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蔬菜旺,蓝村稻米香,古岘的三辣真够劲,店埠的芋头赛西瓜……”纯净的沽河水滋润着沿岸的每一寸土地,也创造出了一大批名号响亮质量上乘的农产品。宣传和营销等方面的缺失曾让这些优质的农产品走过下坡路,但如今借着沽河整治的新风,这些特色农产品重整旗鼓,一批批高效农业聚集区也在不断涌现,发展的道路上沽河两岸的农业依然马力十足。
万亩大棚成就“蔬菜之乡”
记者沿大沽河堤坝行至即墨移风店镇,进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蔬菜大棚和菜地。走在即墨移风店镇的田间地头,一阵阵凉风吹过,冻得人直打哆嗦,田地被一大片的塑料大棚覆盖,棚内是大片绿油油的蔬菜,棚外则是寒风刺骨。“今天风大,不嫌弃的话来棚里避一避吧。”村民黄伟先招呼众人进棚内避寒。
大棚里种出“错峰菜”
走近黄伟先的大棚里,记者瞬间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暖意,大棚上挂着的温度计显示此时棚内的温度在15摄氏度左右。进入冬季,地里的蔬菜都已经出产完毕,但在黄伟先家的大棚里,胡萝卜、小油菜等还处于生长期。“这茬菜差不多要到过年的时候出,那个时候卖的价格也能好一些。”黄伟先得意地告诉记者,如今有了这蔬菜大棚,种菜时间村民自己拍板定。避过蔬菜上市的高峰期,真正做到了‘人无我有’,等蔬菜匮乏的时候再集中上市。这样种植的成本不增加,只因错开种植时间就能让收入增加三分之一。
据移风店镇宣传委员王委员介绍,2012年至2013年,移风店镇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1万亩,其中冬暖棚3600亩,大拱棚7400亩,镇内建有蔬菜保鲜库24座,总容量2.2万吨,年吞吐量4.2万吨。因为万亩大棚的存在,移风店镇的蔬菜打出“错峰种植”牌。
大田里种出“菜中贵族”
大棚蔬菜的发展让移风店的菜农们体会到错峰种植的甜头,但小小一座大棚显然还不足以颠覆这里的种植传统。在倔强的移风店人看来,种菜也应当和做人一样脚踏实地,使用“投机取巧”的方法在一些大田菜种植者看来是不入流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大棚种植高速发展的现在,移风店镇的土地上依然种植着近4万亩的大田蔬菜,大大超过大棚蔬菜的种植面积。而通过新型种植技术的推广和管理的日渐完善,如今大田菜农们也收到了好的回报,“种菜吧,俺们农村人认为就是该什么时候长就什么时候长,你拔苗助长或者是摁着不让它长这个都不对,就应该顺应它的生长规律。”种了近20年菜的王长喜依然是大田菜坚定的拥护者。
“俺们家这个菜,你看看行了,绝对是真材实料。”从自家菜窖中搬出一棵白菜,老王向记者展示,因为移风店环境适合蔬菜生长,这种使用传统方法种植出的大田菜要比大棚菜价格高一些,相比外地的蔬菜每斤更是能高出两三毛钱,可即使价钱高,移风店大田蔬菜依然受到消费者喜爱,可谓是真正的“菜中贵族”。
沽水浇灌有机牌
移风蔬菜长得好,除了科技创新和对传统种植的坚持外,必须要提到的就是这里得天独厚的条件。紧邻大沽河,丰富的沽河水让移风店蔬菜从生长之初便享受着比其它蔬菜更高的待遇。在青岛东颐锦禾农业科技示范园内,农业技术负责人范延贵正和工人们打理着棚里的蔬菜,记者看到这里的每片蔬菜的上方都有对应的喷灌设备,每一个蔬菜大棚都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蔬菜在这里享受着保姆级的待遇。
范延贵告诉记者,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绿色蔬菜生产标准,不使用任何化肥和激素,主要采用防虫网、粘虫板、杀虫灯等物理方法、农业方法和生物法防治病虫害,使得示范园的蔬菜真正称得上是有机蔬菜。
黄瓜可当水果卖
像这样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如今在移风店已经有十余家,园区内有上百种蔬菜,其中新奇特品种就有二十余种。“荷兰引进的宝塔菜,春节前后上市每斤能卖到10元,还供不应求。广东引进的紫山药,富含大量紫色花青素。每斤能卖到20元,普通的山药却只能卖到3到5元。”范延贵告诉记者。
圆锥形的大头菜、形如尖塔一般的宝塔菜,红黄白紫四种颜色的彩椒让记者看得眼花缭乱。范延贵告诉记者,这些菜就是移风店蔬菜的未来,这些从外国进口的新品种具有抗病、抗热、抗低温等优良特性,这些蔬菜经过精美包装后投向大的超市和协议单位。一筐子14斤的精装蔬菜篮内含12种蔬菜,出园价就要卖到148元。
在东颐锦禾农业科技示范园内,范延贵顺手给记者摘了一根黄瓜,这种用沽河水培育的蔬菜无需清洗便可直接食用,咬一口在嘴里记者尝到这根小小的黄瓜不但具有黄瓜本身的清香味,其甜度也令人吃惊,范延贵表示这是新培育的特殊品种,未来的定位就是“可以当水果吃的黄瓜”。