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新闻专题> 综合类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绽放在青岛港的铿锵玫瑰

来源:中国山东网-- 2013-08-20 10:20:15 字号:TT

  女职工在青岛港起到了“半边天”的作用,图为青岛港集团生产指挥中心,两名女职工在进行生产指挥调度。

  女职工在青岛港起到了“半边天”的作用,图为青岛港集团生产指挥中心,两名女职工在进行生产指挥调度。

青岛港信息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张蕾

青岛港信息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张蕾

    这里本是男人的天下。

    集装箱、原油、铁矿石、煤炭、粮食……说到这些词汇,人们总是会将其与男人和刚硬联系在一起。这些货物的装卸、储存、中转、分拨,似乎也总是专属于男人。然而,这片热土在造就了男人铮铮铁骨的同时,也孕育出一批巾帼不让须眉的“铿锵玫瑰”。青岛港——这个位于黄海之滨的世界第七大港,中国第二大外贸口岸,如同环抱着她的大海一样,环抱着、滋养着这些玫瑰尽情绽放。

    在男人的世界中创造一片天地

    作为一名八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张蕾选择港口的想法很单纯,“有一个舞台,做成一点事情”,仅此而已。在这个舞台上,她一干就是25年。

    如今,信息化已经在青岛港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建设初期,国内的信息化水平刚刚起步,张蕾说,信息化建设能否对生产起到基本的辅助作用,当时都看不清楚。

    1992年的一次德国考察之行,让张蕾看到了希望,也感到了压力。当看到汉堡港先进的EDI系统,特别是在集装箱业务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时,张蕾大开眼界,也让她欢喜地看到了信息化的真正价值。

    建青岛港自己的EDI系统!

    青岛港当时的EDI技术尚属空白,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这个想法,却在张蕾的脑海里不断流转。

    让张蕾激动的是,正当她感到彷徨无助的时候,青岛港被交通部确定为“EDI四点一线”工程示范单位,这无疑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成功的希望之门。

    张蕾和团队成员万分珍惜这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暗暗下定决心,再难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那些日子,张蕾经常整夜整夜地学习国外资料,调试枯燥乏味的EDI报文编码,攻技术难关。困了就在电脑台上趴一会儿,饿了就啃两口馒头。

    经过艰苦的努力,1994年10月,青岛港在中国沿海港口率先实现了与船公司的EDI联网,而且将项目研发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一。各级领导纷纷夸奖:“你们9个人干了90个人的活儿,创出了奇迹!”

    这一次的成功,为青岛港集装箱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张蕾深深体会到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外国人能干成的事,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

    此后的十几年里,青岛港的信息化伴随着港口业务的大发展突飞猛进。张蕾也由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成长为港口信息化建设的技术骨干、领导干部、业界专家。并先后荣获了省市部、集团表彰的40多项科技成果和荣誉称号,还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回想曾经的志向,张蕾由衷地感到,是青岛港为她实现梦想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