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星代表:巩王氏,109岁
遇事想得开认为吃亏是福
胶州市铺集镇沙河村百岁老人巩王氏,今年109岁,1904年的11月22日出生在诸城市林家村镇皂户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过着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1924年10月,巩王氏嫁到胶州市铺集镇沙河村。婚后的生活很艰苦,上有公公婆婆,下有孩子,巩王氏每天起早贪黑劳作,艰难地维持一家的生活,但她总把最好的先送给老人吃,从没有跟老人红过脸,直到老人辞世。那个年代,每个人都吃不饱饭,巩王氏就到田间地沟,挖野菜,把好吃的都留给公公婆婆与孩子吃。
婚后共育有3男2女共5个子女,大儿子巩兴后已经91岁,最小的儿子巩奎后也66岁了。现在老人和小儿子一起居住,老人心胸豁达,对什么事都想得开,老伴50年前因病去世了,二儿子前几年也因病去世,老人都非常坦然,没有过度悲伤。“主动处理好邻里关系,营造良好睦邻气氛。”她常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和家人。哪家邻居有困难,她都会主动帮助,周围的邻居都说她是个热心肠的人。巩王氏老人就是这样一个乐于助人心宽体健的人,一辈子没和别人争过长短,老人常说吃亏就是福,赢得了邻里的尊敬。
老人如今思维清楚,除耳朵有点背外,身体也非常硬朗,生活能自理。老人如今五世同堂,家庭和睦。老人一生务农,不吸烟不喝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粗细搭配,饮食清淡。老人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身体的健康与心理的健康同样重要”。
孝星代表:纪玉兰,68岁
照顾婆婆11年没一句怨言
昨天下午,记者赶到李沧区楼山街道翠湖社区百岁老人刘秀珍家,一进门,儿媳纪玉兰正在喂老人吃水果,尽管已经101岁高龄,可老人那股精神头特别棒,“坐、坐,快坐下。”看到记者,刘秀珍格外热情,一个劲打着招呼。纪玉兰则像哄小孩一样让老人坐好,先把水果吃完。
纪玉兰告诉记者,2002年,因胯骨意外摔伤,婆婆刘秀珍老人就半身不遂,加上丈夫肝肾方面又有疾病,身体很不好,儿女正处在创业打拼的时期,多数时间无暇顾及家里,从那时起,照顾婆婆的重任落在了纪玉兰肩上,这一照顾就是11年。因为婆婆瘫痪在床,每天早上照顾婆婆吃完早饭后,纪玉兰都要洗上一大堆的尿布。纪玉兰怕婆婆孤单寂寞每天都要抽出时间陪婆婆说话聊天,逗老人开心。为使婆婆过得舒适,纪玉兰给婆婆的床铺上松软的海绵。为了使婆婆不生褥疮,纪玉兰每天都给婆婆擦拭身体,还时常给老人更换姿势,让老人躺着舒服。婆婆爱喝水,小便多,有时一天要有十几次,纪玉兰晚上都是睡在婆婆身边,和衣躺下,随叫随起。为了给老人好的生活环境,纪玉兰每天把房间收拾得清清爽爽。
“我婆婆今年已经101岁了,可脑子灵得很,连三字经都会背。”一边说着,纪玉兰嘴里念叨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没说几句,刘秀珍也跟着背诵起来:“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老人一口气背了好多句,看到有人鼓掌,老人兴致也越来越高。纪玉兰说,为了让婆婆高兴,她总会准备婆婆最喜欢吃的饭菜和零食,例如婆婆喜欢吃糖,她就每天给婆婆做蜂蜜糖水,同时还买来牛奶、豆浆、芝麻糊等给婆婆增加营养。
【十大寿星】
●黄佳梓,111岁,男,即墨市通济街道办事处黄家埠南村人,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11月17日出生,今年10月5日辞世。老人生前与孙子孙媳生活在一起,手脚灵便,思维敏捷,精神矍铄一生喜欢喝酒,热爱生活,不辍劳作,乐观豁达,善与人处,曾是一位勤劳、善良、坚强、率真而又风趣的老寿星。
●巩王氏,女,109岁,胶州市铺集镇沙河村人,如今思维清楚,除耳朵有点背外,身体非常硬朗,生活能自理。老人如今五世同堂,家庭和睦。老人一生务农,年少时处在旧社会,吃了不少苦,不吸烟不喝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粗细搭配,饮食清淡。老人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 “身体的健康与心理的健康同样重要”。
