意回答朋友们提出的任何同中国有关的问题。”
除了中国改革成功的“秘诀”,问得最多的就是中国的民主制度。中国为什么坚持共产党一党执政?中国协商民主制度是如何运行的?
作为研究中共党史的专家,李捷曾经在一些国际论坛上被问及过类似问题。他说,自己通常会把当下的问题放在历史的维度中去审视,并结合亲身经历,用讲故事的方式去回答。
在谈到中国为何选择一党执政时,李捷介绍了近代中国效仿西方尝试议会制和多党政治失败的经历,讲了他去东欧国家考察西方“新自由主义”影响时的见闻,在肯定民主多样性的同时,表示中国的选择是由本国历史和国情决定的。
据媒体报道,十八大后,中共曾向不同区域的社会主义国家派出通报团,向非社会主义国家派出解读团。此次的代表团,面向的既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非社会主义国家,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
李捷告诉北青报记者,他所率领的代表团是“量体裁衣”设定交流内容。例如对老挝和柬埔寨这样的“近邻”,会着重阐述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方针,介绍中国和东盟打造“钻石十年”将带来的机遇。
为何要和外人聊“家事”?
据北青报记者根据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12月中旬以来,已经至少有四支中共代表团赴海外介绍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公开报道显示,12月16日到24日,中央党校副校长李书磊率团访问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由中联部副部长艾平任团长的中共友好代表团则在17日至20日访问了尼泊尔。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捷率领的中共友好代表团在18日到25日期间访问了老挝和柬埔寨。从12月24日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原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率团对蒙古、韩国进行访问。
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关系到中国未来十年改革的一次关键会议,可以说是“家事”。中共为何要和其他国家聊“家事”呢?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真诚地希望同周边国家分享改革发展的红利。我们希望与其他国家携手同行,实现互利共赢。”李捷说,近年来一些外国媒体提出了“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推行新一轮改革后会选择怎样和世界相处,是很多国家关注的。
在李捷看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正在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契机,通过多种渠道消除其他国家的疑虑,重申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中央和国家机关组织了专题吹风会,介绍改革最新情况。例如今年11月19日,中联部向包括40多名驻华大使在内近130个国家的高级外交官介绍了三中全会精神。
“国家公关”时代如何讲“中国故事”?
赵启正院长率团访问韩国时,韩联社在对他的专访中提了一个问题:“中国梦如何给韩国带来机会?”韩联社注意到,赵启正曾经说,“中国梦”并不是自私的梦,中国的发展会给外国带来机会。
李捷在访问中也感觉到,相比改革对中国自身的改变,周边国家更感兴趣的是中国发展能给它们带来哪些机遇。从这个角度去介绍中国改革的意义和“中国梦”时,交流就更加顺畅。
在出访前,赵启正参加了12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的“2013中国与世界研讨会”。如何用国际社会听得懂的语言去讲中国故事,是当天讨论的议题之一。清华大学新闻和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庆安说,公共外交要有创新能力,要有技术层面或者话语层面的创新。例如《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动画片,就是从听得懂的角度阐述了中国政治体制中一些相对来说比较敏感的命题。
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被认为开启了中国的国家公关时代。此后,一系列的战略公关计划浮出水面。2010年,中国外交部成立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随后牵头全国人大外委会、政协外委会、中联部、解放军总参谋部等部门建立了跨部委的“公共外交部级联席机制”。2011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亮相。
今年9月的《求是》杂志上,刊登了一篇中联部理论中心组撰写的文章,称新一届领导集体在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进一步加强党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构建政府外交、政党外交、军事外交、民间外交等“立体式外交”工作格局。
在李捷看来,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派出的这些中共代表团,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这种“立体式外交”的一次尝试。
在柬埔寨访问的最后一天,李捷和团员们参加了四场活动,交流的对象从孔子学院学生到柬中友协代表,谈论的话题从中国改革到文化软实力的传播。时间转眼即逝,对方却意犹未尽,主持人只好宣布希望大家用电子邮件的方式继续提问,继续交流。李捷的名片夹里,收集了厚厚的一叠名片。“我希望能经常和这些朋友们进行沟通。”李捷说。
对话
“我们面临的问题人所共知,没有必要遮掩”
在访问途中,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捷的公文包里,一直放着两本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列国志系列中的《老挝》和《柬埔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政治文化历史背景,要增进交流效果,首先要了解对方。”李捷说。
北青报:如何在一个小时里给外国人讲清楚改革这样一个宏大主题?
李捷:首先是话语的转化。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背景,要把国内的表达方式转化成为访问国家的关切。比如中国为什么要继续改革,我们讲起来很简单,但他们可能并不理解。
北青报:您好像并不回避谈中国遇到的问题?
李捷:要客观。不仅对自己的发展成就要客观反映,对面临的问题也要有敢于应对的精神。我们面临的问题人所共知,没有必要去遮掩。而且这些问题说起来都是发展中带来的问题,比如说污染和雾霾。这也体现了我们在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上越来越有自信、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北青报:以往的对外交流中,您认为海外对中国最大的误解在哪里?
李捷:在政党制度上容易有误解。往往把我们一党执政理解为“独裁”。这就需要我们在介绍政治体制改革的时候,把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及运作过程着力讲清楚,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讲清楚。这一次,我们详细介绍了协商民主制度及其发展前景,介绍了我们是如何把选举民主同协商民主紧密结合起来的,引起对方的极大兴趣。
北青报:从您的发言提纲中能看到,您并没有局限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国共产党本身,这是为了在和非社会主义国家交流时淡化意识形态色彩吗?
李捷:严格讲,意识形态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想躲也躲不过去。大家都知道你是中国共产党,知道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去强化意识形态,而是从国家、社会、人民层面上去讲共性的东西,讲我们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他们是相通的。这样一来,本来带着强烈意识形态和我们接触的人,会在听的过程中逐渐放松下来。这样就可以超越意识形态障碍,双方可以进行更好的沟通。
北青报:这次访问中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李捷:我没想到两国领导干部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那么感兴趣,学习的愿望那么强烈。他们愿意向我们学习,希望派更多干部去学习中国经验。记得在和柬埔寨暹粒省人民党党员作交流时,暹粒省委主席开始和我说,他有另外一个重要会议,中间可能要离席一会儿。但后来,他一直没有离开,还不停地做笔记。本版文/本报记者 刘一
三中全会海外解读团是怎样运作的?
成员都有谁?
解读团成员一般有5到6人。团长通常由部级或副部级领导干部担任,来自党政机关或者学术机构,有丰富的国际交流经验,善于沟通。其他成员则由参与过三中全会决定制定的起草组成员、相关领域专家和中联部工作人员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