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小学生以是否出过国划圈子 沾染成人势利

来源:青岛日报-- 2013-07-22 12:30:40 字号:TT

    暑假期间,青岛市民赵先生碰到一件烦心事。他的女儿强烈要求父母带她出国游玩,理由是班里不少同学都出过国,并将此作为一种谈资,班里甚至出现了以是否出过国为标准来划分交友圈子的现象。赵先生认为小学生这样划圈子很不妥,但他又担心不让孩子出国会使她遭到嘲笑,不合群。

    对于赵先生的烦心事,你怎么看?视角各异,观点多元,请看本报两位记者的不同解读。

    乔文心

    “圈子”观念承自成人社会

    要说小学生划小圈子也属正常,别说小学生,成人社会又何尝不是有 “圈子”的?很多人把这种现象和 “拼爹”联系起来,其实大可不必。这种划分圈子的方法其本质并非 “财富”,而是“见识”,让孩子通过出国而获得“见识”,他们再因为这种“见识”而彼此成为朋友,这并不涉及到什么大是大非的原则。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的攀比心态,但当他们自己为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却总想要将孩子送入最好的学校,除了因为师资、环境等方面的考量,期待孩子结识一些家庭背景强硬的“好同学”,手握优质“人脉”,培养家长彼此之间的关系网,同样是名校的“附属资源”。如果说家长以这些目的将孩子送入学校,自己的攀比心态其实也并不输给那些以是否出过国来划圈子的小学生。

    家长不停用圈子的概念去教育孩子,自己的生活中也无处不体现出这个“人情社会”的强大,又如何去要求孩子“看淡”圈子?无论承认不承认,甘心不甘心,这个世界的等级次序已经如此鲜明,至于应该什么时候教孩子认清世界,家长自有考量。当家长告诉孩子“多跟成绩好的孩子一起玩”“交朋友家庭背景很重要”的时候,就已经告诉了他们这个社会默认的某种规则。家长在平日里“找老同学看病”“托熟人打折”“办事找找关系”的时候,就已经明确地在暗示孩子,这是一个需要“拼关系”的社会。那么当有一天,家长发现孩子“划圈子”的方法如此势利,又何必大呼怪事。

    不要一边向孩子抱怨着社会不公,一边教孩子寻求达成目的的捷径。要知道,你怎样,你的孩子就怎样。

    王沐源

    划圈子是有益的交友探索

    孩子成长总要有一个过程,对交友的探索也是如此。成年人的交友圈子相对稳定,对朋友的选择也有一定标准。不过我们小时候是不是也常做这样的事:今天和某个小朋友好了,明天又因为一件芝麻大的事与其“断交”了;自己不喜欢的人也不让小朋友喜欢,如果小朋友和别人好,自己会“吃醋”;一群人分帮结派,相互较劲,经常到其他帮派里“策反”拉拢成员,以扩大自己的阵营……

    如今想想以前做的那些事,都觉得很幼稚,不过不得不说,这种交友探索是一种有趣的童年记忆、一个宝贵的成长过程。

    其实以是否出过国来划圈子何尝不是一种交友探索呢。虽然现在的孩子懂得不少,但我认为他们在处理很多事情上的童心与我们小时候并无二致。我也不赞成把这种划圈子的做法上纲上线,还是那句话,把它当成一种探索就行了。

    任何探索都是有收益和成本的。孩子在探索中可能扩大了交友范围,增长了见识,增加了自信,有了很多正向的收获,如果是这样,孩子划圈子的标准也就不那么重要了。不过在探索过程中,孩子也有可能丢了老朋友,在融入新圈子的过程中又有很多摩擦和不快,这样的成本会让孩子重新审视自己的交友标准并作出相应调整。

    我想,不管是收益还是成本,都承载着孩子的成长。正因为孩子要在收益和成本之间不断衡量,所以孩子的交友标准才会不断成熟和完善。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