●崔惟尊,男,107岁,莱西市院上镇人,身体健康,思路清晰,性格开朗、乐观、好动,在102岁时还亲自种植一些时蔬菜。老人在饮食方面从不挑食,生活起居十分有规律,早晨起床后会在自家门口走几圈,活动活动筋骨。
●惠长绪,男,105岁,历经一个多世纪的苍海桑田,他仍然像一棵屹立在山巅的不老松,家住五楼,每天拄着拐杖数次上下,走路腿脚利落,每天到街上去找同伴聊天、玩耍。老人身上传达出的健康快乐、智慧、阳光,感染了每一个人,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高寿者幸福快乐的人生。
●万秀云,女,103岁,市南区八大峡街道居民,老人身体健康,精神状态良好,基本生活依然能够自理,甚至还能自己洗澡,自己洗洗简单的衣物。老人健康长寿秘诀就是:心情开朗,乐观豁达,做事不计较。
●刘柳氏,女,103岁,红岛经济区河套街道人,身体状况良好,生活基本能自理,头脑清醒,性格开朗,非常健谈。老人视力很好,尚可穿针引线。
●于美芝,女,102岁,平度市田庄镇张东村人,老人共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子女身体都健康,大儿子已经79岁。老人没有什么特殊的养生之道,只不过吃东西不挑食,有什么吃什么,五谷杂粮、蔬菜肉食、酸甜苦辣都不忌口。
●何云峰,男,102岁,崂山区王哥庄街道人,生活简朴,为人和善。老人谈起自己的长寿秘诀就是子女都非常孝顺,作息有规律,心平气和,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求自己做好人,要感恩。
●蔡省庐,男,102岁,市北区浮山新区街道人,中国书协会员,山东书协理事,青岛市书协名誉主席,高密县书协名誉主席。老人7岁入塾通读四书五经,十几年来,涉猎历代名帖,诸体皆能,尤以小楷、行、草,功力较深。老人面相慈祥、随和、知足常乐、开心的表情均写在脸上,与他老人家相识一笑,顿然就能感受到祥和之气。
●杨高氏,女,101岁,城阳区流亭街道人,老人目前思路清晰、言语表达清楚,生活至今能自理,行动比较敏捷,经常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老人十分热爱生活,精神状况良好,心态豁达乐观,社区每年举办的文体活动,老人积极参加观看,是一名文体活动的忠实观众,至今耳不聋、眼不花,干一手好的针线活。
【十大孝星】
●魏兆菊,今年48岁,老家莒南,丈夫和儿子智力有障碍,公公左半身瘫痪,婆婆又患上了帕金森综合征,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部落到了魏兆菊一个人身上,她却始终悉心地照顾着两位老人。
●王鹏,47岁,21年前,母亲突发脑梗塞瘫痪卧床,作为家中的长子,他毅然辞去公职,21年未婚陪伴在母亲身边。
●纪玉兰,68岁,2002年,婆婆因胯骨意外摔伤导致半身不遂,她承担起照顾婆婆的重任,11年来睡在婆婆身边,和衣躺下,随叫随起,如今婆婆101岁,依然思维清晰,能背三字经。
●高雪菭,50岁,2005年6月,婆婆突患脑血栓导致瘫痪在床,经常意识不清,对人又吵又骂,情绪非常暴躁,高雪菭寸步不离地守护在婆婆的身边。
●王德星,在老人院工作期间,始终坚持“视老人胜亲人,老人永无错”的服务原则,用儿女般的爱心关注着每位老人。
●曹衍秀,45岁,一位普通农村妇女,伺候瘫痪在床12年的养母、孝敬接连住院的公婆、和丈夫一起勤俭持家、供两个儿子上学,尽到为人女、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
●王文华,青岛即工服务社主任,在干好社会助残扶老的同时,还要尽力抽时间照顾自己87岁高龄的父亲和三叔。在王文华的带动下,她的团队一天天壮大,服务中心成了老年人、残障人的又一个阳光家园。
●孙清云,55岁,对村内老人关爱有加,让新毛家庄村的老人成为周边村庄老人羡慕的对象。2007年11月,孙清云开始启动敬老院工作,如今敬老院从最初的一片荒郊、杂草丛生,变为现在的房屋整洁、功能齐全、四季常绿。
●王永杰,在地税市北分局提起这位大孝子,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王永杰的母亲年事已高,早年丧夫,需要有人一直在身边照顾,在这期间,身为儿子的他,几十年如一日,一直照顾在母亲的身边,端茶递水,洗衣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